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讀《童年》有感(集合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童年》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童年》有感(集合15篇)

讀《童年》有感1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高爾基寫的最投入最富有魅力最精彩的作品之一。

阿廖沙三歲時父親死於霍亂,母親帶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這個家庭裏,父子間,兄弟間,夫妻間經常鉤心鬥角,經常爲了財產,甚至爲了一些小事而爭論不休,經常毆打對方。外祖父喜怒無常,脾氣暴躁,有時會兇狠地打罵外祖母,有幾次竟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覺。外祖母不像外祖父那樣粗暴,她很和藹,對阿廖沙也十分關心和疼愛,經常給他講一些傳說。童話和民間故事,她承受着一切壓力,卻毫無怨言。母親被迫改嫁,幾年後患肺結核去世外祖父破產後,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的謀生。

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不禁爲阿廖沙辛酸的童年而感到同情,爲他有一個關心和疼愛他的外祖母而感到嚮往和羨慕。讀這本書時,我的心也跟着阿廖沙遭遇而七上八下。這不但可以看出阿廖沙的遭遇悲慘,更可以看出高爾基的寫作水平很高。

這本書真實的寫出了阿廖沙苦難的童年,展現了下層勞動人民的正直、純樸和勤勞。

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是連吃飯也不想放下的名著呢!而且阿廖沙的遭遇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珍惜現在安寧和平的生活,因爲這樣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

讀《童年》有感2

阿廖沙是一位遭遇不幸的孩子――父親早逝、祖父暴力、舅舅們自私……而唯一能給他帶來溫暖的,只有母親、外祖母和自己的小夥伴們,這些就是阿廖沙童年的全部。

他的童年被苦難填滿,毒打、自私、人性泯滅、愚昧落後,這些佔據了他的童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阿廖沙保持着樂觀的心態和正直的品行,逐漸成長爲一個善良、堅強、勇敢的人――不怕困難、藐視一切醜惡。

阿廖沙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可以說是一個奇蹟,正如北宋思想家周敦頤所說:“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描寫的正是阿廖沙,生長在骯髒、黑暗的環境裏卻不受沾染,努力成長。

這種的蛻變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他的信念支撐着他一步步走下去,使他變得優秀,使他走向新的道路。

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也沒有讓他變得膽小,反而給予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追求,還有追逐光明的希望和勇氣,他堅信黑暗終會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當然,他追求光明的路上,得益於外祖母的引領。外祖母是一個心地善良、熱愛生活的女人。她是阿廖沙的指明燈,指引他向前,告訴他不能放棄,給予他支援與信念。

他是一個真正的追光少年,書中的他被外公毒打、被舅舅們恐嚇、被老師們打罵,卻依然樂觀堅強,堅信光明。如果換作是他人,絕不可能會有如此的毅力,最終會成爲像書中外祖父、舅舅們的後果。

當我們回過頭來反思自己的時候,纔會發現自己的不足,每當我們遇到挫折,哪怕是一丁點的困難時,就會果斷放棄,甚至還會有一肚子的抱怨,這樣我們什麼都不會得到。反過來,如果我們能像阿廖沙那樣學會不放棄、堅守信念,就會收穫成功的喜悅。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顆正義的心,輕視一切黑暗勢力。

他反感別人遭到侮辱,能明辨是非善惡,敢於追求正義和光明。這就是阿廖沙,一位追逐光明的少年。作者:汪紫涵

讀《童年》有感3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著名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童年》。

這部小說描寫了作家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首先我覺得小主人公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說對自由生活的熱烈追求。在本書第七卷中寫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條街上孩子們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脣也被打破,臉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靜悄悄的,大街對他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喧嚷聲,他就顧不得外祖父的禁令,從院子裏溜出去了。可見,阿廖沙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孩子,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寫道: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引起他的厭惡,因爲教師和神甫都不喜歡他,後來神甫讓他退學,不過這並不使他傷心,他離開了學校,一直到放學之前都在鎮上的幾條骯髒的街上閒逛,細細地察看鎮上的喧鬧的生活。儘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個知錯就改、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後來學校來了一個叫赫裏桑夫的主教,他認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談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動,所以也就表現得比水還要安穩,比小草還要順從。

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

讀《童年》有感4

黑暗中的馬燈,黑暗中的光明。

——題記

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看不見任何東西,甚至看不清路,看不清地和天。在這一片寂靜而又恐怖的夜色中,一盞小小的馬燈孤獨地亮着,不算耀眼,在黑暗中卻顯得那麼明亮,那麼溫暖。它照亮了提着它的一個小男孩,那個男孩子身穿綴有補丁的衣服,在茫茫黑暗中顯得那麼渺小,卻又那麼堅定,正一步又一步,毅然地向黑暗深處走去……

