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短文日記:包糉子

篇一

短文日記:包糉子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着奶奶學習包糉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裏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糉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糉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裏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糉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糉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糉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糉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糉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我就辦過這事,把奶奶搞的哭笑不得。)千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鬆,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糉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糉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糉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糉子了……”

篇二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糉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勞的女主人正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裏頓時都瀰漫着竹葉和糉子的香氣。除了吃糉子,雞蛋也是少不了的。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糉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在端午節這天把艾蒿掛在門楣上。掛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每年媽媽都要幫我買上一個掛在胸前。

又要端午節了,糉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難道是用錢可以買到的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爲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篇三

今天,我們家和我弟弟家一起包糉子。

首先,把棕葉洗乾淨,再放到鍋裏悶一下五分鐘左右,拿出來,再放到盆子裏去用冷水泡。米了面可以加肉,也可以加豆子。只不過加肉會比較好吃一點,吃起來又香又好吃。最後把生米放在棕葉上紮成那樣的三角包就行了。放在鍋了用火燒四十五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可以吃了。

看着奶奶們一個個地做好了,我也慢慢地學會了。哈哈 我也做了一個,雖然沒有奶奶她們包得那麼好看,但是,我覺得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最好看的糉子。之所以說是世界上最好吃、最好看的糉子,是因爲這是我親手做的。

我今天又懂得了一個道理,不是俗話說得好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嗎?只要專心致志、細心、大膽地去嘗試就一定會成功的。

篇四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吃糉子,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天我寫完作業,就看見姥姥準備包糉子,我也想包,我問姥姥:“姥姥,我能跟您一起包糉子嗎?”“當然可以。”姥姥說。只見姥姥一手拿着包糉子的葉子,一手拿着勺子,姥姥用拿勺子的那一隻手,挖一勺江米,然後,把勺子放下,就那兩個棗放到江米上,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幾下,右折幾下,最後用繩子一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在姥姥包糉子的時候也在跟着包,結果沒有跟上,還是沒包好。我又重新按着姥姥教我的方法,包了一個,結果真的成功了。

在端午節的時候我一直都想學包糉子,可是一直都沒有時間,今天我終於學會了怎樣包糉子。

篇五

今天下午,天氣陰沉沉的,外婆搬來凳子和桌子,叫我幫她包糉子。

包糉子看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就難了。你瞧:啪!糉葉“散架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一個糉子,卻像個“歪嘴老頭”。它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找個立腳點站下,卻又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我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一旁的外婆瞥了瞥那極不像樣的糉子,又瞄了瞄我,不由分說拿過糉葉。就耐心地教導起來:“包糉子時,要專心致志,不能分心。包糉子還要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正反…”我聽了,很奇怪,心裏想:怎麼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方法,看來有名堂,還是乖乖學吧,免得糉子又不成樣。

照外婆說的,我仔細地選了兩片大小不一的糉葉。糉葉綠油油的,就像剛從地裏鑽出來的禾苗一樣,綠得發亮。我把它從中間捲曲,做成漏斗形狀,再放入一粒粒白花花、細小的糯米。沒過一會兒,一位大肚的“紳士”出現在我面前,再給它繫上“皮帶”,它就是個神氣的傢伙了。

此時此刻,我終於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

篇六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哪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學包糉子。"媽媽笑着對我點點頭,然後,我以最快的速度洗乾淨了手,坐在媽媽面前。媽媽一邊教,一邊講:"先把米洗乾淨,在把棗炮漲,因爲泡漲了棗子沒有縫隙,容易洗乾淨。"

我先拿了一片黃色的竹葉,把大的一面折成三角形,在捲成圓錐形 ,再放上一層米,然後放上棗,再放上一層米,把上面折下來,用繩子紮緊,就可以了,剩下的我依舊這樣包。不一會糉子包完了,接着把糉子放進鍋裏,先用大火煮開,然後用小火慢慢的煮熟。吃飯的時候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提是多麼的高興。

我心裏想,到了明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還在一起包更好看,更好吃的糉子。

篇七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糉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着媽媽,硬是要學包糉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糉子。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然後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把綁好的糉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糉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透過這次包糉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糉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篇八

每一個人一出生就有許多不會做的事情,而我每在端午節時,卻一直不能爲家人出點力,心裏總癢癢的.這下好了,有外婆教我包糉子了,終於能爲家人出點力了。

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準備着材料:昨晚浸泡好的糉葉、外公做了的鮮肉餡兒和五彩線.一切準備就緒,等待外婆來教我了.

首先,取兩張糉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接着,放入一小碗米,大概125克差不多;然後,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地劃一字,放入外公做的鮮肉餡餡兒;下面,右手先把外端糉葉往裏摺疊並向後折去,摺好後,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接着,要綁糉子了,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不然會煮爆的,如果過鬆,就會進水過多,所以以輕扯不移動即可.最後,把綁好的糉子放入鍋中,讓糉子慢慢地煮1一小時就可使用.

