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件作文 > 讀書作文

論讀書作文五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讀書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讀書作文五篇

論讀書作文 篇1

大學生起薪低不會引起讀書無用的擔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中國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格言;“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成就未來”,這應該是知識經濟時代一種無可爭議的共識。但是,近些年來大學生起薪低卻引發了一種新“讀書無用論”,挑戰着我們對讀書的信仰和追求。起薪低,會降低民衆對教育的投入熱情,導致新“讀書無用論”的擡頭。人們不禁產生疑問:“幹嗎要讀書?”“讀書無用?”

這裏所說的“讀書無用論”,指的是龐大的教育成本,置換來相對較低的回報,造成人們對讀書的現實功效的一種否定與懷疑。大學生就業起薪低的“寒流”,可能會冷了無數投資教育者的心,尤其是那些寄望靠教育來改變現實的困窘的家庭和個人,低起薪帶來巨大的預期落差,會令他們深感失望,產生“讀書無用”的悲嘆。但是,我認爲,評判讀書是否有用,起薪高低不能是唯一的槓桿,大學生起薪低不會引起讀書無用的擔心。

第一, “起薪”本身意味這樣的薪酬標準只是暫時的。種種事實說明,那些有真才實學,在工作崗位能夠證明自己價值與能力的人,獲得高額回報的機會越來越多。這恰恰體現的是用人單位的理性與務實。較之過去薪酬分配“惟學歷、惟文憑”的做法,這種工資薪酬制度則是明顯的進步。所以,我認爲,簡單的以“起薪”的標準來認定讀書的“有用”或“無用”,無疑是一種短視。

第二,大學生起薪低一方面說明中國大學教育存在問題,讓大批學生荒廢數年青春時光花費數萬金錢卻學無所成,絕非社會不尊重知識,絕非讀書無用。事實上,當前的高等教育在專業設定、培養層次、教學內容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合理現象,導致出現大學課程和社會脫節的問題,以致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還不能順應市場的需要。比如學非所用,或者說沒有學到知識,師生共同混課堂就值得關注。因此,如果我們提高教育質量,讓大學生真正讀好書,也不至於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甚至是今天這種“讀書無用論”的出現。 第三,讀書可以提高人的素養,理論修養和人文修養 。西漢的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雖然此處的讀書是狹義的讀“書”,但毋庸諱言,讀書確實能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帶給人們的豐盈的思想以及知識無限的'可能。

最後,大學生起薪雖然低,但進步的空間很大。事實證明,經過多年知識積澱的大學生,在擔任一定的職位後,其知識能力就能很快發揮出來,具有很大的創造性。其思想和知識自然會出類拔萃,如兩個人從事同樣工作時,成績一樣,一旦工作變得有挑戰性,讀過書的人就會脫穎而出。起點僅僅是起點,並不影響進步空間以及未來的發展。

論讀書作文 篇2

今天下午,我們在課室裏舉行了關於讀書的辯論會。

老師說:“今天我們舉行一個開卷有益或開卷不一定有益的辯論會,希望大家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幾分鐘後,劉傑紳同學第一個舉手,他說“我是反方的,我認爲開卷未必都有益。平時,我報刊亭看到,裏面除了報紙就是黃色的書、漫畫世界。”

“劉同學說的也有道理,壞的書則讓人誤入歧途,不明事理。盲目模仿書中的大壞蛋走火入魔,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心裏想,他說的也有一定道理。

第二位發言的孔佩珊認爲:“看書可以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我想:沒錯,看書是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許多有名人物都愛看書,比如:孔子、諸葛亮、錢學森……他們纔有大成就。

李汶昊同學說:“魯迅說書是人類的階梯。”話音剛落,“轟!”全班同學都笑了。老師告訴他這是高爾基的話,他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然後,老師讓他繼續說下去。

潘雨軒同學說:“我們要讀多歷史書,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瞭解中國的歷史,提高識別是非的能力。”是啊,這樣,我們就可以瞭解中國的文化。

嚴俊威同學說:“我們要多看點科學知識書,瞭解科學知識。”聽到嚴俊威這樣說,我們全班同學都同意要多瞭解科學知識,知道現在的科學發展。

透過這次讀書辯論會,我們知道了讀書要選擇健康的書,對於有益身心健康的書一定要多讀。

論讀書作文 篇3

今天中午吃飯時,兒子突然問我:“媽媽,你說上大學有用沒有?”“當然有用了”,我毫不遲疑的回答。

兒子接着說:“我們班的同學有的就認爲沒有多大用。你看啊,現在很多的大學畢業生找個工作特難,還不如一個初中、高中的學生呢。”

聽了兒子的話,我笑了笑,現在的孩子都很敏感,對社會上的這些問題也很關注。我對兒子說:“現在找工作是難,但是知識是一定要有的呀。沒有知識找工作會更難。”

“人家有的人不是中學畢業就很會做生意,掙了很多錢嗎?有的大學畢業生就只會在家呆着,畢業幾年都找不找個工作。”兒子也不知道從哪兒聽說的這些事。

我看看兒子,說:“有這樣的情況,但這只是個別的,有的人確實學習不行,但做事很有一套,但他們做事也會很辛苦,也經常自己後悔當初沒有認真學習呀。”

兒子看看我,說:“真的?他們那麼成功了,還後悔?”

