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人物作文 > 父母作文

我和父母過端午作文

端午節來了,糉子飄香的味道也來了,和父母共坐一桌吃糉子,聽父母講端午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作文:我和父母過端午,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我和父母過端午作文

第一篇 我和父母過端午

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那天,我第一次看到爸爸媽媽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第二篇 我和父母過端午

明天就端午節了,今天上街看見每個人忙忙碌碌,都準備過端午!

突然很想媽媽親手包的糉子,可是我身在外沒法回家。

小時候,每年都和家人一起過,一起吃糉子,每當端午時,媽媽都會包很多糉子,小小個的,特別美。

但小時候,我特不愛吃糉子,總是浪費媽媽的用心,一個糉子包着媽媽很多的愛。

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真好!

現在想起來,那時好幸福!

有多少年沒和家人一起過端午,一起吃糉子。大哥大嫂他們也很少回家過節,只有過年回家待幾天,還好這幾年家裏多了兩個小天使,家裏熱鬧了,爸媽也不寂寞了,整天都調皮的很,兩個小天使是我老爸的開心果!真想回家一起過端午。

小時候覺說糉子不好吃,而現在想吃沒有,真後悔那時不認真吃,現在想起都覺得媽媽包的特別香。

媽媽我想吃你包的糉子,不知道媽媽今年有沒有包,媽媽,好懷念你包的糉子。

懷念媽媽包糉子時的樣子,可惜我已經記不清了。

每年在外看見其他都是一家人過節,真好。我真想馬飛到家人身邊,陪伴在他們身邊。爸爸媽媽,女兒想你們了,我知道你們也想女兒了。等女兒有空,一定回家看你們,女兒愛你們!

三篇 我和父母過端午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說:“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起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標籤:父母 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