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旅遊作文

寫參觀拙政園的作文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曆史,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下面是相關的範文,快來圍觀吧。

寫參觀拙政園的作文

寫參觀拙政園的作文【篇一】

進入口,便是身置東園。

引入眼簾,不由見得一座頗似迎客的怪石,後得之石爲迎客峯。似乎是歷經百年風雨,各處菱角顯得風化而些許圓滑。它高聳挺立在草木中,但教人猶爲驚羨的是,四周竟然還有芙蓉相伴,因爲正是盛夏時期,這芙蓉開的嬌美,足使以迎客峯顯得熱情,大方,又不失羞雅。

佇立園口,敞拙政園開,正是點睛之筆,猶爲生趣。

不同於他人,在迎客峯前駐留蹤影。倒是前方左道,那一排種植在青瓷花盆裏芙蓉,讓我難以安分。或許是清風徐徐,那悄然送來的幾許清香,着實令人忘卻溫度的炎熱,倒有幾分清涼。站在這些美人胚子前,我激動的有些失語了。她們或含苞待放,或低首呢喃,或許相間羞語,或迎面嚴顏一笑。

白如清身出淤泥而不染,粉如少女羞嫣顏而添韻。

這盛夏清風,送芙蓉佳色,教人不禁想首足芙蓉榭了。

只是沿途美景,也是不忍卻去。

不過,這並不是真正的親臨園內。需穿門廊,踏前院,過蘭雪堂,才能說真正的賞心悅目在拙政園東園。一路景色幽美,綠色盎然,建築有老化有增色,卻不失遊人雅興。到了這蘭雪堂,不禁有些生疑。記得李白有首詩中寫道: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難道此處與此詩還有個什麼淵源?本着疑惑,忽聽導遊來了這麼一句詩詞,又聽下文,才得知這堂名還真是與此詩有些淵源,故蘭雪堂。

據記載,蘭雪堂爲五楹草堂。以堂爲中心,東西桂樹爲屏,倘若此時九月,逢秋丹桂必是癡醉旁人。儘管時候不到,嗅不到這醉人香氣,但看桂樹充滿生氣,綠色盎然,其間此處碎花相應,儼然如屏繡畫。其後山石作畫,疊巒成障,形態各一,彷如是深山穿梭,偶見草堂,碧野溪水。站在堂前,面向堂前,擡首間,那“蘭雪堂”匾額高掛。邊周則是長窗落地,雕刻着精細緻美的圖紋。智慧的氣息渲染着古老的硃紅色,不禁擡手觸摸,這有些被風化的痕跡,教人目光不禁轉向堂中間的那一屏門。

屏門南爲《拙政園全景》,北爲《翠竹圖》,其兩邊隔扇裙板上,還刻畫着山水人物。皆是蘇州傳統的漆雕工藝。與自己手心所觸摸的門檻落窗上的圖紋,不知是否都是古老的工藝文化。回首堂前,還種植着兩棵白皮松,蒼勁古拙,儘管不知年史,但看其身高大挺拔,其貌顯得風雨滄桑,必然是歷經數朝春秋輪迴。牆邊修竹蒼翠欲滴,幾處矮石累堆,草木夾叢,這番堂前美景,似乎是引着遊人快步一睹東園芳景了。

穿過蘭雪堂,首先引我眼球的便是那綴雲峯。不禁回想,初至園口,那一座迎客峯了。只是二者形態各一,各領風騷。前者猶爲大氣凜然,後者,雖身爲石,但意似韻。形態由下而上,逐漸壯大,其巔猶偉,石身苔蘚斑駁,藤蔓紛披,古意猶存,又似雲狀,巋然獨立,旁無支撐,一枝獨秀,不禁教腳下繁花草野,黯然失色,竟是躲不過這石峯雲飄,花色也是不敢媲美。

不過,令人着奇的'是,這綴雲峯此處是一隻獨秀,但與其對峙,還有一峯,名爲聯壁峯,如名所見,雙峯如掌如帆,位於堂前,別是一格。

繞過池子,略見荷花幾株,清香淡許。不禁猶見一座重檐八角亭。此亭出檐高挺,分兩層,卻一層聳一層,菱角鮮明彰顯。外形底部形成迴廊,圍亭一圈,莊重質樸,其間設有坐檻,逢春夏花,豐秋冬雪,做在這裏,聽聽小曲兒,談談心,賞賞景兒,可謂佳處。四周爲坪,花木扶疏,四季如畫四幅,如是坐這亭子裏賞玩,必是一番清韻。

累的遊人們不禁找了個檻兒坐下歇息,但目光都不禁投向亭子中間的一口井。據記載,元朝大德年間,這一帶有一座寺廟,名爲大宏寺。過了百年後,餘澤和尚居住這裏,並建設了座“東齋”。齋前有井,故爲天泉。

