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心理作文

【實用】心理的作文四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理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心理的作文四篇

心理的作文 篇1

本人是畢業工作後重新決定考研的,原因其實並不是什麼工作不滿意等等,只是很簡單的畢業情節吧,工作後重新翻開心理學的教材,那種大學時代的氣息再次撲面而來,然後靈光一現似的感覺自己本科時候還沒有學夠,便開始了辭職考研之旅。

本科心理學 考的是A區某985。

至於教材麼,各種帖子已經說的很詳細了,我也不贅述,複試時一聊大家看得也都差不多是那幾本,說說時間安排,複習策略等方面一些自己心得體會的東西吧!

首先是複習順序,有些童鞋建議說先看普心,然後發展,然後教育,實驗,心理統計,大家普遍的複習順序也都是如此吧!但考研沒有高考時老師的帶領和輔導,全靠自己,所以每個人也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調整,鑑於之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考了心理諮詢師,我明白這種策略……至少對於我還是相當不管用的的說……。我當時的複習順序是先實驗統計,然後其他學科。

普心知識較爲基礎,任何一個認真複習的童鞋估計也都很少會在普心上丟分,發展和教育這兩門的性質和普心差不多,重點在背,水平上較爲簡單。而稍稍翻過心理學統考試卷的就會的發現,試卷越來越難,背的知識越來越少,難點還是在試驗和應用方面,尤其是被大家大呼恐怖的今年的試題,主要區分考生的部分就在更加註重實驗與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而這也是大部分同學們覺得難的地方。如果你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知識,或者和我一樣實驗心理學比較薄弱(祈禱俺們實驗心理勞斯看不到看不到……)的話,也可以考慮採取我的方法,見仁見智。

其次談談我對各個考研科目的體會吧。 先說政治和英語吧!

很多童鞋在現在就開始高呼“政治腫麼辦啊腫麼辦”,告訴大家——不必過分擔心政治!本科期間的政治課是怎麼上的……大家都懂的,所以放寬心——所有考生開始都是政治白癡!而且就20xx年政治來講,八月份考剛一出,大家都愣了,改動幅度很大,那些提前幾個月看的結果還要重新開始看。本人教材不建議序列一etc.就看政治紅寶書就可以了,其他的考研教材大家買來就知道了,都是從紅寶書上摘摘抄抄重新攢的,買來一堆最後發現都是廢物。至於習題,我做的是1600題和序列2,1600題是紅寶書看完一章就做一章,並且大言不慚的說……序列2其實也根本沒做完- -,真的是沒時間。至於時事麼~這個方面任汝芬老爺子是值得充分信任滴!至於模擬卷,肖秀榮老爺子點題的水平也灰常高~

英語,閱讀、真題、背單詞、練作文,沒啥好說的。

下面重頭——專業課!

首先要糾正一下,那些所謂的“重點和不考點”全是胡扯!咱們再次翻開歷年考卷,親耐滴童鞋們看看啊~從選擇到簡答,有百分之多少的考點是所謂的'重點?我一開始複習時也是按着本科期末考試的感覺來複習,然後親身做了真題才發現,根本不對!尤其是今年最後一題,哪位考研磚家敢說我之前說過這個是重點?今年最後兩道大題一共六十分,俺們今年的考生是考的灰頭土臉、哀嚎遍野、哭天搶地的60分啊!

