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老師作文

【熱門】教師作文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教師作文5篇

教師作文 篇1

1.文章將…寫得細緻入微,字裏行間透露出陽光般的溫暖,使文章的主題自然而然昇華到了較高的境界.

2.音樂是美的,而本文的語言同樣優美.詩一般的語言夢一般的想象,多美啊!

3.文章的"讀"與"感"聯繫緊密,事例敘述行動,開頭打動人心,具有真情實感.

4.文章的結構簡潔合理,作者對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徹.全文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5.本文語言雖然並不華麗,但卻極爲準確生動,情感豐富而真實,讀來津津有味.大量採用生活中的口語,使文章更顯自然親氏.結尾以…點明中盡,含蓄雋永,意味深長.

6.這作文取材新穎,構思奇妙,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

7.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了…的事,語言比較流暢,層次較清楚,自始自終顯得其樂融融.

8.文章自始自終充滿着對…的尊敬與感激,…情深,感人肺腑,這正是本文的震撼力之所在.

9.通篇文章語調輕鬆幽默,顯得妙趣橫生,讀來令人愛不釋手.

10.作者構思巧,善於選點展開,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尋味.語言活潑明快,富有情趣故事雖平凡,感情卻真摯,充沛,感人文章結尾不落俗套,給人以欲還休的感覺.

11.事例敘述得生動具體,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點.可見你是個生活的有心人.文章來源於生活,因此語言雖然不怎樣優美,但卻真實有趣,寫得入情入理

12.全文語言流暢,行文舒展自如,自然灑脫,稱得上是一篇較成功的之作.

13.全文酣暢淋漓,一氣呵成,蘊藏着歡樂與期盼,真摯感人.開頭出手不凡

14.文章真實感強,立體感強,可讀性強,趣味性強.以敏銳的社會洞察力,以童話反映現實陰暗面,並以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貪婪衆生相,稱得上入木三分

15.本文以…爲線索,使用權文章連貫,流暢,銜接自然,同時,透過前後具體事例的對比.抨擊了……,文章語言生動豐富,可讀性強.

16.簡單交待時間,地點和結果…

17.語言簡練,規範,開篇吸引人.

18.…以…開頭,較有新意.前因後果娓娓道來.

19.開篇簡明扼要,精煉有序;重點描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0.以景喻情,開頭頗有新意;倒敘開頭,渲染意境.

教師作文 篇2

進入八年級,我的語文教師換成了陳教師。一年的接觸,她給我的印象是既嚴肅認真,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平時上課的時候,陳教師的神情總是十分嚴肅,認真。她要求我們的作業要一絲不苟,字型公整,標點規範,少出現錯別字。練習一旦出錯,她就會把同學叫到辦公室去訂正或者在教室給同學面批面改,我就被陳教師面批面改過好幾次了呢。

她的語文課上得很精彩。記得她給我們上《小石潭記》這篇課文時的情景。課上,陳教師讓我們在閱讀中體會小石潭水的清澈,游魚的活潑,竹樹的搖曳,溪源的曲折···我們重點品讀,教師適時點撥,我們彷彿置身於小石潭之中。尤其是“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幾句話,陳教師引導我們在品讀中去領會作者貶居生活中的孤悽悲涼的心境。在反覆誦讀中,我們感悟到:這是景,這更是情;這是淒涼之景,更是刻骨銘心之情。它傳出了作者有志不能伸展的憂傷。我們反覆的吟讀,教師精妙的指點,使我們在一種緊張與愉快之中,不知不覺地度過了四十分鐘。

陳教師還是一個善於和同學打成一片的好教師。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教師滿面春風地走進教室,對大家說:“今天我們利用午飯後休息時間去操場上活躍活躍。”同學們都激動不已。到操場後,教師把女同學分成四組,安排她們踢毽子,要求是誰踢出的花樣和數量最多,誰就是勝利者。男同學分成兩組進行投籃比賽,看誰的命中率高誰就是勝利者。經過30分鐘的比賽,男女同學都各顯身手,各展才華,輸贏不說,但當時大家活躍的情景至今還令我難忘。而陳教師也像一個學生,一會兒踢毽子,一會兒投球,我們很難分辨出她是教師,還是學生。

陳教師,你確實是教過我的教師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位。進入初三,如果能繼續做你的學生的話,我想,你一定能帶領我們這些莘莘學子,在語文的海洋裏,用勤奮的雙漿,划動知識的航船,勝利的駛向成功的彼岸!