但教後人驚歎的是,此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不虧是爲天泉。而這亭子便得了個美譽,天泉亭。也不知是泉水清涼過盛的原因,坐在這裏,竟然覺得思緒靜安,如徐徐清風拂過。不過,邊上的導遊更是說的這井神乎奇乎——

低首看井裏的水,竟然能看到自己的前身。

似乎是有些荒唐,但依舊惹得遊人朝井裏看去。路徑曲幽,沿途怪石連連堆疊,花木穿叢,偶見流水潺潺淌過,幾株芙蓉,猶如在水伊人,婀娜多姿。頓時,一陣飄香,撲鼻而來,彷如是秋來秫香,眼前頓現一座秫香館。自然,這飄香算是自我癡醉,鄙人自想罷了。早在王心一的《歸園田居記》中,就描寫道,牆外皆爲農田,碩果豐收,秋風送來一陣陣稻穀清香,令人沉醉,館亦因此得名。秫香館爲東園的主體建築,面水隔山,爲單檐歇山結構。赤色渲染香館,四周“青山綠水”,不聞秫香,也是嗅得荷香。室內寬敞明亮,或古燈懸掛,紅須輕曳,或紅木工藝,淡淡氣香;長窗裙板上刻有黃楊木雕,雕鏤精細,層次豐富,栩栩如生。試想一番,夕陽西下,一抹餘輝灑落在秫香館的落地長窗上。將這木雕的生趣人物,顯露得古樸,雅緻。

而這座秫香館更是顯得靜謐,清徐。

或許是我走的路線比較凌亂罷,總覺得這東園亭子頗多,穿來走去,雖轉眼間又是亭子,但亭子形態各一,風騷獨領。

突然,一座別具風格的亭子,教我駐足三分。此亭爲涵青亭,半座池上,猶如水榭,倘若佇立此處,觀池中游魚戲水,不覺一番意趣。佇遠處看,亭子兩側副亭略向後退,朝左右展開,似廊又非廊,如畫中虛實。主亭發兩隻戧,副亭發一隻戧,整座亭子猶如一隻翩飛的蝴蝶,在草木中,在芙蓉花間,給本來單一,直白的牆體增添了不少韻色。

這般亭子,名字如詩意古畫,不知誰家小姐,手持小扇,斜倚亭邊美人靠小坐,天光雲影水間,看錦鯉遨遊,荷蓮輕蕩。猶爲美哉!

似乎是在東園,繞來繞去,又回到了入口不遠處。但能這般看景,卻是別有趣味。或者是潛意識裏,故意這樣的罷!

——因爲芙蓉榭!

說句實話,不論是觀亭子,還是看香館,一片芙蓉勝美人的風中搖曳,教我心中最爲癡醉。故,也算是有意留在最後品賞。

芙蓉榭位於蘭雪堂之北,前有一池荷花,又名芙蓉,故小榭之名由此得來。不知是否因這荷池較爲明顯,走到何處,都能略見,或是猶望,這芙蓉依舊醉人心扉。可惜此時不是夜晚,否則皓月當空,猶見明月,徐徐清風,朦朧月色,醉人荷香紛紛齊至,實在是美不勝收。彷如走進畫中,難分虛實。這景美,而小榭也是極爲精美。其屋頂爲捲棚山頂,四角飛翹,一半在岸,一半伸向水面,凌空架於碧水微波上,秀美精巧。似那水中央,伊人在水一方。此榭面臨廣池,鯉魚漣漣,池水清清,夜來盛夏賞荷,也是美煞了一輪清月朦朧。臨水的西面刻有花雕的圓光罩,東面爲落地罩門,南北兩面爲古樸窗格,頗有古雅書卷之氣。站在罩門之中,看眼前水景,清風徐徐拂來絲絲淡香,頓時教人心曠神怡。

看這東園,雖是不大,但卻猶爲幽美。只是,這東園僅僅也只是拙政園一角罷了。

寫參觀拙政園的作文【篇二】

說句老實話,從中園轉去西園,倒不是因爲景。當然,我這並非是說西園景色卻於其他二園。實實在在的,是那“別有洞天”四個字吸引了我。

東園開端,中園高潮,這西園如我思緒,則有些落幕的味道。但這“別有洞天”卻恰反勾我心魄,忍不住,想探去前方,究竟這別有洞天之外,到底有何玄機妙意?

從南段進入。未進之前,便已略見其中佳色。只見裏面橋段彎彎曲曲,或許是橋邊流水緩緩,亂石堆疊,幾簇夏花迷離,翠竹蒼勁,倒有曲徑通幽處的趣味。不由分說,忙投身於這“洞天”,不禁訝語!

