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科技作文合集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技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科技作文合集7篇

科技作文 篇1

我心中的科技館它是由地下驚奇館、太空探祕館、生物博覽館、太空影院組成。地下驚奇館是一座山,太空探祕館是一副栩栩如生的星球圖,星球圖裏的星球可以自己調換位置,生物博覽館則是一個巨大的七星瓢蟲,太空影院是一個巨大魔方。

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地下驚奇館和生物博覽館。由於地下驚奇館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只能做滑道進去,一進山洞一股涼意涌上心頭,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動物在養殖區裏自由自在的玩耍。因爲地下驚奇館在地底一千米還要做電梯下去,電梯的周圍有許多的大小不一的石頭,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生物,有三個頭,七隻腳……到了地底有一個通道一進去什麼也看不見了,周圍有許多的動物的叫聲,讓人心驚膽戰。哪裏的燈一會亮一會不亮。道路是用仿真動物皮做的。走出去後各種各樣的石頭映入了眼簾,有大的,有小的,還有的石頭像人頭。走出地下驚奇館後,我仍然心有餘悸。生物博覽館,我們可以自駕四驅車進去,我們看見了許多的動物,有的猴子在樹上嬉戲、打鬧,走了一段路程,我們目睹了雕捕捉兔子的場面。有一隻大膽的老虎來看着我們,又走了一段路程我們到了祕境探險區。我們穿上了特製的服裝,戴上面具和氧氣瓶,拿起手電筒和一把小刀就出發了我們看見了許多的植物。比如:霸王花、龍膽草、斷腸草……我們又去了太空影院看了兩部災難片《20xx》《天際浩劫》好像自己就是災難的當時人。

這就是我心中的科技館。

科技作文 篇2

今天下午,我們三年級六班要去參觀科技館,全班同學激動地不得了。中午,我們快速的.吃完午飯,擦完地板,值日生也打掃完了,我們就以讀書小組爲單位,一起站好隊,出發了。

到了科技館門口,我們看見門口的右邊有一個“大火箭”的模型,非常高大壯觀。然後講解員把我們帶進科技館,一樓的左邊介紹的是世界發明,右邊介紹的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有倉頡創字、炎帝創市......,還給我們介紹了世界八大奇蹟兵馬俑。

然後我們上二樓,我們發現全是一些關於科學的公共設施,比如跨步電壓、猜生肖、手搖發電、腳踏發電......我覺得腳踏發電比較有趣,方法是:體驗者騎到腳踏車上,雙手握把腳蹬踏板,速度越快發電量越大,燈泡就亮的更多。

我們又上了三樓,有滾珠直線、正交十字膜、摸不到金球。我最喜歡的是地面互動,其實就是用投影儀投射在地面上的足球場,然後我們在足球上踩一下或踢一下就會朝你想踢的地方滾去,但是有時候足球會不聽話的滾到別的地方去。體驗完後走我們來到四樓,講解員告訴我們,四樓採用了很多媒體屏幕,果然在四樓樓梯口的旁邊就能看見一個屏幕。四樓裏面還有虛擬人體漫遊、人體進化、電影配音......我最喜歡的是電影配音,我和同學給《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兔年頂呱呱》配音了,我覺得很有趣,好像真的在播放這場電影,而我們就是配音員!

今天的科技館參觀可真有趣呀,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感到了科學知識的奇妙和它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科技作文 篇3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在不斷地進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科技也在不斷地進步。但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卻遭到了惡化,動物們失去了家園。

在太平洋內,海洋生物科學家曾今多次打撈出了白色的塑料袋,而塑料袋又需要200年的時間才能完全分解,致使海水漸漸變得渾濁,還使一些海洋生物無法呼吸。在外國,已經多次發生海洋魚類集體大量死亡的事件,這都是因爲工廠排放出的廢水污染了水質,使動物的身體內產生了許多有毒物質,因中毒而死。

在森林裏,人們爲了建造一棟棟豪華的別墅而過度地砍伐樹木,使許多的動物無家可歸,最終走向滅絕的邊沿。人們卻還不知道,這樣會加快全球沙漠化,讓地球變成一片不毛之地,最後,地球將會變成一個“死球”。

最爲可怕的是工廠和車輛所排放出的廢氣。這些廢氣會不斷地污染我們必不可缺的氧氣,還會使臭氧層破出一個洞,讓我們無法生存。人們不斷地開採地下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得地球不斷缺乏資源,最後衰竭。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即使擁有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爲力。

人類,覺醒吧,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你們的淚水;地球上最後一聲鳴叫,將會是你們的哀嚎!

