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小學生日記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彙編五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彙編五篇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1

五一期間,我和媽媽去商場買衣服,可是,我覺得那裏的價錢很奇怪,說“買100送100”,就等於不用錢了嗎?

媽媽說:“傻女兒,怎麼會不用錢呢?”

我說:“因爲上面寫着買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錢啦!”

媽媽說:“原來你是這樣算的,如果是這樣,那麼商場的東西就不用錢了,就會來很多客人,這商場就會虧本很大了。”

媽媽又說,“買100送100,當成半價就可以了,你知道嗎?”

聽了媽媽的解析,我還是似懂非懂,到底爲什麼呢?看來我還要再去商場認真調查或去請教曾老師了,看看她有什麼高招,因爲我知道這裏還有很多我還未明白的數學知識。

我帶着愉快的心情,來到學校問曾老師數學問題,曾老師說:“其實有些都是超過100的,比如:滿100的有109、200、189……”

老師又說:“滿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顧客還是要先拿出錢用夠100元后,纔會得到贈券的,並不是像你說的那樣不用錢。”曾老師對我這種有問題肯問的做法給予表揚,也歡迎我今後多問問題。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2

6月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和媽媽去超市買牛奶,各種各樣的奶琳琅滿目,買哪個好呢?蒙牛12袋一箱的牛奶促銷是買四贈一,每袋2.5元;伊利的牛奶沒有買贈活動,但是特價每袋2.1元。到底哪個更便宜呢?這還真要算一算了。記得數學課撒謊那個遇到過這樣的題目,趕緊想一想當時怎麼算的吧。蒙牛的牛奶一箱的價錢是2.5x12=30(元)。可是三十元買來的是15袋,算下來每袋就是2元了,這樣看來還是蒙牛的牛奶比較便宜,看來真是生活處處有數學啊!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3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逛超市。到了超市,媽媽交給我一個任務,就是今天買東西由我來算賬。我們走到了日常生活用品區,媽媽說需要一瓶洗髮水和一塊香皂,媽媽選了一瓶洗髮水35元,爸爸選了一塊肥皂7元。我一看爸爸媽媽都選了我就說:“我也要買東西,我要買零食。”於是我們來到零食區,我看到了喜歡的餅乾,每盒4元,我就拿了2盒。我還想再挑別的時候,媽媽說可以了,每人就選一樣吧,讓我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錢,35+7+4×2=50元,媽媽給了我100元,問我應找回多少錢,100-50=50元,我就說應找回50元,媽媽說我算的又快又對,非常棒!

買完東西回來爸爸告訴我,數學計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一定要好好學習。我答應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學習數學!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4

今天人們都能用正負數來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例如若以冰點的溫度表示0℃,則開水的溫度爲+100℃,而零下10℃則記爲-10℃。若以海平面爲0點,則珠穆朗瑪峯的高度約爲+8848米,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深約-11034米。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表示收入,用“-”表示支出。可是在歷史上,負數的引入卻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古人在實踐活動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兩人相互借用東西,對借出方和借入方來說,同一東西具有不同的意義;再如從同一地點,兩人同時向相反方向行走,離開出發點的距離即使相同,但其表示的意義卻不同。久而久之,古人意識到僅用數量表示一個事物是不全面的,似乎還應加上表示方向的符號。因此爲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和解決被減數小於減數等問題,逐漸產生了負數。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負數概念的國家。《九章算術》中已經開始使用負數,而且明確指出若“賣”是正,則“買”是負;“餘錢”是正,則“不足錢”是負。劉徽注《九章算術》,定義正負數爲“兩算得失相反”,同時還規定了有理數的加、減法則,認爲“正、負術曰:同名相益,異名相除。”這“同名”、“異名”即現在的“同號”、“異號”、“除”和“益”則是“減”和“加”,這些思想,西方要遲於中國八九百年纔出現。

印度在公元7世紀才採用負數,公元628年,印度的'《婆羅摩修正體系》一書中,把負數解釋爲負債和損失。在西方,直到1484年,法國的舒開纔給出了二次方程的一個負根。1544年,德國的史提菲把負數定義爲比任何數都小的數。1545年,意大利的卡當著《大法》,成爲歐洲第一部論述負數的著作。雖然負數早已出現在人們的計算過程中,但卻遲遲得不到學術界的承認,直到17世紀,數學、力學、天文學獲得廣泛發展,使用負數可以大大簡化計算,所以負數才正式進入了數學。特別是1637年,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發明瞭解析幾何學,建立了座標點,將平面點與負數、零、正數組成的實數對應起來,使負數得到了解釋,從而加速了人們對負數的承認。但直到19世紀,德國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等人爲整數奠定了邏輯基礎以後,負數纔在現代數學中獲得鞏固的地位。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5

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數學,比如買菜的幾斤幾兩、日曆上的幾年幾月幾日,還有一些數學的等式都和數學有關。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幾題數學題吧!

早上起牀,當我們睜開朦朦朧朧的雙眼,第一眼就向鬧鐘看去,鬧鐘上的數字,就是生活中的數學。因爲我們一天的時間是時針轉24圈、分針轉1440圈、秒針轉86400圈得來的。那24×30=一個月,一個月×12=一年,這就是時間的數學。

平時,我們都要去的菜市場裏也離不開數學。星期天,媽媽帶我去買菜,在一個賣白菜的攤子前,媽媽和賣白菜的人討價還價起來,最後,以一斤八角錢的價格買三斤,送一斤的口頭協議買了三斤大白菜。媽媽問我:“我這樣買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錢?”我想了想,對媽媽說:“便宜兩角。”若得賣菜阿姨直誇我。回到家裏,媽媽問我:“你是怎麼算的?”我笑了笑說:“我先算3斤大白菜×0。8元=2元4角,再算買3斤送1斤=4斤,然後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於2角了嗎!”這就是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

我平時都要跟着媽媽乘公共汽車去新華書店,公交車一分鐘行駛一千米,大約二十分鐘就到了。媽媽問我:“我們家離新華書店距離大約有多少千米呀?”我一邊用手指比劃着一邊對媽媽說:“大約二十千米。”這就是生活中的速度×時間=路程。

“勤動腦+勤動手=成功”這是我透過實際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題順序。我總要先讀懂題目,掌握其中的關係,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時,還要透過畫圖的方式,來理解題目。

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奇妙的數學,在等着我們去尋找、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