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童年的600字讀後感

常言道:“書籍是啓迪人類心靈的鑰匙。”讀一本好書,就是交一個知識淵博、有修養的朋友,它將陪你面對各種困難,教你人生在世、爲人處事的道理。

童年的600字讀後感

在暑假裏,我讀了高爾基的代表作——《童年》。小說向我們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向我們演繹了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慘遭遇。我十分同情阿廖沙,也爲以前沒有好好珍惜生活而感到十分的慚愧。

阿廖沙早年喪父,又生活在一個殘暴、黑暗的社會。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捱罵。我爲阿廖沙抱不平,命運對他太不公平了,把一切不幸都栽在他的頭上,雖然,一切不幸使阿廖沙的心靈深處佈滿創傷,久久不能癒合。但是,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仍頑強生活。

回頭想想我自己,自己生活在一個和睦的社會,不愁吃不愁穿的家庭中,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工,儘管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也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沒有多餘的錢來滿足我的欲一望,所以,我時常抱怨自己過得不幸福,不能隨一心一所一欲,怨嘆自己想幹什麼而不能幹什麼,也總是羨慕人家所謂的富二代。《童年》帶我領略了正確的`人生觀,使我改變了自己原來的看法。確實,是人總會有欲一望,那是給自己一個出發點,但我們不能有太多的欲一望,過多的欲一望就是赤一裸裸的貪心。雖然我不能和家境富裕的同學相比,可是,我好歹也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心肝寶貝。其實,幸福很簡單。幸福就是有家有朋友,有人關心,有人問候;幸福就是成功時有人對你說:“別得瑟”。失敗時有人對你說:“別灰心……”

話又說阿廖沙,他雖身在苦海中,但他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沒有屈服於茫茫的苦海。而是更加堅信痛苦總會有盡頭,幸福之堤就在前方。最終,身經苦難的阿廖沙終於走向了光明,走向他美好的未來。這是爲什麼呢?我想是因爲阿廖沙有着堅強、不屈服於困難的精神和信念吧。而貴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是不是也應該從中得到些“精神食量”呢?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一動,時代在進步,但不知爲什麼,不少的年輕人卻變得越來越懦弱,遇到困難就退縮,不敢正視成長路上出現的“荊棘”。記得屠格涅夫曾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童年》這本書可以說是一面“明鏡”,讓我看清自己,也告訴我做人沒有必要老是和他人攀比,要相信自己,要有堅定的信念。照了這一面“明鏡”以後,我決定踏踏實實做好自己,不再遇到困難就逃避,遇到挫折就放棄。我也在心裏暗暗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做個樂觀、堅強的二十一世紀新人,長大後成爲祖國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