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景德鎮田野考察日記

景德鎮創意市集、陶藝街、三寶國際陶藝村等,如今已經發展成爲景德鎮吸引年輕人創業的主要場所。張 雪攝

景德鎮田野考察日記

景德鎮是我的家鄉,十幾年前我曾寫過一本書《飄逝的古鎮——瓷城舊話》,因爲我目睹自己從小生活過的景德鎮正在發生劇烈的變遷,許多老的坯房、瓷窯被拆除,破舊的里弄被改造,一座陌生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向我走來,而我幼時熟悉的那座古鎮正離我們而去。

但今天,當我再次回到景德鎮做研究,發現當年飄逝的古鎮又回來了,市中心的政府大樓被拆除,重建了當年的瓷窯,還重建了許多古建築、古街道。最令人驚訝的是,以前的十大瓷廠都已改制,瓷廠的舊址形成了一些類似北京798的藝術區,在景德鎮周邊的村莊也出現了衆多的手工作坊和藝術家工作室——不僅有景德鎮當地的手藝人,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國的年輕學生和藝術家。在景德鎮的高新區,我看到的不是大型的工廠,而是一些大型的手工業工場。我感覺飄逝的古鎮又回來了,但絕不是原樣地回來,而是又陌生又新鮮地回來了。

景漂:年輕的文化力量

近年來,景德鎮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景漂”,指的是從不同城市和國家來景德鎮定居或謀生的人。中國人大多熟悉“北漂”一詞,許多年輕人來到北京這座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追尋自己的夢想,即使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願意在這座城市漂着。景德鎮這座古老的城市,憑什麼吸引了那麼多年輕人特別是藝術家?他們也是到這裏來尋夢的嗎?景德鎮這座傳統的手工藝城市新的活力何在?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題目。於是,從2013年8月份開始,我帶領幾個學生和英國杜倫大學人類學家羅伯特·萊頓教授一起,在景德鎮開始了田野考察。

我們側重調查了兩個陶瓷藝術區:一個是離市區4.7公里的叫“老廠”的村莊,這個村莊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人開作坊,但未成氣候。2000年以後,這裏開始集中了一些下崗工人和周邊農村到景德鎮來打工的農民,透過十幾年的學習與磨合,這些人成爲了擁有手藝的工匠。正因爲有如此的工匠資源和作坊,而且租金也相對便宜,因此從2006年開始,“老廠”就匯聚了60多家學生開設的工作室。

這些年輕人基本都是全國各藝術院校的畢業生,他們的知識來自於學院教育,但在具體的實踐中,在學校學習的技藝遠遠不夠,所以要依靠當地工匠在某些環節的幫助。而景德鎮幾百年來形成的不同作坊的分工合作制,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這一需求。他們將自己無法完成的工序包給當地的作坊完成,而自己完成最富有創造性的設計與裝飾部分。

實際上,許多年輕藝術家以及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難以靠賣“高檔”藝術品爲生,因此,他們大多將藝術才能發揮到製作生活用瓷上,以滿足追求精緻品位的中產階層。學生工作室做得最多的產品是茶具。這裏的茶具除了茶壺和茶杯,還包括茶洗、茶勺、花插、香具、茶葉罐等與傳統茶文化相關的配件。學生的產品和傳統的產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更加個性化、藝術化。如大多數茶葉罐用新文人畫裝飾,並在蓋上安一銅鈕,讓人眼前一亮。還有香具,不再是傳統的香爐造型,有着各種不同的創意——有的被做成書卷型,有的被做成樹葉型,雖然是新的設計,但又是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很受人們喜愛。

這裏傳達出的資訊是,中國正在形成一種傳統文化復興的趨勢——許多大城市的文化場所和一些家庭需要大量這種既傳統又現代、具有藝術性的室內陶瓷實用品,這些實用品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生動體現,也在構建着一種新的人文環境。在如此背景下,現在景德鎮不僅傳統文化在復興與發展,還藉此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產業鏈,支撐着當前景德鎮的經濟發展。

