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老師作文

作文教學對教師動機和情意的要求

乙:聽說我們準備討論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心理,一些教師產生了疑問:作文的主體是學生,怎麼還要研究我們教師自己的心理呢理呢?袁老師,我們就先從這個問題說起吧。

作文教學對教師動機和情意的要求

甲:好。根據資訊論的觀點,教學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資訊流通”。在這一流通的過程中,教育者不僅將知識的資訊,而且將人格的資訊傳給了學生。因而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既包括了對各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影響,也包括了對人格的學習影響。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經驗都表明,教師以自身的行爲舉止和心理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對於兒童優秀心理品質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兒童作文是兒童語文的知識技能、思想水平、認識能力以及其他種種心理品質的綜合反映。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心理品質對兒童的影響,就顯得更爲重要。因此,研究兒童作文心理的發展,就必須研究教師的心理。

乙:袁老師,今天,我們是不是就從對兒童作文心理髮展的影響這一角度,集中討論一下,一個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

甲:那我們就先談談“教學動機”吧。

教育心理學指出:教師的正確教學動機是促進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兒童進步、成才的內在動力。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心甘情願地爲人民的教育事業,爲教師職業獻身是教師最重要的心理品質。這是教師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本質的因素,舍此,一切都無從談起。對於小學語文教師,在這最重要的教學動機之下,還有許多心理活動都是教師教學動機的重要構成因素。這其中主要是興趣。

乙:從對學生作文心理髮展的影響來看,語文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興趣呢?

甲:首先,我們語文教師應具有廣闊的求知興趣。

這是語文教師教學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於擴大視野、有助於獲得廣博的知識。我們知道,兒童作文是練習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作和所思所感,涉及的範圍極爲廣泛。兒童在渴望瞭解生活中的一切並積極尋求自己在生活中、想象中碰到的.所有問題的答案。因此,語文教師自己所學的知識決不能只限於語文。本行之內的語法、修辭、邏輯、文學作品、寫作理論固然要多加鑽研,此外還應多讀些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書;語文與藝術有許多聯繫,語文教師對音樂、美術、舞蹈都應有所接觸,要成爲一個“雜家”,做到興趣廣泛、一專多能。只有教師自己有了廣闊、深厚的求知興趣和因此而獲得的多方面的知識經驗,才能透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滿足兒童的求知慾,激起兒童作文的動機。

乙:是啊,我們知道,兒童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具體的人。他們各不相同,他們的思想、情感隨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從多方面去關心影響學生,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並注意觀察、分析、掌握兒童學習活動的情況,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導。這些工作的開展也都要求教師本人具有廣闊的求知興趣。

甲:心理學研究還表明,對作文教學的濃厚興趣和讀到充滿孩子童趣的文字而感到無限的樂趣和欣慰,併爲追求這一情緒而勤奮工作,這是推動語文教師創造性地完成教學工作的重要內驅力。

這種對兒童作文活動和作文教學的興趣應該是語文教師興趣的中心。實踐告訴我們,凡在作文教學中作出成績的教師,無不在這方面具有濃烈的興趣。這種興趣不僅促使教師深人兒童、瞭解兒童,隨時隨地關心兒童的身心發展,認真地研究兒童作文心理髮展的規律,並且促使教師津津有味地鑽研作文教學,充滿熱情地從事作文教學,精益求精地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

乙:事實正是這樣。我記得,當孫華琴、楊景賢幾位老師深入孩子,發現不少孩子由於條件優裕、生活懶散、作業拖拉,爲了讓孩子能感受到改革時代飛速前進的步伐,能從中領悟到時代對人們提出的要求,進而發現自己的不足,萌發改正缺點、積極進步的慾望,她們精心設計了一次富於時代特色的作文訓練。

孫老師、楊老師引導、組織學生拎着錄音機走出校門,到軍營、街道、機關、工廠去採錄各種聲音,去感受時代的節奏。孩子們在採錄過程中不僅耳聞,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經歷了作文過程由“物”到“意” 的轉化。活動後,兩位老師又組織學生交流感受,練習作文,引導孩子經歷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