考研考的是整體水平,以我自己的觀點,就好像所有的知識點放在筐裏,出題人幾乎就是隨機抽取任意考點就來考……

普心、教育、發展,出題大部分在選擇和簡答,由於要防着出題人最後來個什麼變態題目,所以大家還是要爭取不失分少失分。於是,從重點到非重點,每個知識點咱們都得熟記,我當時就是這樣,這三門加上其他科目需要背的知識點,看完一章就要把這一章的全部背下來,然後再做該章的習題~當然最後的結果不是要變成一個能背誦教材的傢伙,而是要做到把所有考點都爛熟於心,至少非常非常熟悉,而不要做到那種天天看書,放下書本卻不能複述。這樣的話,考試時如果是選擇,還好,但如果是簡答,很有可能答不上來,或者缺知識點卻不自知,最後落得一個考完看到答案“啊,這部分我看過”的結局。

實驗,知識點部分同樣要背,這沒說的,但同時,考綱上實驗心理學後面還有很大一堆“著名心理學”實驗,數量衆多,而且不知道出題人抽風就考了哪個小角落裏的考點,大多數童鞋都很擔心這部分。其實這裏的很多實驗在普心和實驗心理學前面的部分都已經複習過了,而其他生疏的實驗,我當時是全部很認真地看了兩遍,這兩遍對自己的要求是:對於裏面的概念和特殊試驗方法要做到做選擇題時“很眼熟”能夠選出來,對於實驗過程,不要求爛熟於心,但總體的實驗思維要清楚明白,大概的思路要記得,能夠突然問某一個實驗,至少說得出大概的流程。

統計,可能有些文科的同學覺得統計有些困難,其實統計這部分大家可以採取表格框架的方法複習,先是十幾章的基本概念,然後細細的向下分類,各個公式,各個公示的使用條件等等。統計這部分大家也一定要注重考研是沒有什麼重點不重點的,本人再次吐槽一下今年,大家半年以來都在很辛苦的看着方差分析,迴歸等等最後幾個大塊的內容,結果竟然考了卡方分析,之前考研也考過非參數檢驗……所以真的是沒有重點,每個知識點都要很熟悉。

最後就是複習策略了。本人採取的方法是先看一章背一章做一章習題,第二遍同理,換本習題接着做,然後真題和調劑心情的各種綜合卷,到最後一個月到半個月,拋開一切習題重新翻書,至於考前點題卷麼,專業課的咱千萬別去理他,政治的可以去做肖秀榮,老爺子還真能點幾道選擇題。考研班麼,我是沒有去上,覺得考研這種事兒,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節奏,考研班,尤其是非常不成熟的心理學考研班,我是不信的,那些不過線不退錢怎麼樣的也沒用,他們是按國家線走的吧,過了國家線沒過學校線,其實咱還是沒考上不是。

心理的作文 篇2

我心裏的煩惱是:爲什麼我最好的好朋友都不愛跟我說話或不愛跟我玩了,這個煩惱一直讓我傷透腦筋。而且這件事讓我下課的時候很無聊。

我的好朋友叫張麗文,她每次下課不是跟高玥玩,就是跟我玩。但平常都好像不愛說話一樣,有一次,上完數學課下課的時候,要去上電腦課,張麗文和高玥在教室玩,過了一會兒,就又玩起來了,我說:“哎,張麗文,高玥,我們一起去上電腦課吧!她們兩個對我說:"哦,要去的話,你就先去吧!我就跑過去一直在想是不是張麗文不理我了呢?上課的時候,我就迅速的跑過去,上完了,鈴聲響起就下課了,這時我問高玥:高玥,爲什麼張麗文就不跟我玩了呢?高玥回答說:'她也不知道,這時我就很奇怪,看到張麗文和高玥開心的樣子,我就很後悔,就有了一個怪的念頭,爲什麼我當時要把高玥介紹給張麗文當最好最好的好朋友呢?我對自己說:"算了,反正都過去了,沒什麼好改變的,雖然張麗文不理我了,我還可以和其他好夥伴成爲好朋友呀!但我還是想張麗文跟我和好。

張麗文,對不起,如果我哪做錯了,我會改正,但你千萬不要不理我呀!千萬了我求你了。

這件事怪我,因我這件事才引起了糾紛,最後還是張麗文原諒我了。所以我以後再也不跟張麗文吵架了。

心理的作文 篇3

3月31號下午,我們到82中聽講座。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士---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講師、北師大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林雅芳,她一開口,一下子吸引了我,因爲林教授的聲音甜美,不急不躁,尤其是她的幽默與風趣,把枯燥無味的心理學用一些生動具體案例來講解,我對心理學知識更加感興趣了。

