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走近魯迅先生作文範文

篇一:走近魯迅先生

走近魯迅先生作文範文

他矮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但他的鐵肩卻掮起了“地獄城頭”那扇黑沉沉的閘門,引領着人們向日出的東方奔去;他瘦弱,長眠時體重不到七十五斤,但發自他內心的充滿悲憤和愛憎的吶喊,卻喚醒了無數正昏昏欲睡於“鐵屋子”裏的國民……而這個人,就是——魯迅。

“魯迅”這個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經過這次課堂單元中關於“認識魯迅”與課外生活中的實踐,使我更加走近了魯迅!

魯迅先生生平的光榮事蹟數不勝數。在他的筆下,一部部文學作品從而誕生:《吶喊》、《朝花夕拾》、《阿q正傳》、《狂人日記》、《祝福》、《彷徨》、《野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祥林嫂、孔乙己、單四嫂子、高爾礎彷彿躍然於人們的眼前。

魯迅是偉大的!他關愛着新一代的青年,這些年輕的靈魂,這些微緲的希望!他是一個猛士,像傳說中帶領人們衝破黑暗,用心肝化作火炬,用自己的熱情去復燃那些死了的火種!“救救孩子!”魯迅先生的吶喊彷彿又在耳畔響起……

走近魯迅先生!偉大的魯迅先生,讓我們走近你!走近你!

篇二:走近魯迅先生

一張瘦削的臉龐,透露出剛毅與堅強;兩道銳利的目光,彷彿能刺透黑夜;一頭不屈的硬發,顯示與惡勢力的不調和。這形象與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隨着歲月的增長,逐漸由模糊變清晰,終於畫出了我心中的魯迅先生,

衆多的作家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野獸特殊的一個。雖然他沒有的累累鉅著,沒有冰心老人那清新、優美的詩一般的筆調,也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但他以對人民的關愛,對舊社會的憎恨和他那堅強不屈的品質,受到了羣衆的擁護和愛戴,他以筆爲搶,以文字爲利劍,挑破漫漫長夜。他敢罵,罵那些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僞君子;敢論,論國民的劣質根本;他敢吶喊,爲在土地上麻木生活着的閏土而吶喊。

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總是詢問侄女周曄一些問題,犯了錯卻以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去批評;魯迅憎恨舊社會,即使在開玩笑時也不忘抨擊那壓迫人民的舊社會;魯迅同情貧苦人民,肯爲一個區區車伕去半跪治傷,送藥送紗布。最讓我崇敬的是他關心別人勝過自己,他不顧自己病重,反而讓女傭阿三多休息,不讓她乾重活。他的這種愛憎分明,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品質不僅得到了當時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也得到了現代人的崇敬和欽佩。

雖然魯迅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他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甘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現實。

篇三:走近魯迅先生

這張臉有點不買賬,有點無所謂,有點酷,有點慈悲。看上去一臉的清苦,剛直,坦然。面孔黃裏帶白,瘦得教人擔心,但精神很好;一根根頭髮精神抖擻地直豎着。對,他就是魯迅。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傳》。

魯迅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個是我印象最深的: 有一天,魯迅穿着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髮院去理髮。理髮師見他穿着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髒,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髮。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裏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髮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髮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髮了。理髮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髮,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爲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髮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爲什麼。魯迅笑着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髮,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髮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魯迅真是聰明,用這種方法使理髮師自己承認錯誤,我要向他學習。

篇四:走近魯迅先生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句話是魯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家庭遭受一系列變故,飽受人間冷暖的魯迅,認識到社會的腐敗,從而自強不息,成了一代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是去紹興以前,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今天,我終於有機會來到魯迅故居參觀。

“到了!到魯迅故里啦!”我們像出籠的小鳥,下車後,飛奔向這次參觀的目的地——魯迅故居。踏上一條窄窄的石板路,只見兩邊是一溜粉牆黛瓦,竹絲臺門,肅穆莊嚴。擡起頭,是魯迅先生的半身像。我目睹了魯迅先生犀利的眼神,他彷彿在想:啊,爲什麼當時社會那麼黑暗?爲什麼社會那麼腐敗我痛恨;我同情在瀟灑的“魯迅故居”這四個字的筆鋒裏,我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這時,原本高興的心情一下子變的低沉了。

穿過一條幽深的長廊,便是富麗堂皇的魯迅故居。十分氣派的大客廳裏,一張張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顯得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顯得豪華;一盆盆盆景,顯得充滿生機,不在死氣沉沉。跨過門檻,那是後院,我體會到了“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四角的天空”那是多麼枯燥乏味,就像井底之蛙一樣,眼界狹窄。在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魯迅和那些少爺朋友們,整天生活在大院裏的情景。走,去魯迅先生小時候讀過的私塾——三味書屋瞧瞧。

走過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四個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書屋。

再走進去,就是魯迅先生度過的私塾。瞧,那兒是魯迅先生的座位,由於不能過去,我只能隨便找了個座位,當一回小魯迅。我捧着《三字經》,搖頭晃腦的跟着先生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我彷彿看到魯迅先生當時讀書的樣子了,是那麼投入,是那麼傳神。穿過蜿蜒曲折的長弄堂,便是美麗的花園,那是魯迅兒時的樂園——百草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一堵矮矮的牆根我想,這裏一定藏着無數的歡笑和嬉戲聲,不然魯迅怎麼會寫出如此生動、如此精彩的文章呢?