我說:“是呀,他們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認真學習,現在是科技社會,能力是一方面,知識更不可缺少呀。你可以看看、想想我們周圍的人從事的工作,你想想如果讓一個只有初中畢業不懂計算機的人從事銀行工作可以嗎?象那些沒有多少知識也成就了大事業的人,他們在工作的路上會很辛苦,其實他們也在不斷的補充知識呢。”

“哦,那爲什麼現在的很多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呢?”兒子又問。

“不是有很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有很多的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你的眼睛總盯着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當然就覺得找個工作很難了。其實,只要你學到了真本事,找個適合自己的工作並不難,只要肯從最基礎的幹起,努力工作,就一定會成功的。”

“是不是現在的中學生很緊張,到了大學就可以放鬆了?”兒子突然又提出個問題。

“當然不是了。大學應該是最緊張的時候,應爲你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一些交往、就業等等社會知識,所以說大學應該是最美好、最緊張、最有收穫的學生時期。可不是進了大學就算完成了學習的使命,只是進入了學習的另一個階段。”我耐心的告訴兒子。

“哦,是不是知識越多,工作就越好找呀?”小傢伙很關心工作的事。

“是,但也不一定。找工作不單單要的是知識,還要考察你的能力、品行等,這些都很重要。但是知識越多,你可選擇的機會就越多,這一點是一定的!”我說。

“哦,看來學習是很重要的呀。”兒子大悟。

“是呀,你們現在有的是時間,也正是讀書的黃金時節,一定要認真讀書,不能像媽媽這樣,到現在找個靜下來讀書的時間都很難呀,工作、家庭忙的是不可開交,想讀條件不允許呀。幸虧我會擠,再加上我有這麼一個乖兒子,才使我有讀書的時間了。要不還不後悔得撞牆呀!”我誇張地說。

“呵呵,媽媽可不能撞牆呀,以後我們兩個天天一起讀書,好不好?”兒子說。

“好吧!”我如釋重負的嘆了口氣。

現在的孩子受一些社會現象的影響,小小的孩子,居然就有了讀書無用論,實在值得我們思考和注意。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孩子,不要被某些現象所影響,要讓孩子明白,一定要珍惜讀書的大好時機,認真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不要等到“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論讀書作文 篇4

最近幾天,我在語文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叫《讀書不能“錢途”論》。

這篇文章大致講述了讀書的真正作用,以及告訴我們讀書的價值不能用金錢衡量。

看完之後呢,我有很多不解∶一、讀書爲什麼不能“錢途”論;二、讀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三、讀書爲了什麼。這三個問題,如果按照短文裏面解釋就是讀書是爲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這種回答我無法理解。

在我看來,讀書應該“錢途”論。有人肯定要問我爲什麼∶首先,看看短文裏的例子,一個研究生睡橋洞,這無疑是個笑話,一個研究生既然會如此地步;然後,我們再看看實際,平時家長總是教育我們,現在要好好讀書,不然以後過不了好日子,好日子是什麼?答:有錢。有人又要問了:不一定有錢才能過好日子,精神世界如果富裕,那麼物質世界就不用。提這個問題的話肯定是沒有注意上面的例子,那個住橋洞的是個研究生,他的精神世界不富裕嗎?所以,讀再多的書,上再好的學校,如果將來沒有錢,在這個社會將無法生存。

現在,我們解答最後的問題,讀書爲了什麼。這個問題是我考慮了很久的問題:首先大家想想,你們父母告訴你們的讀書爲了什麼,我想大多數是讀書過好日子,我家是開飯館的,家境一般,老爸經常說我:“你看我和你媽現在多辛苦,就因爲我們沒文化,所以,你要好好學習,有文化你就不用下力還能拿高工資。”

這句話很明顯是告訴我讀書的價值就是爲了錢。還有一次,期末考試,考的不好,老爸說的第一句話讓我很傷心,他說:“你考這麼差讓我以後怎麼吹牛?”我聽了後,感到傷心:我讀書就是讓你吹牛嗎?那我還不如不讀呢。

所以,按照我們上述情況,我總結了一個等式(此等式純屬個人實際理解所得,僅供參考):