我仔細端詳着《童年》的封面,久久沒有翻開——我畏懼即將到來的黑暗的深淵。

再三思索後,我終於小心地開啟了第一頁——

立刻,我被捲入到了一股黑暗洪流之中……

小男孩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在悲痛之中將他寄託在了兇惡的外祖父家中。從此,阿廖沙的生活徹底改變了:外祖父嗜酒成性,愛財如命,暴戾冷酷,動不動就打阿廖沙;兩個舅舅爲了爭奪家產而打鬧不休,無視任何兄弟情誼,殺紅了眼,對阿廖沙總是橫眉冷對;家中的女人如溫順的羔羊,對丈夫唯唯諾諾,任人宰割……到處瀰漫着絕望的煙幕,仇恨的硝煙,家中好像成了戰場,隨時都會大打出手,大人全中了貪婪的毒,甚至連小孩子都一樣。面對這樣的生活,阿廖沙憤怒,阿廖沙不平,阿廖沙恐懼,但更多的是厭煩與無奈。黑暗伸手不見十指,濃重的硝煙散不開,阿廖沙迷茫的小小身影孤獨地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是走向“附和”,還是走向“抗拒”。

所幸的是,生活中並不是只有黑暗,也有小小的一點光明。外祖母、“小茨岡”、“好事情”……他們始終都是阿廖沙的朋友與至交,引領她尋找大道,順利前行。他們就像滿天的星光,黑暗中的燈火,爲阿廖沙照亮前方的道路。其中,外祖母始終伴隨着阿廖沙,爲他注射生活必須的營養,是外祖母給了阿廖沙前進的動力,使他能夠義無反顧地在生活大道上越走越遠。

不幸一個接一個降臨:“小茨岡”被砸死了;“好事情”搬走了;納塔利亞舅媽去世了……到最後,連母親也疲倦地撒手走向了天國。於是,外祖父像扔垃圾一樣把年僅12歲的阿廖沙扔進了社會,任他一個人孤單地揹着小包袱走進了社會,被一團黑暗吞沒了。那濃稠的夜幕如同膠水,撕也撕不開。

阿廖沙童年如此黑暗,爲什麼他能夠保持着正確的方位走過來,而不是如同那些殘酷、冷漠、暴戾的人一樣,在謾罵與痛苦中度過一生?因爲他在人生的茫茫黑暗中有着一盞“小馬燈”,因爲他每到一個岔路口就會停下讓正義的光芒驅散邪惡的黑暗,因爲他有着並且也正確地使用了那點黑暗中的光明。

我相信,阿廖沙雖然走進了更加黑暗更加不堪入目的社會,但他在接下來的一個又一個人生岔路口中,決不會走向“愚庸”,也不會走向“冷酷”,更不會走向“軟弱”,而是提着那盞用堅強、樂觀、自主、毅力點燃的小馬燈,驅走黑暗,走向遠處已經泛出了一點魚肚白的東山,走向遙遙在望的光明……

《童年》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也就是說,高爾基就是文中那個堅韌的小男孩阿廖沙。那麼,爲什麼高爾基要將自己如此淒涼的童年寫出來呢?

也許,他是希望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不要懼怕黑暗,更不要順從黑暗,應該盡力去尋覓、去點亮那盞小馬燈,那冥冥黑暗中的光明吧。

讀《童年》有感5

高爾基的《童年》是我讀過令人最感動的一本書。在一個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沉默的親戚,其中有兩個自私、爲了家產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外祖母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

比起這些不幸,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無憂無慮的,我們從來不用爲衣食住行擔心,而且我們大多數人的家庭是美滿的,幸福的,家長萬般的呵護着我們,而不會像阿廖沙那樣天天捱打,捱罵。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句話,比起阿廖沙,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掉到蜜罐裏去了。

讀過《童年》以後,我們應該改掉奢侈、浪費的壞毛病,懂事一點,爲父母分擔一點憂愁,其實,他們掙錢也是不容易的。

讀《童年》有感6

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童年,有幸福的,也有窮苦的。

《童年》這本書就是高爾基的自傳,講述了他的窮苦童年是怎麼一步步走來的。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句話:“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這就是《童年》這本書,可打動人心。

