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想起了木屐心情日記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每當讀到宋人葉紹翁的詩句時,我就會想起少年時代生活的一幕幕。尤其是在下雨天,穿着木屐邀小夥伴們玩的情景記憶深刻。“咯”、“咯”,木屐底下的鐵釘撞擊着青石板的聲音,奏響了記憶的天空中一串串風鈴,清脆,悅耳,在時空的隧道里悠揚地響着,傳得很遠很遠。

想起了木屐心情日記

那時候,稱橡膠雨鞋爲"套鞋",幾乎沒有雨靴,是名副其實的鞋,很金貴,一般人家有一兩雙算是了不得,且都是大人下雨天勞動時必不可少的雨具。小孩上學了,大人才會咬咬牙從牙縫裏擠點錢買一雙。不上學,即使是下雨天也不準穿,免得磨損弄壞。大人也一樣,走家探戶,都穿木屐。木屐很普遍,幾乎一人一雙。

木屐製作簡單,一塊稍厚的木板,請木工(有的人自己動手)鋸成兩片鞋底樣,底下用四小塊耐磨的檀樹或黃楝樹之類的木頭,拿鐵釘固定好,就成了鞋底。鞋面更簡單,弄兩截柴油機帶水泵的廢舊傳動皮帶,兩頭用小鐵釘釘好,圓弧狀,正好放進腳,一雙木屐也就做成功了。價廉物美,不,談不上“價”,無需拿錢買;而這種"美"卻是一種古樸,一種淳厚。

木屐穿起來方便,免去了脫鞋換鞋的程序,只要連同布鞋一起穿進去,因沒有鞋後根,不需要彎腰去拔,乾淨利索,穿上就走。加上底板上四個高高的支架,不怕因泥水的浸漬而弄髒了鞋。最有意思的是,走在村莊房屋間的青石板路上,特別是夜間,聲音非常清脆。坐在家裏,老遠就能聽到有人來,好客的村民會提前準備香茶和旱菸,給來訪者一個感動。那聲音伴着雞鳴狗吠,如同萬籟聲中的一聲聲木魚,讓沉寂的鄉村夜晚增添了一份溫馨

如今,社會發展了,人們似乎更講究複雜,講究享受,摒去了原始,不屑於簡單。小縣城裏很多人家裏不說有木屐,連雨靴也不用買。無論天晴下雨,出門坐車,而且是私家車,一雙錚亮的'皮鞋就夠了。既顯示了身份,又很排場,誰還記得木屐。說來你也許不信,家離工作單位不足三百米,有人硬是開小車上班,算上開車出車庫和停車的時間,還不如步行快。有的領導,每天早晨要跑步(或步行)一個小時,但上下班仍然是公車接送。一言以蔽之,擺闊氣,講排場,比身份,是現代人的痼疾。就像我們,再也尋不到兒時的純真了,一件簡單的事情會看得很複雜,會變得很複雜。古樸簡單的東西反而讓人覺得老土,這不能不是文明社會的一大遺憾。每當想到這些時,我的耳畔都會響起“咯”“咯”的木屐聲,好像聽不到汽車的轟鳴,因爲屐痕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中。

標籤:木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