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魯迅的作文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的作文7篇

魯迅的作文 篇1

伴着淅瀝的細雨,我走進了位於紹興城中的魯迅故里。

整個建築都顯得古色古香,讓人有種回到百年前的錯覺。跟着人羣一路走着、看着,導遊向我們仔細介紹着關於“七星竈臺”“三味書屋”“百草園”的故事,讓我們彷彿又走進先生《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名篇當中,感受着先生童年時的點點滴滴。這其中,還有許多我聞所未聞的新知識,它們帶着墨香爭先恐後地鑽進了我的腦海,讓我聽得津津有味。

集結的號角打斷了我的思緒。要回去了嗎?可我還沒有盡興呢!心中頓時涌起淡淡的不捨和失落。

腳不聽使喚地向外走,不知不覺來到景區門前的魯迅先生灰色雕像前。緩緩仰起頭,看向先生,再望望身後走過的房間。“好多年過去了,先生還能認出他這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家鄉嗎?”我在細細的雨中,默默地想着。

“我認識此地,多年逝去,山水未變……”誰!我驚訝地急忙回頭,雕像,沒有任何變化,依舊屹立着,先生手中的卷軸似乎要隨風飛揚起來。剛纔那聲音,好像是風吹起的。

對,是風吹起的……

魯迅的作文 篇2

這是華東六市旅遊的最後一天了,我們來到魯迅故居玩。

我們先遊玩了魯迅祖居,再遊玩魯迅故居。魯迅故居里有百草園、三味書屋,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園。

剛進去的時候我覺得很荒涼,腳下一粒粒沙子讓勞累的我們覺得正在沙漠中行走。透過幾條大小不一的通道,來到一個空曠的地方,但這裏不像剛纔感覺的那樣荒涼,而是有點覺得我們在一座種滿花草、生機勃勃的山上。

有幾棵樹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幾棵樹很特別,它結的果實叫皁角。以前那些貧窮人家都拿來洗頭、洗身體、洗衣服,洗後就像我們用肥皂洗的一樣乾淨。我和垣禹看見樹下有刻字的石頭,便在旁邊照了一張相做紀念。

聽同團的魏晨曦和橙子說我們以後會學到一篇魯迅寫的作文,裏面有寫到百草園。她們都是小學高年部的,所以比較清楚。

導遊說百草園是魯迅和他同伴童年玩耍的天堂。慢慢的,我突然覺得我愛上了這個地方……

魯迅的作文 篇3

你把筆一揮,喚醒沉睡的人們犀利的目光總像有無盡的思索,你彷徨在是非的邊緣,用整個生命對世界吶喊,那聲音久久迴盪在人們的心裏——一代又一代。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作品——《故鄉》,讀了這個小說之後,我知道了黑暗的社會中,人性會變得扭曲,也是因爲了這個社會拆散了多少對真摯的友情。就拿他母親給他的禮物來說吧。他本是一個讀書人,可他母親卻給她許了一個“村姑”就是他最大的無奈。在《故鄉》這篇文中他記憶深刻的便是他兒時的夥伴——閏土。

魯迅先生用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寫成了一個對比,更加強烈表達了這個社會當時的真面目。

小時候他們的關係是親密無間的沒有主與僕之分。他依然是那個可愛,見多識廣的他。我依舊是那個在高牆深院的我。可是中年閏土中的閏土卻是一個有五個孩子的父親,整天掙錢養家,生活很困難,這時我們已經沒有之前那樣的關係要好,因爲我們漸漸長大了,都明白了自己身份的高低之分。閏土變了,一切變了都變了,都不是我想要的那個結果了。

人的命運,我覺得不完全是由自己掌控的。故事中的人物閏土以堅韌的性格,執着的態度與生活搏鬥,可最終仍不費力氣摧殘了我們的關係。

這就是我國的一位大文豪:一個身穿樸素的中式長褂,一個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一個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魯迅的作文 篇4

嚴肅剛毅,精神抖擻,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認識的魯迅吧!但以《朝花夕拾》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的情。

“我現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都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這是魯迅先生後來回憶自己在父親臨死前的行爲而不禁感嘆的,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無說的愛,以及對自己的行爲無比後悔。