讀《童年》有感7

在暑假裏,我讀了許多課外書,最令我感動的要數高爾基的<童年>了。

<童年>講述了小孩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段時期的生活狀態,他在幼年時期就失去的父親,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從小飽受痛苦的煎熬,受盡外祖父與兩個舅舅的虐待,幸好還有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的外祖母,把他教育成一個正直勇敢,充滿愛心的孩子。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想想<童年>中的主人公是多麼的貧苦,連學都上不起,每逢過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好的,一件衣服要穿上好幾個月。讀童年有感300字。再想想現在,我們每天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上課,回到家裏還有很多好吃的隨便吃,想要什麼要什麼。每天都生活在蜜罐裏,是多麼的幸福啊!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

讀《童年》有感8

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的、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而對我來說,童年將會是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拿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就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我讀了《童年》這本書之後,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而我,頓時感到我們是多麼幸運,因爲我們的童年比他的童年要幸福很多。

阿廖沙在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九歲時就跟母親來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自私、貪婪的小業主。母親改嫁後,又是因爲生病去世了。可憐的阿廖沙就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己去尋找“求生路”,孤獨的生活。阿廖沙的生活是很艱難的,可文學給他帶來了“生路”,他的生活在自己勤奮努力下逐漸走向光明。

我爲自己慶幸,因爲我沒有受到這種苦難,更沒有失去自己親愛的父母。我感到幸福,因爲我有一段美好快樂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和幸福。

《童年》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讀《童年》有感9

在炎熱的夏天,熾熱的陽光照射着大地。我坐在書桌前,翻開這本《童年》。

《童年》是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文中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生活在令人窒息的黑暗天地裏,可是悲慘的阿廖沙並沒有就此沉淪,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讓他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最後成爲一個優秀的人。

讀完《童年》這本書,我覺得我們得學阿廖沙那堅強樂觀的精神。

他自從父親去世後,就一直住在陰暗的外祖父家裏,常年忍受着外祖父的暴打,並且他每天都受着街上小朋友的欺凌,但是他還是勇於面對,不會屈服。他非常懂事,不怕吃苦,從小就靠撿破爛謀生……當然也有對阿廖沙溫情的人,比如說外祖母的溫柔,“好事情”的陪伴,以及三兄弟的歡樂。

讀了《童年》後,看了書中勇敢堅強的阿廖沙,就想起了現實中膽小柔弱的我。每次走五分鐘就能走到的地方,自己卻還要擔驚受怕,非要父母接送,打擾他們工作,真是一點兒都不獨立,我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獨立,勇敢堅強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童年》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導師,也是我久久不能忘記的人生啓蒙書。

讀《童年》有感10

最近幾天,我讀了高爾基先生的《童年》,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寫了高爾基先生悲慘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五歲時,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家裏的生活更加艱難了。他和媽媽就搬到外祖父家住,但總遭到外人的排擠和白眼。他每天都去撿破爛換錢。撿破爛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是裏學校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爲,反而嘲笑他。但是他將別人的嘲笑變成催促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長大後還成了著名的大作家。

與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相比,活在當下的.我們真的太幸福了。我們這些所謂的“零零後、九零後”基本上都是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除了山區和窮人家的孩子)我們根本就不懂得節約用錢,掙錢就更不用說了。現在的孩子哪個不是穿“阿迪達斯、耐克、李寧……”以前的孩子一年內有一兩件新衣裳穿就不錯了,哪來那麼多要求。現在的大學生哪個不是出動全家總動員,提一下這個袋,拖一下那個箱,自己就悠哉悠哉的在旁邊玩什麼“Iphone、ipad、ipod……”。其實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生活,我們更應該自主、獨立,大人也不要像掌上明珠一樣捧着自己的孩子,那樣遲早會慣壞的,長大後什麼也不會,那樣要怎樣在社會上立足呢,難道要等到大人們老了我們就去當“啃老族”嗎?除了學習我們還應當學會做家務或擰螺絲之類的活兒,這樣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就可以自理啦!

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創造美好未來。

讀《童年》有感11

童|年,一個離我很近的詞藻,對我來說,那或許是美好的或許是煩惱的。但讀了《童年》這本書後我就能確定出自己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幸運的。

阿廖沙是《童年》的主人公,一個和樂觀開朗、善良正直的男孩。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母親帶着他到了外祖母家。但阿廖沙的外祖父和他的兩個舅舅卻非常自私蠻橫,經常毒打孩子,這對阿廖沙來說就

是給他的童年買下了陰影。但令人慶幸的是,阿廖沙的外祖母給他的童年增添了不少色彩。讀了着本書後,我不由得喜歡上了這位慈祥善良下、淳樸的外祖母。記得書中有三個片段是這麼說的,在去尼日尼的路上,外祖母

