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朋友作文

戴舊氈帽朋友的子孫們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戴舊氈帽朋友的子孫們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戴舊氈帽朋友的子孫們作文

一個春天的早晨,我們來到了鄘直。這個江南水鄉名鎮,依然是小橋流水,古鎮風韻猶存。然而,在傍水而建的典型的水鄉小樓之間,不時可以看到一兩幢新式的小洋樓。它告訴我們,眼前的鄘直,是80年代的鄘直了。

葉聖陶先生曾把鄘直稱作他的第二故鄉。以這裏爲背景,葉老寫出了名篇《多收了三五斗》。當年,他筆下提及的舊氈帽朋友糶米後購物的那條小街,至今還基本保持着幾十年前的樣子:街很窄依然“只容兩三個人並排走”;兩旁的店鋪一家挨着一家,店門外伸出的遮陽棚幾乎連成了一片。陽光從棚與棚之間的空隙中斜射下來,變成了許多長條條、方塊塊,落在碎石鋪成的路面上,落到來來往往的農民頭上白色遮陽帽的塑料帽檐上。

這些農民,年齡大小不一,衣着也各不相同:小夥子們穿着流行的V字領運動衫,充分顯示出他們健美的體格;姑娘們穿着入時的花襯衣,顯得美麗、端莊;老年人大多穿着深色的衣服,看上去樸素而莊重;孩子們的衣裳上,有的還繡了一兩隻可愛的小動物,更襯托出了他們的天真爛漫。望着他們,我不由得想起了葉老筆下那些戴舊氈帽的朋友形象:“舊氈帽下面是浮現着希望的醬赤的面孔……斜伸下來的光柱子落在他們的破布襖的肩背上。”若不是那依然醬赤色的面孔,我怎麼也不會想到,眼前的人們,就是當年葉老筆下的戴舊氈帽朋友的子孫們!

時近中午,街上隨處可見的小飲食店顯得熱鬧起來。上鎮來的農民,大多在鎮上吃了午飯才乘船回去。

我們跨進一家小飯店。這爿小店的佈置是小鎮上最常見:一頭開票,另一頭是廚房,當中的飯堂裏放着八九張八仙桌,桌上放滿了魚、蝦、肉、蛋、酒,一些農民正圍坐在桌邊喝酒、吃飯。臨河的一排窗戶,不時地把河面上略帶溼潤的涼風送入店堂,使每個人都感到十分舒服。我們在臨窗的一張桌旁坐下來休息。

“……去年我包了四畝田和半畝魚塘,還搞了些副業。年終算下來,九千還冒尖!”我聽到了鄰桌一箇中年農民興奮地說。

“乖乖!造房子了嗎?”另一個農民呷了口酒問。

“造了,兩上三下的小樓房。樓上兒子結婚做了新房,傢俱都買好了。我是專門到上海去買整套新傢俱,還託人買了輛鳳凰牌自行車呢。”中年農民的臉上由於酒力再加上興奮,泛着紅光。他捋起袖子,粗壯的手腕上露出亮錚錚的手錶:“瞧!這塊‘大羅馬’,也是一塊兒買來的!”

“哎呀!你可真是發了財喲!”他的同桌驚歎道。

中年農民搖了搖頭:“發財不好講,富倒真是富了。”兩個人舒心地大笑起來。周圍的人回頭來看他們,人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從小店出來,我們又在街上轉了一圈。街兩旁的商店裏,農民們正靠在櫃檯邊挑選着合意的商品,商店再也不用夥汁們“不惜工本”地拉顧客了。營業員們爲接待接踵而至的顧客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買的東西,也從洋油、熱水瓶、蛋圓的鏡子變成了電視機、電風扇、收錄機。“鄉親”的口袋充實了。

呵!這就是當年戴舊氈帽朋友的子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