教師作文 篇3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寫作水平的高低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淺談教師素質與作文教學的關係。但是,多少年來,不少教師作文教學成效甚微,其重要原因之一應該是語文教師的文學素質低。

一、 語文教師缺乏文學素質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觀察思考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審題立意能力、謀篇佈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我修改能力。各種能力又互相滲透,不可分割,在寫作過程中綜合地起作用。因此,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語言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然而,不幸的 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語文教師並不具備這些能力。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自己的作文連起碼的“文從字順”都勉爲其難,其作文教學能力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是長期擔任語文教學的中學教師,其作文能力也未必強出學生多少,更談不上作文的文學性要求。如此,“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難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學修養。不僅要通曉各種文學作品的創作規律和方法,而且還要懂得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指導創作。其次,語文教師在教學的同時,還要敢於寫作,善於寫作。不熱愛文學的語文教師是不合格的語文教師;沒有發表過文學作品的語文教師是不合格的語文教師。葉聖陶曾經說過:“唯有老師善讀善寫,乃能引導學生漸近於善讀善寫。苟不然者,學生終或至於善讀善寫,斷非教師之功。”而且葉老先生就是在一邊教書之中,一邊發表了許多著名的 文學作品,爲我們後輩語文教師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語文論文《淺談教師素質與作文教學的關係》。

教師教學生作文,如果只動口,不動手,不率先垂範,“下水”實踐,就不會積累寫作經驗,不能體會寫作的甘苦,其作文教學必然蒼白無力。

二、 語文教師認識偏頗

有部分語文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文學素質,但在教學活動中由於認識片面,教法失當,也制約着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其一,由於多年受應試教學的影響,有關部門對教師的考評考覈以升學率和分數爲重,一部分語文教師也忽略了作文教學的重要性,認爲閱讀教學是硬任務,每期教完一本書,且教得如何,期末考試見分曉,而作文教學沒有專門的教材,老師教得如何,學生寫多寫少,難以立竿見影。因而對作文教學重視不夠,隨意性大,放任 自流,認爲只要學生在寫,總無大礙,“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

其二、許多語文教師雖然重視作文教學,但教法失當,只偏重於透過閱讀來積累寫作材料,忽略了引導學生從廣泛的生活實踐中關心、觀察、思考、認識生活,從中捕捉寫作素材,獲得感悟,並用自己的語言、情感、思維方式去真實地表達生活。學生作文實際上就是認知生活和表達生活的和諧統一。有些教師卻只是“君子動口 不動手”,紙上談兵,喋喋不休言作法,沒有將學生的作文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中,哪裏能寫得出思想健康、感情真摯、內容充實、生動形象的作文呢?

俗話說:“大鐵先得自身硬。”語文教師應當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克服消極思想,積極主動地參加進修、深造,提高水平,彌補缺陷。在作文教學中,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講究這桶水的質量,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學素質和作文教學能力。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組織指導高質量的作文教學課,一才能培養高水平的未來 文學新人。

教師作文 篇4

我喜歡多才多藝的高老師,也喜歡嚴格要求我們的辛老師,但我最喜歡的是對我們十分關心的、和藹可親的焦老師。

焦老師是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她個子不高,留着一頭秀麗的捲髮,看起來時尚又美麗。

焦老師十分關心我們。有一天晚上,我和幾個同學到超市購物,出來後碰到了焦老師。我們有說有笑地一起往回走。不久,我就要和他們分路了。焦老師關切地問道:“你一個人走這邊,怕嗎?要不要我們送送你,這邊我們也可以回家。”都這麼晚了,這麼好意思麻煩焦老師呢!於是,我連忙擺手道:“不用了!不用了!焦老師你們走這邊太繞了,還是快回去吧。”可焦老師說:“繞點路算什麼,就當散步嘍。”最後焦老師還是硬送了我一段路程。無論何時何地,焦老師總是那麼關心她的學生。