時常給阿廖沙講故事,還不停地安慰這阿廖沙,關心這他,每當外祖父要打阿廖沙時,外祖母總是馬上衝過去保護他。雖然阿廖沙的童年有很多痛楚但因爲有了外祖母這樣天使般的任務,纔給了他一些童年的美好回憶。

告訴了他人間其實還是有溫暖的。

當我看到外祖父用鞭子抽打阿廖沙時,便想起來我的童年。“吃些蝦子,它可以讓你的小腦袋瓜變聰明哦!”外祖父對我說道。

“魚也好,吃這塊兒!這塊兒沒刺”外祖母也附和着。“嗯,多吃點。”媽媽撫摸着我的頭笑道。

..句又句關心我的話,迴響在耳邊。比起阿廖沙,我可幸福多了!

是呀,每個人都會得到溫暖的,它或多或少,但我們需要的就是知足。要相信,只要以樂觀、知足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總會發現一些亮

讀《童年》有感12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俄國社會當時的動盪和黑暗,大人與大人之間都是以仇恨爲紐帶,就連年幼的孩子也深受毒害。本文講述的是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那是一個辛酸的、苦澀的童年。阿廖沙三歲的時候,父親便離他而去,在這時他生命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外婆出現了。外婆的樂觀開朗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給了阿廖沙在以後任何的艱苦環境下都不會喪失生存的信心。在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時,兩個舅舅正鬧分家,爲財產的事打的頭破血流。外祖父的這個家庭是一個瀰漫着仇恨煙霧的家庭,外祖父的吝嗇和貪婪,都是阿廖沙所厭惡的,當然在這個家族也有好人,年輕的小夥子茨岡便是阿廖沙在這裏所認識的一個好朋友。她善良、正直的性格都讓阿廖沙非常喜愛。母親改嫁後,他和外祖母一起生活,這時外祖父的家庭也在衰敗,最後外祖父爲了生計竟把白髮蒼蒼的老伴和年幼的外孫趕出家門。爲了生計阿廖沙必需要撿破爛爲生。母親死後,外祖父對他說:我和你外祖母不是你永遠的依靠,你應該去尋找屬於你自己的那片藍天。從此,阿廖沙便開始獨自流落人間。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阿廖沙的童年是不幸的、是殘酷的,但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阿廖沙依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他用一雙童真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的真善美,在外祖母的關愛和引導下,逐漸成長爲一個勇敢、堅強、樂觀向上的孩子,比起阿廖沙的童年,我們今天的生活多麼豐富多彩,有好玩的玩具,美麗的教室,幸福的家庭,正因爲生活在這樣一個優越的環境下,我們才逐漸變得依賴,缺乏獨立能力,嬌生慣養,比起小主人公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小主公那樣堅強勇敢呢!

不管現實多麼殘酷,我們都不能對它失去信心。要在挫折中磨練自己,使自己變得堅強勇敢。

讀《童年》有感13

寒假裏,老師讓我們讀了幾本書。在這幾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童年》這本書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他,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他的童年。

書中的主人公是阿謬沙,他的童年是悲慘的。在外祖父家,沒有人喜歡他,除了他的媽媽、外祖母、格里高裏和茨岡。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打架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在書中,阿謬沙的童年是黑暗的、醜陋的。在他的周圍總會有吵架、鬥毆、偷盜等一系類的事,這讓年幼的他成熟了許多。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就是陽光的、美麗的。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相親相愛。周圍的人都很善良、和藹、關心我,每個人臉上都掛着笑容。可我卻不懂得珍惜,有時候還覺得他們的關心是多餘的。現在想想看,我是不是太奢侈了?

在書中許許多多的事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茨岡幫阿謬沙的二叔扛十字架的時候被砸死的事了。茨岡真的好可憐,因爲當時他才19歲啊!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阿繆斯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爲童年的艱苦生活,使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終於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並勇於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讀《童年》有感14

歲末寒冬,圖書館裏卻怡然。我在這裏靜靜地閱讀着高爾基的著作——《童年》,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當今的兒童擁有真正的童年嗎?他們的童年究竟在哪裏?

是的,每個人都曾擁有屬於自己的別樣童年。童年的歲月裏,他們有的歡天喜地,有的則悲痛欲絕;他們有的無憂無慮、五彩繽紛,有的則憂慮重重、黯然失色;他們有的充滿對生活的喜愛,對願望的盡情放飛,有的則充滿對生活的憎惡,對理想的不屑一顧……在每個人的心目中,童年的意義各不相同,有悲也有歡,有痛亦有樂,豐富多姿利於成長。然而時過境遷,這些對於當今的孩子們漸行漸遠,在他們眼中,似乎只有隨心所欲、任我逍遙,才叫做童年。

不是嗎?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稍不順心又哭又鬧;在學校,學習似乎是爲了父母和老師,鬆懈散漫,非要被人逼着誘着;大街上,隨處可見小孩向父母恣意撒嬌,非要買這買那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爲所欲爲、暴戾張揚、怯懦自私充溢着孩子原本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難道不是一種令人震驚的退步嗎?我是一個經過這一切的過來人,對於眼前的一切,我只能抱之以長嘆:“_這就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所應擁有的童年嗎?”