在對一個不是生母卻勝似生母的長媽媽的描寫中,魯迅先生雖然表面上寫了她十分迷信,但是實際上卻表達了對她深深的愛,由她爲自己而想盡一切法子去買《山海經》來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敬意,字裏行間都體現了魯迅先生的情,更有在最後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當然,魯迅先生的情並不僅僅只在自己的親和自己所熱愛的人那,更存在於中國所有的勞苦大衆。正是因爲他有這樣的情,他纔可以一直堅持下去。他以筆爲武器,像一把鋒利匕首,狠狠地插入敵人的胸中,像一把優秀的手術刀,治療人民的病處,像一塊塊磚頭,築成了人民心中的長城。

因爲魯迅先生的情,所以他會不顧身份,跪着爲人民服務,他會時時刻刻爲進步青年着想,他纔會一直有勇氣,有決心,在曾經那個污濁的社會屹立起來,成爲所有人的一顆“北極星”,永遠爲人民指引方向。

或許有的人會說,我們也有情,爲何就比不上魯迅先生呢?不!你那隻不過是爲自己着想,而從未沒有爲他人考慮,你只知道收穫的喜悅,而不明白奉獻的快樂!

我們,不!所有人都應有魯迅先生那樣的情,心中只有他人,從來只爲他人考慮,我們身邊纔會出現一個又一個“魯迅先生”!

我明白了魯迅先生的情……

魯迅的作文 篇5

中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常常身着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齊刷刷的豎着,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相信你已經很熟悉。他,就是那有着崇高精神的大文豪魯迅!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深受人們愛戴的人。當魯迅先生去世的時候,許多人們都來沉痛的悼念他,向他致敬,甚至失聲痛哭,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屋子。從這裏,足以看出魯迅先生生前很受人們的愛戴。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語言婉轉、幽默的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魯迅先生用自己的婉轉幽默表達了這句話,其實也是揭示了當時ZZ的黑暗,人們遭受迫害的社會狀態,同時,也表達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不滿。的確,他的語言那樣有趣,那樣幽默,那樣婉轉!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樂於助人,關心人民羣衆的人。在那寒冷的冬天熱心的出手相助扎破腳的車伕,卻沒有嫌棄,而像對待自己的親人那樣對待羣衆們。他總是勸自己家的女傭多休息,別累壞身子。啊!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永遠活着的!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屬於世界的,是屬於當代的!

魯迅先生有着那博愛的胸懷,他那崇高的精神永存我心!

魯迅的作文 篇6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魯迅

隸體“一”字鬍鬚,筆直的頭髮,黃裏帶白的面孔,牙黃羽紗的長衫,左手裏的那支黃色菸嘴,這是他留給我們的形象,雖然很普通,但他精神抖擻的模樣足以讓我們永生難忘。雖然年代已久遠,雖然我並沒有真正見過魯迅先生,但從這些文字中,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正直與嚴肅。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愛的作家,而我最喜愛的作家就是魯迅先生,一個被稱爲“民族魂”的中國偉大作家,我喜愛他的文字,更喜愛他的精神品質。

魯迅先生的作品還有很多,從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封建舊社會的黑暗,以及他想拯救中國的決心,他的文字充滿着愛國情懷、流淌着熱血。他感染着當時的中國人,讓人民的思想得以進步、讓中國的社會得以走向光明,這也就是我真正喜歡魯迅先生的原因。

先生本是學醫的。他開始只是想單純的透過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從而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擺脫被奴役的命運。後來,先生髮現: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起來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思想覺悟,否則就算在強大,必須改變像現在一樣被奴役的悲慘命運。所以,先生棄醫從文,爲的就是從思想上解放中國人民!喚醒中國人民站起來反抗一切壓迫的決心。

魯迅先生敢於和黑暗的、落後的傳統以及反動的勢力做最堅決的鬥爭,敢於一針見血地指出民族和時代的弱點。他能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前所未有的深度剖析民族的劣根性和短板。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是高尚的,令人生畏的。我喜歡他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向他學習。

魯迅先生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爲“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我喜愛魯迅先生,喜愛他的精神品質,喜愛他那副精神抖擻的模樣,喜愛她反對舊社會的凜然,喜愛他犀利又帶有召喚力的文字,喜愛他對文學的熱愛以及認真…

總之,魯迅先生就是我的最愛!

