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錦集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錦集6篇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 篇1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爲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 篇2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沒有時間寫博客了!感謝朋友們的支援!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是我們家鄉集會的高峯期。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都是我們村裏集會的開始。從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會!從初二開始唱戲,一共有三天唱戲的時間。當然不光光是唱戲那麼簡單,還有集會,馬路兩邊都是擺地攤的。有賣衣服的,鞋子的。還有一些是專門賺小孩子錢的,像一些油炸的.東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門的東西全出來了。爲了這幾天的集會,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貪黑的去站個好地方。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腦袋都是爲了這幾天的集會。

今年的集會我感覺和往年很不一樣,往年的時候,聽到說家裏面有集會就高興的不得了了,最近幾年似乎沒有了那種激情。對像這樣的集會也不怎麼感興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覺還是蠻不一樣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感覺到了往年沒有過的興奮,也許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來參加集會的朋友都回來了。以前我們都在外地上學,沒時間回家玩。但是今年我們大部分都畢業了,工作了。向老闆請個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還是像這種家裏的集會最好了,逢年過節嘛?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像這樣的機會還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幾次這樣的機會聚集這麼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後大家可能都要忙於自己的事業了,那麼像這樣的機會就更少了。

這是我的快樂,也是我的幸福!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 篇3

今天,媽媽許諾要帶我和表哥去見識一下家鄉的白事風俗。

我們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藍色的五菱之光,由媽媽親自駕駛。先開到殷莊接小姨,我們一路說說笑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我們在那裏遇到了表哥的家人——我的大舅、舅媽和只有一歲的表妹。天氣非常熱,太陽像個大火球似的掛在天上,我和表哥口乾舌燥,還好大舅帶了一大瓶雪碧和杯子,我們坐在陰涼地,嚼着薯片,喝着雪碧,甭提有多美啦!

媽媽、大舅和舅媽要去“送湯”了,託我們帶着調皮可愛的表妹。只見他們都是身披白色布條,頭上也繫着白色布條,大舅頭上還戴了一頂白色帽子。表哥哈哈大笑,一邊笑還一邊說:“天仙下凡啦!”,結果吃了我大舅一個超大“爆慄”,只好吐着舌頭乖乖站到一邊去了。

敲鑼打鼓聲漸漸遠去,我以前也送過湯,知道他們後面要做的事——一直走到姥姥的墳墓前,磕幾個頭,然後回去。

可是,這麼簡單的行程,媽媽卻半個小時候後都沒回來。我急了,掏出手機撥了老媽的電話。一陣嘟嘟聲,媽媽接聽了。

原來媽媽現在纔到姥姥的墳墓,我只好繼續陪表妹玩,表哥從兔籠裏抓出了一隻兔子,正在逗它呢!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舅媽和大舅回來了,她把我們帶到了吃飯的地方,等媽媽和小姨“凱旋而歸”。

終於,遠處傳來的嗩吶聲越來越近,不一會兒,一羣身披白布條兒的人就出現在我的視線中。

媽媽和小姨站在隊伍的末端,汗流浹背,媽媽一邊擦着汗一邊說:“我們先去上禮,上完禮就走。”我和表哥便跟着這些大人,稀裏糊塗的上完禮,上了車。

先把小姨送回殷莊,然後媽媽又把我送去了沙河,讓我在沙河過兩天。

我先在另一個大舅媽家吃了晚飯,然後去了姑姑家睡覺,一天的奔波勞累,我很快就睡着了。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 篇4

我的家鄉—河南省焦作市,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竈。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祭竈是河南的傳統節日,俗稱“小年”“小年”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每到臘月二十三,我總是可以聽見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這是新年的第一輪鞭炮,所以家家戶戶都要燃放。而人們也都開始忙於購買竈糖,火燒等祭竈食物。而在農村祭竈儀式則在鞭炮聲中開始了。

祭竈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竈人跪在竈爺像前懷抱公雞。據說雞是竈王爺昇天時所騎的馬。人們不把雞叫爲雞而稱爲馬。紅公雞稱爲紅馬,白公雞稱爲白馬。這時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裏唸唸有詞。唸完後,祭竈人高喊一聲“領”!然後用天執酒澆雞頭。若雞撲楞有聲,就說明竈王爺已經領情。這就是農村的祭竈儀式,祭竈的食物也很特別,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吧!

在河南首選的祭竈食物是竈糖和燒餅。竈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小時候,我聽大人說竈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的神,爲了不讓竈王上天說壞話,就吃竈糖來黏住竈王的嘴。這種糖是小孩們的最愛,我卻不喜歡吃,因爲我覺得這種糖太黏牙了,而我又不喜歡吃甜食所以祭竈時我很少吃這種糖。祭竈這天除了吃竈糖外,還要吃火燒。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燒餅攤點的生意就非常興隆。在河南,人們把祭竈看做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的人們都要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爲的是吃到家裏做的祭祖火燒。祈求來年平安無事。

朋友們,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請你親自來焦作看看祭祖儀式,嚐嚐竈糖和火燒吧!到時我一定會熱情款待的。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 篇5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爲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 篇6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說,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遊神,用於驅鬼。

“遊神”就是把神像擡起來,繞着村子走一圈,據說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說起遊神,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爲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衆。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說:“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擡出來繞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着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裏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遊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擡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擡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遊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戶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着這個節日。

關於風俗習慣的範文3:家鄉的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