所幸,《童年》一書爲我們深刻而細緻地描寫了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引起了我們深刻的反省與思索。故事在一個小市民家庭裏展開。阿遼沙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他被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中。那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在這個小市民家庭裏恃強凌弱是人們的嗜好。半瞎的老匠人就首當其衝。這裏的人幾乎每晚都要給這個老匠人安排一個侮辱性的惡作劇式的“玩意兒”。阿遼沙的倆舅母,也先後被兩個舅舅摧殘致死。他的繼父也經常毒打他的母親。就連受人尊敬的外祖母也難逃外祖父的打罵……孩子們當然也不例外!這種殘暴的行爲給阿遼沙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也使他逐漸變得同大人們大相徑庭。

在這其間,他也受到過外祖母的疼愛與薰陶,讓他倍感溫暖。此時,現實生活中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十一歲,阿遼沙的母親去世,外祖父也破產,他只得外出獨立謀生。他當過鞋店夥計、洗碗工人,也當過小傭人……無論在哪裏,他都擔負着一個孩童難以勝任的勞動,受盡屈辱,飽嘗辛酸,切身體會到勞苦大衆的非人生活,開始模糊認識到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本質,進一步瞭解並更加痛恨市儈生活。同時,他也發現了勞動人民身上具備純樸善良、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此時,書籍開啟了他的眼界,爲他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誘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對他的成長起着深遠而重大的作用……

高爾基的童年充滿了無邊的黑暗、血腥的殘暴、白色的恐怖,更有着難以形容的自私與貪婪,如果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可以說高爾基根本就沒有實際物質上的歡樂童年,甚至可以說他根本就“沒有”童年。但事實上,高爾基擁有真正的童年,他的童年比我們現代的任何人的童年都還要有意義,都還要富裕!在他的童年裏,他不能也不可能隨心所欲;在他的童年裏,他不能也不可能揮金如土;在他的童年裏,他不能也不可能無憂無慮地生活……但正是因爲如此,高爾基纔看到了與常人所不一樣的世界,也懂得、明白了與常人不一樣的人生目標!因此,他纔會成長爲前蘇聯最爲偉大的文學家!

不一樣的童年,不一樣的成長。我們與高爾基的不同,就在於沒有他那飽經苦難的童年生活,沒有他那非同尋常的特殊經歷,沒有他那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但事實上,我們也有着與他所不一樣的財富,如優裕的物質生活、良好的學習條件、溫暖的親情等。只是,現在的青少年卻不明白他們的幸福童年是何等地來之不易,何等地彌足珍惜!在他們心中常常只有遊戲機、肯德基、進階品牌等,等來肆意揮霍着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他們所謂的童年!這一切,怎不令人扼腕嘆息呢?這一切,怎不令人幡然警醒呢?

細細品讀《童年》,讓我有着與別的同齡人所不一樣的感悟與見解。在我看來,中國的青少年恐怕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因爲他們常常不能明白自己的童年是什麼,不能明白自己該怎樣利用寶貴的童年,究竟應該擁有怎樣的真正童年……《童年》,一本厚厚的書;童年,要靠我們每個人自己書寫!

讀《童年》有感15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書,但是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本記錄了高爾基童年的《童年》。

這本書主要講了男主人公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段時期艱苦的生活,他的外祖父開了家染坊,隨着家業的衰落,外祖父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兩個舅舅粗魯、自私,整日爲爭奪家產爭吵鬥毆。但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不乏溫暖與光明。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命,有着非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使他在黑暗中仍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慢慢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這本書使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她小時候和阿廖沙一樣,生活的環境很不好,可是她和阿廖沙一點不同,阿廖沙至少還有外祖母的關愛,可是我的媽媽小時候根本沒人關心她,因爲她的爸爸媽媽帶着她的哥哥出去打工創業了。她從小就很孤獨。

嘿,我和阿廖沙還有媽媽比起來我實在是太幸福了,全家人都把我像掌上明珠一樣捧在手心中愛護着我,關心着我。我覺得從現在開始我應該好好珍惜生活,不應該生在福中不知福了。

標籤:有感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