魯迅的作文 篇7

曾經,有一條小河使我迷戀,那是我家那條清澈的小河,現今亦如此。

曾經,有一個親切的背影使我變得純潔,那是母親用撕心裂肺的吶喊呼喚出的背影,永生亦如此。

曾經,有一個神聖的靈魂使我深感敬佩,那是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至死亦如此。

在我中究竟有着多少個曾經,我不知道。然而,在曾經的悠悠歲月裏,我看見了這樣一個輝煌的.人物——魯迅。

魯迅出生在一個破落且封建的家庭。然而人窮志不窮。魯迅在那個荒蕪的世紀中,脫穎而出,成爲世界文壇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魯迅”是發表《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其原名爲樟壽,後又名爲樹人,字豫才。人生苦短,在塵埃中,你摸索到了什麼?是失望、是退縮還是樂觀。至少我認爲魯迅摸索到的是一把金鑰匙,一把代表着樂觀,勇於開拓創新的金鑰匙。不知您是否看過一本名爲《阿Q正傳》的書,您又是否認爲這個阿Q有點神經質呢?其實阿Q反映的是樂觀積極的人,他懂得在逆境中奮發,在困惑中謀求快樂。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沒有人能真正瞭解,生活的本質只不過是一張白紙,何不像魯迅一樣握住顏料棒,好好繪彩一番,生活就不會簡單的像一張白紙一樣,索然無味。學會阿Q的精神,那麼生活纔會被自己把握,纔可以享受酸甜苦辣。

除《阿Q正傳》外,魯迅在有限的生命裏,還撰寫了多部文集,例如:《朝花夕拾》、《彷徨》、《吶喊》、《野草》……其編著的雜文也不勝枚舉。我比較欣賞《朝花夕拾》,平淡中增添了幾分感慨和幽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是我剛入初中學的文章,在我看來,這是在優秀不過的選文了,過去我是用“洛陽紙貴”來形容它的,現如今,讀了多篇他的文章,其感受不言而喻。《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讓我感受到魯迅的童年,同時回憶起我童年的趣事。我感傷的是歲月易逝,年華易去。年少時我與魯迅一樣,老一輩人常給我講古時的神鬼之說,我仍記憶猶新,但我感傷。因爲過去的我會由這些傳說而幻想,而現在卻被社會的“轟隆聲”俘虜了。

在《吶喊》中,除聞名中外的《阿Q正傳》和《狂人日記》,還有一本我較熟悉的文章《社戲》。也就是我讀了魯迅寫的這本書後,對社戲有了個新的認識。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童年裏的故事,可又有誰能像魯迅那樣把童年之趣表達得淋漓盡致,灑脫的地表達出來呢?就連我也爲此而茫然。偶爾想起童年往事,一個微笑便黯然而退了,我時常盤問自己:“或許人生沒有太多的事可以去記,也沒有太多空間去存放的,唯一的是把精彩的與難以捨去的存入大腦,纔會有回味的瞬間。”

魯迅還寫了一篇名爲《長媽媽與山海經》的文章,這篇文章表達了魯迅視書爲摯友的可歌精神,同時也寫出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愛戴。倘若我們真的愛書,就不應該棄讀書之時去娛樂,就應該像魯迅那樣爲了書持着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信念;倘諾真的有理想,有目標,就不應該有疑慮,要向魯迅一樣,挽留住那星星火光似的希望,爲理想,爲報負,無限地追求,盡力去實現,以至成功彼岸,他不正是以困窘一步一步成功的嗎?

魯迅一生創作了二十卷著作,繼往開來,博大精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作品中,沒有人奢求他,而是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站在了文學革命的巔峯。是他顯示了文學革命的成績,是他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礎,是他爲新文學樹立了一面豐碑,更是他點亮了中國。雖然過去的榮辱早已成爲今日的歷史,但魯迅的精神仍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讓我們在品讀魯迅的過程中,慢慢思考,細細尋味,揚起魯迅的精神旗幟,駛向闊遠的未知大陸!

看,這就是魯迅的畫筆,他用畢生的精力爲我們中華民族畫出了覺醒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