我忽忽悠悠漫遊了一個下午,直至夕陽親吻着西山的時候,我纔回到家。我想魯迅的精神是光耀神州大地,爲世人所傳頌的。魯迅無愧於“民族魂”的稱譽。

篇五:走近魯迅先生

翻開中國近現代史的史冊,舉目所見盡是連綿不絕的苦難與掙扎。被奴役被侵略,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中華民族被淹沒在一片死亡般的黑暗中,然而在這深沉的黑暗中,卻總有簇簇閃動的火光,在試圖點燃這片沉默的土地,讓一個民族湮沒已久的熱情與鬥志復甦,重拾昔日的榮光。魯迅,便是這火光中最爲明亮的一簇。

“魯迅”這個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民主戰士、思想家、文學家……這些漂亮的名詞都太過空泛,使我看不清魯迅真實的面目。於是,我在歷史中尋找,在記憶中尋找,在《吶喊》中尋找,在《彷徨》中尋找,尋找那個舉着投槍,要刺破黑暗的戰士。

“絕望之爲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歷經太過久長的忍耐,太過深重的苦難,國民似乎習慣了順從與卑微,在猙獰的統治者與侵略者腳下顫抖而如螻蟻般地生存着,失掉了所有的尊嚴與理想,也失掉了靈魂,只剩下一具具行屍走肉,日復一日地在世上奔波。魯迅看透了這一切,並因此而痛苦憤怒。他決心用自己的筆去拯救這些愚弱的國民,用自己聲嘶力竭的吶喊喚醒沉睡的人們,這些即將成爲亡國奴卻渾然不覺的人們。“叛逆的猛士出於人間,他屹立着洞見一切已改和現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和凝聚的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戲;他將要起來使人類蘇生,或者使人類滅盡,這些造物主的良民們。”

篇六:走近魯迅先生

一直覺得雨天是適合看書的。

謝絕鳥語花香的繁華,一片書香細雨落在乾涸的渴望裏。在巴金老人的《秋夜》裏走近了先生您,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長袍,濃濃的眉毛,厚厚的脣須,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兩根手指夾着一支香菸,您深深地吸一口煙,向空中噴着煙霧。這就是您了,先生。

不由自主的,身體好像被一種莫名的力量推入另一個空間,蒼狗白雲,從腳邊飛去了,泡沫散盡。遠處蹲伏着黑暗,烏鴉在天空歌唱,塵埃裹在風中到處亂撞,空氣迅速下沉與泥土重疊,挨挨擠擠的洋屋浸在風雨中。走近一個屋子,一種簡樸的味道迎迓,僅此。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身影,混沌之後這才恍然是先生,我打量了他,瘦得叫人擔心,頭髮還是精神抖擻。

我敬畏地垂立在一旁,先生轉過身來,擡起眼睛,融化了我的不安,他招我坐近前來。“您的《狂人日記》號稱‘打響揭露封建社會的第一聲春雷’;尤其是《藥》最爲深刻,那華老栓用統治者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爲孩子治病,我敬佩您筆下夏瑜的革命精神,更痛惜民衆的無知。”我發現自己的膽子在先生慈祥的目光裏柔軟起來,竟然滔滔不絕起來。

先生的臉顯得安靜,分明道:“但願我的文章能像一束春光穿透被黑暗束縛的人們,寄予他們絲絲光明罷……”我體會到先生話裏蘊含了沉甸甸的奉獻自己的熱情,彷彿要將自己脆弱的力量化爲拯救國民的偉大力量。

他懇切的目光炯炯有神,我好像看見了岩漿自地底氾濫涌出。我還想聆聽先生棄醫從文的人生選擇,便急切問道:“先生作爲大夫,懷着一顆慈悲之心,解救病魔困繞的難民豈不可乎?”

他搖了搖頭,沉痛嘆息着:“身爲大夫徒增國民的體質,卻無措於他們思想的草莽,行醫焉有大益?以爲當今濟世良藥莫若從文化入手。”由此先生成了寂寞中奔馳的勇士,把責任寫在生命線上,用無形卻犀利的匕首刺入敵人的心臟,“鮮血”是他的伴侶了。倏然間有醍醐灌頂的感覺。辭別先生,起身而去。想着雖然社會明亮成爲主色,但其中也不乏黑暗,有時注入清泉都會濁色。前路註定坎坷。可是無法冷眼旁觀,嘆息腸內熱。希望像先生那樣把文字墨化爲武器揭開社會的不足,爲的是喚醒和淨化。

一個激靈,回過神來,俯下眼來,依然是巴金老人的《秋夜》:他從不教訓人,他鼓勵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睜大,牽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絆腳石,他會替你踢開。

走近先生,溫暖和力量自心底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