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中學生日記

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日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

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1

今天我早早起牀,便看見外婆在門上掛好了菖蒲和艾葉,爸爸並且噼裏啪啦放起了鞭炮,接着我們開始吃早點。呀!今天的早餐花樣多多,和以往不同,餐桌上擺放着糉子、蛋糕、茶葉蛋、包子、麻圓、甜大蒜……聽說中午還有一餐豐盛的美味佳餚呢!早餐吃完後,我纔想起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端午節。

相傳端午佳節,是爲了紀念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那時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爭霸的時候,秦國爲了統一中國,發動戰爭,滅亡了六國,楚國也在其中。因爲楚王沒聽取屈原聯齊抗秦的主張,經果秦國滅亡了楚國,無奈之下,屈原投汨羅江自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人們用投糉子到江中和賽龍舟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呀!我要向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學習,我也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人民。

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2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和我一起包糉子。

媽媽先拿來葦葉,捲成一個小鬥兒在裏面放進一些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紅棗,再給小鬥蓋上蓋子,媽媽一邊給糉子系紅線一邊給我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屈原,他寫了很多愛國詩篇,想了很多治國的好辦法,但國王不聽,而且把他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後來國家滅亡了,屈原很悲憤,就投江自殺,人們位了不讓魚兒去吃屈原的屍體,就包了很多糉子投入江中。聽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小小的糉子竟然意義深遠。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小心翼翼地包了起來,包完糉子,媽媽把鍋燒開,然後把糉子放進鍋裏,煮15分鐘,糉子撈起來,放在盤子上,我們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糉子,剝開葦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爸爸媽媽都誇我包得好。

今天,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學到了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3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生日近,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可以看龍舟、吃糉子。

媽媽帶着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着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麼煩惱都忘掉了,伴着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到家,我們開始了包糉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鬆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嚐嚐。糉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

端午節能吃上美味的糉子,又能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

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4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重五。我問爺爺:“端午節是怎麼來的?”爺爺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的愛國人士屈原而來的。當時屈原還是楚國的`朝廷命官,但是小人當道,朝廷昏庸。屈原不願親眼見着國家的覆沒,就懷抱石頭,投進了汨羅江。楚國的百姓聞訊後,紛紛划船營救。從此,便有了端午節的說法。

“世傑,過來。”這時,媽媽下令了。我走進廚房問:“媽媽,幹什麼?”“包糉子啊!”媽媽說。“這活兒,我哪行啊?”我難爲情的說。媽媽說:“讓你包,你就包,有媽媽這個老師在呢!”我答應着:“好吧!”我拿起竹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竹葉捲成筒狀,再用小勺挖米裝進筒裏,用竹葉把餡兒包好,用綵線捆起來。我和媽媽合夥把糉子包完了,然後就上鍋蒸。不久糉子出鍋了,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我喜歡過端午節,更喜歡包糉子、吃糉子。

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5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關於端午節感想的初中生日記6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裏了。終於,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爲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就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許多人爲了救屈原,就駕着船,向江裏投飯糰和肉丸,並向江裏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並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幷包糉子、喝雄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