讀書爲了獲得成功,成功爲了過更好的生活

更好生活的前提是要有錢

所以讀書爲了錢

這個公式無疑是個謬論,可是當今社會就這樣:你沒有錢,辦事難,你會被瞧不起,會被嘲笑,因爲你沒有錢。可是錢再重要,家長也不能給孩子灌謬論,讓孩子從小就拜金主義,謝謝。讀書絕不能“錢途”論。

論讀書作文 篇5

如果說,讀書是一種樂趣的話,那辯論毫無疑問的就是一種痛苦了。

有人曾說過,真理是愈辯愈明的。很多人都認同這一觀點。然而,依我看來,這是一種最混帳不過的話,是一種混帳邏輯。

真理就是真理,靠辯論得來的真理,很顯然不是真理。謬論就是謬論,不管謬論在辯論中是佔上風還是處下風,謬論始終會是謬論。要改變真理和謬論的屬性,辯論是無能爲力的。

辯論,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強詞奪理。而閱讀,卻是一種真趣。

如果把讀書得來的知識用於辯論一途,很顯然的,失去的不只是樂趣,它還有可能讓你失去朋友。而你最終得到的,是敵手,以及瀰漫的硝煙,和揮之不去的惡劣的心情。

尤其是你的辯論對手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蠢貨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種愚蠢的辯論戰是多麼的讓你痛苦,以至於你會想,如果能儘快結束這場不智的辯論,你寧願折壽三年。

因爲,蠢貨就是蠢貨。辯論,不會讓蠢貨變得明智一些。尤其是讀了一點書,半瓶子晃盪的那一類蠢貨。跟那種人辯論,你得先考慮自己是不是確實活得不耐煩了,已到了生無可戀的程度。

而讀書,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可以明古今,知興衰,博通中外。讀到怡然會心處,不覺微笑,或擊桌而立。

我讀書,常是匆匆而過,並不背誦。只是少年時,背過《紅樓夢》中的一些章節,以及一些古文、詩詞歌賦。但那時年少,並不十分明瞭讀書的樂趣,所以纔會有背誦之類的荒唐的做法。及年長,才知道讀書之樂,就是匆匆涉獵,以廣以博爲妙。

而這種讀書的法子,更是不適宜於辯論的。比方說,我曾在雜談與狼心蒼蒼文刀牙疼之流辯論過,他們宣稱中國要向日本學習,並且已經向日本學習過很多東西,包括文字。他們列舉了大量的詞語,說這是來源於日本,後來流傳到中國來的。可是,我卻依稀記得,在很多的中國的典籍中,這些詞語我大都見過。然而,非要我一個個從某書某籍中列舉出來,估計給我一年時間我也考究不出的。所以,後來只是從其中選取兩三個詞語加以駁斥。但這種辯論毫無疑義地已失去了意義,有的,只是一種沮喪,或者是難受了。

還有一次,是跟滅燈退魈辯論戰國時古代中國有哪些國家,那也真叫累。我足足翻了一個小時的書,才查找出那些國名。可是,滅燈退魈只是在他的貼子裏信口開河了一次,我卻要憑着記憶去引經據典!讀書讀到了這個份上,真不如不讀書了。

而最近,摩門在論壇上宣稱要學習日本什麼什麼的,並舉出了孫中山的例子。對這,我已從與狼心蒼蒼等辯論時學了一個乖,所以,根本就不與這等人辯論了。

不辯論,不代表孫中山就是在學習日本的一些政治制度,或一些改革舉措。因爲,事實不是依靠辯論來獲得的。

孫中山出生於廣州,13歲去檀香山,在那呆了5年,後在香港學醫。1895年中國慘敗於日本後,孫中山去了日本,接着去了美國,後又去了倫敦。爾後去了歐洲大陸,花了幾年時間研究社會和政治制度。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孫中山成了一個真正的共和主義者。漢口起義時,孫從美國回國,並當選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在與袁世凱的爭鬥中流亡日本。孫中山雖然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但如果硬要說,孫中山是學習了日本的政治制度,或在相當程度上借鑑了日本的改革方法,卻是讓人啼笑皆非的。

由此可以想見,在讀書中辯論,是一件多麼累的事。

因此,對一些人的謬論,我以爲,完全不應該去理會。因爲,愚蠢的人提出的愚蠢的觀點,雖然有很多人去追捧,但我們可以知道,那些追捧的人,其實是比那個愚蠢的人更爲愚蠢。

雜談裏著名的哲學家海鴨先生說過,與其得到傻瓜的稱讚,不如與之決一死戰。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出,你的觀點如果得到傻瓜的攻訐,那麼,這表示,你可以會心一笑,並享受其中無窮的樂趣了。

所以,與其讓我跟蠢貨們去辯論,還不如讓我獨個兒喝點悶酒,然後關起門來讀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