難以捉摸,這是一座橋,但從外看,的確是橋,奈何真身別是賦於白牆灰瓦,幾處洞窗,刻有花雕,如是探洞望去,猶見中園美景。倘若別首回顧,此時正是波形廊上驚歎。這般借牆爲廊,以廊成橋,不失於中園,也雅勝於西園,如此妙哉,教人興嘆。

這牆本是僵直、沉悶,單一的色白調,配上青灰瓦片,似乎是挽回了尷尬局面。只是工匠巧奪天工,力挽狂瀾,將廊下架空,流水潺潺,似那棧道一般,依水勢作成高低起伏、彎轉曲折的幽徑橋段,使這沒有生命力的廊橋,扭轉乾坤般的富於彈性,具有韻律美和節奏感。

走在這橋上,步伐變得猶爲緩慢。朋友笑我又癡念於遐想,其實不然。

這眼前水景,雖無清風送芙蓉,但看水清映山竹,碧潭靈秀相惜,已然教我沉醉。難觀這廊橋下,諸多男女不忍離去,或留影,或相惜,或攜手信步,或並肩不離。我等雖是孤身獨旅,但看蘇州江南處,園林西園成雙影,默然有些感動!也不知是景醉了我,還是人動了我的心絃,這西園,果真是別有洞天。

順着廊橋走去,不知前方何景佳人。只是看這碧水倒青瓦,白牆成畫廊,這男女成癡,難以走出畫中,必然爲畫添色,此等涵韻,似乎也就是有心之人,方能領會了。廊橋由南往北,止於倒影樓。經過一系列曲徑通幽,起伏妙趣,突然出現驚世轉折,不由是暗自驚了一把。廊橋猶長曲折不斷,將之離園牆一段距離後,使之突出於碧潭之上,近臨水面,彷如一抹青絲,拂面而去,幽幽盪開漣漪,使人出奇意外。且是左右凌空,邊景一覽無遺,觀石林翠滴,碧水無痕;嗅荷香清雅,微風淡許。難以便出方纔與此時,是虛實還是穿越?

廊頂頓如那亭蓋,臨水處設立小石欄柱兩根,遙遠望去,猶如兩根花莖,託着芙蓉含羞,欲開欲就。不過,令人倒有意外的是,在廊橋靠近倒影樓的近終點處,其下設一孔洞,讓廊跨越而過,使園的中、西兩處水系相通,生生不息,鯉魚跨景而戲,荷香穿洞而韻,而廊橋本體自然也就拔至最高點,如一朵驕傲綻放出水芙蓉。倘若遠看,更似長虹臥波,氣勢不凡中透露出一股姑娘家的秀氣。

站置此處,油傘已經收了去。朋友趁我神遊時,偷拍了幾張。事後笑我是——小姐迷離約相公,廊牆曲折只見橋。這似乎有些嘲意,但也沒有在意。如我是那小姐,此處猶等相公,即便不見君來,但看佳色,也是芳心緋動。正要離去,朋友又讓我撐開油傘,欲要是與清荷堪比。自然,我是沒有理睬。

油傘爲西塘女子,這清荷乃是蘇州小姐,二者如此堪比,豈不是折煞了我這郎君所意?固,拙政園一遊,東爲景,中爲賦,西爲幕,我又是園外邂逅於扇面美人,朋友這般話意,必然是有些醋味。

彷如是那宜兩亭,“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何故理會凡夫俗子拙見?似乎有些言重,卻也不妨此般說辭。

宜兩亭位於別有洞天靠左(如是心思細膩,便是不會錯過這等美景),亂石假山一座,邊周苔蘚蔓藤,不乏古意真實。山中小徑一道,曲徑盤沿而上,一座六角亭臺便現於此處。這亭臺也就是那宜兩亭了。

介於中園與西園,駐西園見中園美景,立中園攬西園全景。兩園惜惜相處,柳風吹拂兩家春,這般和睦,猶爲暖心。

不禁,天色漸晚,黃昏暮色,夕陽斜照廊橋,暈韻描輝,這西園也是羞卻遊人,竟然遠處閣樓中,點起了燈火。奈何又是臨水而建,火光隱隱投窗,攝影水面,夜風輕拂,些許漣漪猶動。遊人相繼離去,卻依舊是西園不捨。

或許,性情所致,我竟然是意味未盡,索性坐在水邊,看黃昏夕照,觀樓榭落水,聽清風呢喃,聞花香搖曳。不禁懷想,衆人西園讀景爲午晨,黃昏夜後不曾意。只是時辰稍短,也容不得如西塘那般,徹夜流連。儘管是不甘,也只能怯怯離去。

出了西園,離了拙政園,朋友說是明日繼續獅子林。我默然一笑,依舊是未走出西園念想。儘管一日看盡拙政園,有些走馬觀花的味道,但是這三園佈景,各有千秋,實在難辨其一。只能說,個人所好!出了大門,暮色中,忍不住再回首“拙政園”三個大字。

此園歸於中國四大名園之首,不負盛名,也難怪是令今人這般垂愛不捨,流連忘返了。

標籤:參觀 拙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