我聞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發出的陣陣清香,品嚐着自己的糉子的美味,心中比吃了蜜還要甜.這就是我學包糉子的過程,那糉子真是太美味了.我驕傲,我學會了包糉子!

篇九

端午時間回家看望老人,正好到家時婆婆在包糉子,是清水糉,純糯米的,不包任何東西,這樣的清水糉是家鄉的習慣。我從小到大吃清水棕,所以現在嚐到超市買的速凍肉棕啊蛋黃棕啊非常不習慣,口感太不好了,大家不要覺得奇怪哦,中國大了,確實各個地域風俗不同,理解至上哦!

話說我看到婆婆很嫺熟的將泡的白胖的糯米和糉葉卷在一起,差不多半分鐘不到一個有棱有角的糉子就出現了,一邊驚歎一邊冒出了學習的念頭。我是個好學的好孩子吧,其實是從小媽媽工作就忙,家裏從來沒包過糉子,今天有機會,我想體驗學習下,會了就回家像她炫耀下。

婆婆對我要學包糉子很高興,一個動作一個細節的分解給我看,嘿嘿,那就開始吧。首先,選兩片糉葉錯開並列拿好,在根部卷出一個小漏斗,然後填入糯米,壓壓緊,再將糉葉蓋上,延漏斗卷緊。別看我這個首先然後說的簡單,實際是一點也不輕鬆啊,不是在卷的過程中糯米漏了,就是糉葉被我拉破,囧啊。

在認真的分解多次動作,在我浪費了十多片糉葉後,在半個小時快過去時,婆婆終於忍不住說:“我前幾天做的米酒好了,你要不和**去嚐嚐吧?”嗚,不是我笨手笨腳啊,實在是糉葉不好,不老實的聽我指揮。只好乖乖的去找吃的,失敗啊。

學藝不成,只好發泄在食物上,婆婆做的米酒很清甜,吃了很多,走時還捎帶了一罐頭瓶,當然少不了難包的糉子了,一起帶走!幸福啊。

篇十

端午節過去了,相信每個人對端午節的印象各不相同,下面這篇小學生400字日記,就從學做糉子到吃糉子,向讀者娓娓道來。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 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 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篇十一

“端午節”小長假到了。奶奶拿出一些蘆葦和糯米、紅棗,準備包糉子。正巧,媽媽和我都忙完了,就過去幫忙。

我這是第一次包糉子,所以比較小心,我先選了三片大些的葉子,用水醮了醮,然後圈出了一個小小的兩邊有開口的“枕頭”。接着把其中的一個開口用手封起來,再把糯米、紅棗放進去,最後拿一片蘆葦包在上面,封上口,把線繞在糉子上,一隻“枕頭”糉就包好了,可放到籃子裏一看,跟奶奶包的差遠着呢,簡直就是“四不像”。我很不滿意,再包一隻,比上一隻好看了點。有志者,事竟成,小小的糉子我就不信治不了你。經過努力,我的糉子越包越好,我很高興。

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失敗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成功,我們都要付出許多汗水。

篇十二

“小懶蟲!快起牀,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糉子,你怎麼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糉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我還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糉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糉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④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來包糉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糉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糉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是這糉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爆好那小糉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糉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糉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棕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糉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 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篇十三

我從小到大經歷過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它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體會到了生活的樂趣,更加珍惜生活。

每年端午節都是我最期待的日子,因爲那天,奶奶就會包糉子給我吃。奶奶包的糉子可好吃啦,清香的糉葉、糯軟的米粒、多種口味的棕餡,想想就讓人流口水。

記得剛上一年級的那一年端午節,我趴在奶奶身邊看做糉子,奶奶笑着對我說“蔚啊,是不是願意學包糉子啊,奶奶今天教你”。我當然願意,樂呵呵地拿起了糉葉學包糉子。開始,我覺得包糉子很容易,可又不知道怎麼搞的,我這雙靈巧的手在包糉子的時候就不聽使喚了,糯米都像在玩滑滑梯一樣,從糉葉的縫隙間一個一個滑下來……好不容易把糯米搞定了,準備包紮時,由於我用力過猛,糯米又像爆米花一樣爆出來,狼狽的樣子讓奶奶邊搖頭邊笑。幾經失敗後總算包成了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糉子,青青的黛葉、清香的氣味,看着聞着就讓人垂涎三尺。那天的糉子特別美味,爸爸媽媽吃了都說好,我心裏可高興了,像吃了蜜一樣甜滋滋的。

學包糉子是生活中極其普通的一件事情,但很多普通的事情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變得彌足珍貴,如果童年往事是一顆顆珍珠,那麼回憶就是串起這一顆顆珍珠的線,我喜歡回憶,美好的回憶讓我的生活更加精彩。

標籤:糉子 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