瓷都:富饒的工藝資源

我們考察的另外一個地點是景德鎮雕塑瓷廠,這個工廠有點像北京的798藝術區,以前是一個國營瓷廠,現在被出租給當地的或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不同國家的工匠及藝術家做工作室,或開店鋪、做藝廊。這裏廠房寬大,租金不貴,最重要的是集聚了許多從雕塑瓷廠下崗的工匠,他們的手工技藝被許多藝術家看重。2005年,香港樂天陶社在這裏建立了分公司,其主要的工作就是接待到景德鎮來做陶藝的各國陶藝家,加強景德鎮與國際社會的聯繫。樂天陶社不僅提供各種工作上的便利,還提供翻譯者,從2005年至今,已經接待過1000多位國外陶藝家在這裏搞創作。一些曾在樂天陶社做過駐廠藝術家的外國陶藝家,熟悉這裏的環境以後,開始在這裏開辦自己的工作室,爲此,這個地方逐漸成爲外國陶藝家以及外地陶藝家較集中的地方。

由於這裏有由當地藝人構成的不同的服務行業,藝術家在這裏創作非常方便,如奧地利陶藝家瑪蒂娜所說:“在這裏可以找到任何你需要的手藝人,他們對自己的領域非常精通,從拉坯、修坯,到上釉、勾花,他們可以幫助藝術家將最初的設想轉變爲成形的作品。”她還說:“景德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裏擁有我前所未見的陶瓷技術。”?日本陶藝家安田猛從2000年初來到景德鎮,一呆就是十幾年,幾乎成了“景德鎮通”。是這裏的工匠,幫助他一起完成了許多高難度的藝術作品。韓國李仁鎮教授曾在美國攻讀陶藝專業,當時他認爲美國是世界當代陶藝的'中心,後來他發現美國的當代陶藝是受了日本的影響,所以他去了日本留學,再後來他來到景德鎮做陶藝創作的交流,在這期間他發現美國和日本擁有的所有手工技藝和釉料景德鎮都有,美國和日本沒有的陶瓷手工技藝及釉料,景德鎮還有。

除了來自國外的藝術家,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陶藝家也紛紛來到景德鎮。許多當代藝術家在景德鎮建有自己的陶藝工作室,包括衆多中國畫創作者在內的藝術家也都願到景德鎮嘗試創作。

顯然,景德鎮吸引大家的,不是它的原料、窯爐等硬件設施,而是它千餘年積累下來的手工技藝和手工生產方式。這些曾被人視爲落後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在今天卻成爲了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不僅爲當地的工匠傳承和運用,還爲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藝術家、年輕人傳承,並以新的合作、新的文化再生產方式不斷延展。今天,景德鎮能夠重新成爲世界的陶瓷手工藝中心之一,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裏是陶瓷手工技藝最精湛、釉色品種最豐富的地方。上千年的制瓷史,曾爲皇家和世界不同市場製作精美瓷器的歷史積累,是景德鎮最重要的財富和資源,但資源需要有人利用,才能顯示其價值。這些外來的藝術家以及年輕的學生,正是這些資源的重要尋找者和開採者。他們帶着自己的想法和藝術觀念來到景德鎮,利用當地的材料以及工匠們的技藝進行藝術創作,在傳承與發展了景德鎮的傳統手工藝的同時,又和當地工匠一起創造着景德鎮的當代文化,這是全球化給我們帶來的新的世界藝術圖景。

由此,我們看到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傳統文化並沒有離我們遠去,相反,其在幫助我們建構今天的社會文化的同時,還在幫助我們看到通往人類社會的未來之路。如果人類能夠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就可以發展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現代文化之路,和區域性的獨特的現代社會執行模式。同時,我們還能看到,中國民間的文化傳統復興正在形成一種明顯的趨勢,這一趨勢將有益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動形成中國自己特有的當代文化價值觀,值得關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