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用感動書寫文字-情感日記

用感動書寫文字,這篇文章由成功勵志網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用感動書寫文字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用感動書寫文字-情感日記

用感動書寫文字

同朋友聊詩詞寫作時,又讓我想起了很多年前讀過的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世界級文學大師,名字我忘記了,名頭可以和蕭伯納齊名,寫過許多世界名着。故事說的是他的一位朋友去看他時,他正坐在書房的地板上而不是在大書案上寫長篇小說,哭得死去活來,淚水和墨水把他塗成了一個大花臉。這大概就是文學創作的真諦。

我想,文學和藝術的創作者都應該掌握這一真諦才行,藝術創作同創作者本人在創作當時的個人情感狀態無關,有關的是他是否進入了他正在創作的作品所需要的意境之中而忘我了。否則的話,是不可能創作出好作品的。顯然,那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爲藍本的情況自然也不會例外,作者其實是早就經歷了這種意境而在創作時迴歸或經過多層次感悟之後更生了其情境。所以,三十年以前,也就是中國人還可以寫好作品的那個時候,人類著名作家(包括中國作家)中的每一部處女作通常都是成名作,而且很多人一生中就只有那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之所以後來許多人再也寫不出比處女作更好的作品了,其中大多數人是再也無法進入他正創作的作品所需要的情境之中,於是便沒有了好作品。像曹雪芹那樣沒有繼續創作機會的人是不多的。

簡而言之,作品必不可少的內涵是作品所需要的情感意境,作者必需是整個身心都進入了這種情感意境之後再將它用文字表達出來。卻總被人們誤解成是作者將自己當時的情感賦予給作品了。換句話說,如果作者真正被要表達的事物感動了靈魂,便會有好作品了。其實,沒有可能是有了感動人的文字之後纔有意境的,意境是作者被感動之後纔有的,然後就有了表達意境的`文字。說穿了,意境就是作者被感動的情景和深度,對美的感動,對真的感動,對善的感動,由感動而生情,生嚮往之情,生迷戀之情,生憐憫之情,生大義之情、悲憤之情、豪邁之情,意境就是這些情感的驛動的真實狀態。意境不是說出來的,更不是由作者說的,而是許多讀者從文字中直接讀出來的共同的感覺。

所以,還是先找到了感動再動筆的好,若是對要創作的事物缺少感動時,或者不是心性空靈時,就沒必要考慮動筆勉強自己去描述那件事物,那樣會體會不了將要描敘的事物所應該有的情感意境,更可能會因爲當時的情緒讓作者的主觀偏見取代了事物的本質內涵而使文字離題萬里。文學藝術創作其實與作者當時是什麼情緒一點關係也沒有,這類情緒本是作品之外的東西,與作品的內在無關,摻和不到作品中去,摻和進去了就不算作品了,因爲那會很枯燥無味的。或者,如果那天你正糾結於某種情緒之中,更是沒必要動筆寫其它文字,就去解析這種糾結的情感得了,既積累了創作素材和生活經歷,又更細緻地品味了生活、解讀了生活,領悟了該怎樣面對生活便能在學會了寬容的同時又能將自己於糾結之中解脫出來。所以,當作品有情境時,那就不用當心作者的心情了,作者已將糾結的心境融化在其文字中才可以感染讀者,卻不必爲讀者擔憂,讀者放下作品之後一般就能自然解脫,而作者此刻的心情肯定是好的,或者早已經從不好的心境中解脫出來了,不然的話創作時就不能進入忘我的境界,創作完了也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作者是需要感動的,這是文字能夠感動讀者的前提,無論是散文、詩詞或者是其它文字,感動不了自己便不用想感動別人。於是,作者的文字總是吸引着作者自己止不住讀過了還總想再讀,還老想着品味意境時是否還能做得更完美,那這件作品就已經很不錯了。當然這還得要當事人有欣賞別人的好作品的能力爲前提,連好壞都不知道就是自戀了。相反,作者自己都懶得看的東西千萬別拿出來,那是害人,也讓自己不知人事、遠離正常人。當別人指出這類作品中的毛病時作者卻要顯得很有水平地自我開脫說:“我寫過後就沒檢查”——這已經很不正常,讀者可得小心了,人家在“逗你玩”!

人的每一次感動都能激活內分泌,創生腦細胞,這還是一種養身之道。所以,人的一生中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尋找能夠感動自己的事物,尤其現在消費價格讓低收入者無法享受生活而當寓公宅女的太多,更需要學會尋找感動。有了感動纔會有靈動,才能激活自己的文字,於是纔能有創作靈感,才能談意境。而等待感動就是浪費生命,醉生夢死是給情感催眠,或者會讓自己心神和肌體麻木而遲鈍。情感僵冷之後,語言自然也就蒼白了,文字便沒了品質。

朋友的每一個問候就讓我十分感動,無以回報,所以想送一個祕訣給愛好寫作的朋友:動筆以前先問自己:我感動了什麼?收筆之後再問自己:這些文字能感動誰?

春節臨近,在此給朋友們拜個早年!先祝朋友們春節快樂!希望朋友們在新年裏的美文字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方便地於中隨意就能找到感動——這似乎有點自私,但對大家都好,大家好纔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