焦老師是和藹可親的。記得有一次,《黃岡小狀元》發了下來,我瞧了瞧,怎麼錯了這麼多呀!這下死定了,還不被焦老師罵得“狗血淋頭”啊?那堂數學課,我總是擔心着焦老師會批評我,真是“步步驚心”啊。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課,我還以爲解脫了,興許焦老師忘了這事了。太好了!我正暗自竊喜呢。“廖媛媛,到前面來!”一聲呼喚,把我從雲端打了下來。我踩着沉重的步伐走了上去。低着頭,準備接受老師的懲罰。可焦老師卻親切地說:“在班上你成績挺好的,只是細節部分沒掌握好,下次認真點兒哦。”焦老師拍了拍我的頭,把我錯的題仔細、認真地講了一遍。我笑着說:“原來這麼簡單呀!”焦老師看了看我,笑了。焦老師就是這樣的和藹可親。

焦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十分關心,和藹可親的老師。這樣好的老師怎麼不值得我們喜歡呢?

教師作文 篇5

本學期,學校照例爲老師配發了書籍,以供大家 “充充電”。我分到的'是《過去的教師》。

當我捧起這本書,對着書名“過去的教師”這幾個字在口中唸叨過的時候,有一些古舊感,有種安貧樂道、明志修身、誨人不倦的意味。封面上微微泛黃的色調,好像在以此敘述着古代教師的種種過往,眼角觸碰到那盞舊式煤油燈,整個人不由安靜下來,身爲一個曾經的學子對老師們的感思文字裏,我的思緒悠悠回到過去。

這本書說的是半個世紀以前,我們老師的老師(叫“太老師”)或是比他們更早的老師,他們是怎樣教書的,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生的,他們是怎樣安身立命、治學、做人的。

這本書收錄了大量近現代名人大家回憶自己求學時代老師的文章。半個多世紀過後的今天,當我們面對此書,重溫前輩如何求學、敬業、處事時,不禁感慨萬千 ……

全書分爲八個部分,“從私塾到學堂”“小學之道”“名校名師”“西南聯大羣師譜”“名人憶師”“語文老師的影響”“夫子自道”“一代宗師”中分別囊括了幾篇或追憶、或自述的有關“太老師”們的文章。從這一篇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活得很充實,很自得。爲什麼充實?因爲他們相信自己胸中的知識,是真理,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應該傳承給下一代的。

這些“過去的教師”是有志,也有識。他們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之先進令人驚歎,本書中相當多的文章傳達了這樣的資訊。

“愛的教育”——夏丐尊:

“……和衣而眠的,他促起脫衣蓋被。有學生在點名、熄燈後溜出校門玩耍,他知道後也不加責罰,只是懇切地勸導。如果一次兩次不見效,他就會呆在宿舍守候這個學生,無論多晚都守候着,等見到學生,他仍不加以任何責罰,致使更加苦口婆心地勸導,直到這個學生心悅誠服,真心悔過。”

“美的教育”——豐子愷:

“他教導學生,藝術能夠陶冶性情,使生活富有意義,能夠使人超脫卑微、痛苦、迷茫的生活。”

“有信仰的教育”——朱自清:

“……教育界中人,無論是辦學校的、做校長的、當教師的,都應該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應該把它當作手段。”

其實,縱觀這些泰斗級人物,我們發現他們都有一共同特點:愛讀書。這些名家大師,無一不是飽覽詩書、滿腹經綸之士,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們一代宗師的地位。

過去的教師們能夠受到這麼多學生的敬重和愛戴,他們的課之所以如此受學生喜歡,讀書而博學,無疑是其中一重要因素。這就好比是一尊受人頂禮膜拜的佛像,背後有金光,才能令人敬仰。

合上扉頁,凝望着書本封面上那盞發黃的油燈,我彷彿看到他們在彈撥生命的琴絃。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作爲現在的教師,我們該以怎樣姿態立於三尺講臺?我們將給學生留下怎樣的人生回憶?我想,現在的我們,若想得到學生之敬重,是不是應該靜下心來,好好讀一讀書呢!我想,如果我能這樣去思考,去工作,心存嚮往,至少,我將站得比現在高。

讀書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一起來讀書吧!從今天開始,從這一刻開始。什麼時候都不算遲!

標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