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心理作文

實用的心理教育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教育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心理教育作文三篇

心理教育作文 篇1

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鏡子"。這一特點決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面對知識社會和學習社會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國際21世紀委員會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共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中學會做人是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目標。做一個獨立自主、勇於創新、開拓進取、有責任感、人格完善的人,即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是21世紀教育所關注的核心目標。

"以人爲本的作文教學範式"觀點的提出,着手於學生現狀,着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使學生有話可說;還要啓迪悟性,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人生、自然及文學、藝術、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情感和靈性,使學生有話要說。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徵,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力求體現"使生活成爲作文的內容,使作文成爲生活的載體"這一理念。

學作文就是要使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爲符合社會需要,時代需要的人。爲此,教師要努力使學生作文過程中成爲學生思想品德內化的過程。以教學藝術爲支撐,引導學生把做人轉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兒童作文心理髮展。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兒童心理與所有其他事物一樣,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這個內部矛盾也就是兒童心理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兒童作文心理的內部矛盾中,代表着舊的、比較穩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結構和水平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是包含複雜構造的多種心理因素的總和。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組成:1.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各種作文心理能力的發展水平;2.語文知識、寫作知識的'水平,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的水平;3.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習慣等非認知因素的水平;4.生理、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及表現;5.注意力、心境、態度等當時的心理狀態。

原有的作文心理結構與水平既有積極的因素,又存在着不足的、或有待發展的一面。兒童作文心理內部矛盾的另一方面--兒童在實踐中產生的種種作文新需要,在兒童的心理髮展中,則是經常代表着新的、比較活躍的一面的。兒童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會和教育對兒童的要求轉化而來的。這種需要是多層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學習任務、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績下降威脅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師、夥伴交流見聞感受的需要;完成集體交給自己彙報、總結、調查等任務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評價和稱讚,獲得同伴尊敬的需要等等。

二、透過作文教育來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係。我們要抓好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抓好生活這個"源"。所謂"生活"包括的面是很廣的。讓學生觀察大自然是生活;讓學生接觸社會,與各種人打交道是生活,帶學生參加各種班隊活動也是生活。總之,我們應當把作文訓練的觸角伸向學生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生活中長知識、受教育、得到啓發,用情感的波瀾、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傾吐的慾望。

我們力主提倡學生"真實地做人,真實地思想。"學生在寫作的艱苦勞動中,要隨心所欲,愛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是積極奮進,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寫特寫。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可以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也可以寫,一草一木,一顰一笑,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寫。整個寫作過程中,應該要積要參與作者的感情體驗,做到感同身受,撞擊出心靈的火花。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寫出他自然而然的內心噴涌而出的生活感受來。

培養學生審美觀,透過感知陶冶學生情操。教育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做好人。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習良好的道德是不可忽視的內容。把國情、養成教育同作文有機聯繫,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審美教育,使學生認識大自然和社會發展中美的潛力,不斷鞭策自已創造價值的事。讓學生在作文的構思中悟出真、善、醜惡,捕捉生活中的靈感在作文中,使作文不空假,寫出自己獨特的東西,從而突出作文的個性。

心理教育作文 篇2

健康不只是身體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樣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麼,什麼是心理健康?

——個體能夠適應發展着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爲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 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現在人們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爲協調統一,其行爲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爲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爲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一味的比較最容易動搖我們的心態,改變我們的初衷,而比較的結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總之是流於平庸。一個人一旦沒有了自信,就會脫離正常的生活軌道。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會欣賞。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擁有一個輕鬆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擁有一份向上進取的心境,只要你滿意於自己的踏實努力,便能夠好好地欣賞到別人,別人也能欣賞你。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圍棋多佔一格就勝,缺一格就敗。勝敗是根據一定的條件決定的。如果沉湎於勝敗之詞,則必然形成各種精神上的苦惱。“圍棋的對手,恨之入骨,卻又愛不釋手”。我們很想一格不漏地獲勝,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們人生的本來面目。如果放棄了勝敗和努力,這時的人生則一無所有。安心並我們的目的,安心而努力纔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於勝敗之詞,就是安心。

我們要做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更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教育作文 篇3

我們上了很多節心理課,但是這節課是從此以來最有趣的心理課。

首先老師給我們看一張圖片,這個圖片是鑽頭,老師問:“可以做什麼?”有的同學說可以蓋房子,有的同學說拿鑽頭打人,我們哈哈大笑起來。

老師給我們又看了第二張圖片,這個圖片是報紙,老師問:“那麼它有什麼用途?”一個同學說可以當書皮,另一個同學說可以做筆帽等等。最後老師說:“一班同學真聰明,但是沒有我聰明。”這時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張圖片,圖片上畫着用報紙做的筆筒。

漸漸地已經過了很長時間。最後老師教我們如何算出自己的名字值多少錢。老師首先說:“把你的名字用英語寫下來。”這時我們便拿出一張紙開始寫,寫完了老師說:“一共有26個字母,a是1元,b是2元,c是3元……z是26元。”我們就開始數。頓時熱鬧起來。最後我們算完大家都比誰的名字最值錢。正在我們比得高興的時候,下課鈴響了。老師說:“安靜!”我們安靜了下來。我多希望多開展些這樣的有趣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