林教授先以一道選擇題開始的今天的專題,既讓我們瞭解她的經歷,也讓我們放鬆起來開始聆聽她的講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們並不陌生,可是隻是知道這幾個詞而已,比如學生需要的是什麼,有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和在家完全不一樣,原來是他們在學校可能缺少了安全與歸屬感,需要的是更多的關心與愛,原來心理學的知識其實應用在我們的教學中很多地方,我們瞭解孩子們的心理髮展會促進教學、會更瞭解孩子們的想法。

林教授的講座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要懂得孩子的認知規律,第一步:學生不能加工他們沒有識別或者感知的資訊,那麼課堂上我們瞭解孩子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想知道什麼,這樣我們上課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第二步就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簡單的說就是說孩子能聽懂的話。第二步: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開頭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步:記憶的原則,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要求和規範需要提正面的要求,而且學會重複,就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初中孩子的機械注意力特別好,背誦的要求就要提高,激發挖掘孩子的潛能。

不管在育兒還是在教育學生身上,瞭解孩子的心理是極爲重要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差異性,以後得多讀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更好地瞭解孩子們的心理,才能把話說到孩子們的心理去。

心理的作文 篇4

乙:從陳老師這一教學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到,陳老師很注意引導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以中心思想爲標準區分主次。

譬如,在佈置要求時,她說:“如果以‘溫暖的集體’爲中心思想,應該重點寫哪些材料?”在學生思考回答後,陳小平老師小結道:“一個突出老師,一個突出同學,作文以這兩個材料爲重點就把中心思想突出地表現出來了。”自始至終強調以文章的中心思想爲確定重點材料的標準。

甲:陳老師這樣的安排是符合“比較”的個性特徵的。心理學研究指出:有一定的標準才能進行比較。人排隊以個兒高矮爲標準。文章材料的排隊,得看文章的中心。如果沒有標準就談不上比較;如果標準不明確,“比較”,也就不會有什麼結果了。

(三)比較過程——一種特殊形態的分析與綜合

乙:從陳老師這一教學片斷中,我們還可以剖析出兒童在比較階段的心理過程。

譬如,當老師提出“如果以‘溫暖的集體’爲中心,確定重點材料”的要求後,兒童爲了找出最能突出中心的重點材料,他們首先得把與中心有關的所有材料具體地加以分解,弄清每一個具體材料的實質意義。

甲:這實際上是一種分析,是對一個個具體材料的再認識。

乙:緊接着,兒童還需將這些材料的意義與已確定的中心聯繫起來,進行橫向比較,從而弄清哪些材料與中心關係最密切,找出重點材料,確定它們之間的主次關係。可以說,這實際上又是一種綜合。

甲:對!從心理學角度看,比較,實際上就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分析與綜合。

兒童只有以文章中心爲依據、爲標準,同時又深人分析每個材料的意義,透過綜合比較,纔有可能正確地確定材料的主次關係。我們的教學就應順應兒童這一心理過程,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能力和習慣。

乙:在剛纔的教例中,陳老師的提問與小結,則正是順應了這一心理過程。這對發展兒童透過比較確定主次的能力,培養他們以文章中心爲標準,進行分析、綜合的習慣,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甲:當心理活動進入比較階段的時候,學生可能遇到新的問題:比如感到對已選取的材料不滿意、不滿足。這反映了在取捨階段的認識還不夠深人,分析不夠細緻。這是思維深化以後,常常碰到的事。 發生這種情況,就要重新認識有關材料,以至重新蒐集這方面的材料,直到滿意滿足爲止。這又是對所取材料深化認識的過程。

標籤: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