科技作文 篇4

今天早上,我好興奮呀!因爲我們五年級六班要去成都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觀看科技展覽。

九點,我們坐着大巴出發了,20分鐘以後到達了成都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我們進了科技館,先看了“快樂星貓”starQ動漫館。哇啊,一進動漫館就發現有許許多多的動畫紀念品“秦時明月”、“快樂星貓”等。聽那兒的工作人員說,這裏有很多動畫體驗教學,主要內容包含:手繪動畫,泥塑動畫,Flash,3D動畫體驗,電腦動畫,創意手工坊,劇本寫作、導演體驗,表演訓練,形體訓練等寓教於樂的課程。那兒的一些小動畫,就是用膠泥做的,設一些背景配音,就是一個很完整的劇本了。

參觀完了動漫館,我們上了二樓,去參觀成都市中小學生製作的科技作品。在那兒,我們全班同學看到了陳嘯宇去年獲過獎的作品“下水回收控制器”,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盲人按電梯鍵”,他們在電梯上刻了盲文,這樣就可以讓盲人分辨出是幾樓了。還有我在參觀時,發現有幾個用撲克牌拼成的花瓶和用一些膠泥拼湊成的模型花園。這時,我想起了錢學森爺爺說的話:“一個具有科學創新精神的人才,沒有文學和藝術修養是不行的。”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自救自護常識館。首先,講解員讓我們識別公路交通標誌,汽車各功能燈的識別以及交通信號燈安全教育,道路交通安全常識。後來,老師又對我們講了一些關於火災的常識,讓我們這個組先進去“逃生”。我先到電話機前打了“119”報警,然後我們就一起尋找出口。因爲裏面是黑的,所以有人“啊”了一聲,我們嚇死了,便原路返回來。後來,我又進去試了試,我走遍了所有的門,才把出口找到。煤氣中毒室裏講煤氣中毒是因煤氣泄漏而引起,傷口包紮室裏教我們學會消毒,識別靜脈出血,如何止血,人工呼吸。

野外生存也要科學?我看是,我們要了解野外迷失方向的應對方法,瞭解雷雨災害,防雷要點,以及避雷的正確方法。過馬路要小心,不要闖紅燈,坐車時繫好安全帶。不要在電梯內打鬧,不要踩電梯上的黃線……我在這兒學到了很多。

12點過了,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這兒。希望學校再舉行這樣的活動。

科技作文 篇5

雖然學校延緩了開學時間,但是在家的這一段日子以來,我們的課程還是沒有落下的。因爲我們開通了網課,在家也能學習。從老師來了網課通知後,接下來的日子我就開始了我的網課生活。

我的網課生活是很有規律的。我在家學習的作息時間也被調整到與在校園裏上課的時間無異。早上我的鬧鐘鈴聲一響,我隨即便起牀。之前我還擔心自己在家會有拖延症,但事實證明,只要自己的目標足夠明確,每天的學習任務也足夠明晰,那麼自己就一定能夠克服自身的拖延症。

我對網課教學從好奇熟悉。不過隨着上過一節又一節的網課,時間在一天一天中流逝,我對網課的好奇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熟悉。老師同學們線上交流,老師在屏幕裏講解知識和我們的學習內容,同學們守在各自的家裏,都在同一時間裏一起在電腦、手機、電視裏上課。

以前,老師同學們面對面交流,教室裏的學習氣氛很是濃烈。如今,上網課,老師同學們相隔不少距離,但是我們還是能夠透過線上來進行交流。不像之前我們直接面對面交流,有問題同學直接舉手,然後老師一一解答。現在老師與同學們的交流需要透過一種媒介——網絡。

網課生活收穫多多。我更加了解了網絡帶給我們的便利,不論是從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它帶給我的認知超越我以往的觀念。並且,也因爲網課,讓我們在這段時間裏依舊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

科技支援學習,真好!

科技作文 篇6

我想讓大家去上海科技館玩一次,這已經是我們班許多同學嚮往已久的地方了。我代替大家先去了一次。

星期日,我和媽媽去上海科技館。一走進展廳,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幾個大箱子 ――自動購物機。你可別小看它們,它們功能可多啦!

只要投進相同的錢,它就會出來相同的東西。接着,我和媽媽隨着人流進入了地殼探祕這個地方。馬上你就會見到一個高大的地球矗立在你眼前,然後你繼續往裏走,就會見到一座“水晶宮”因爲這裏有紅寶石、礦石、水晶……這些都和水晶有關。在正中央還擺放着一個3.6米長的象牙。這裏還有幾臺高科技電腦,會爲你敘述地層方面的知識。

再慢慢走你就會來到視聽樂園這個好玩的地方。最吸引人的就要數這個金色的大水龍頭了,它沒有水管怎麼會有水一直在流動你肯定會問?因爲在水龍頭口有一根透明管,水下去後還會透過壓力上來,這樣水就會上下自如了。之後,我又和鞠萍姐姐進行了模擬對話。還有許多有趣的都在視聽樂園,我就不多說了。

最後,你再到兒童樂園大叫一會兒,那就太舒服了。因爲“小青蛙”

會把你的聲音用水噴射出來。

上海科技館真是太棒了!希望老師,同學們能採納我的意見

科技作文 篇7

上週是我9歲生日,爸爸、媽媽特意帶我去了上海科技館。上海科技館座落在上海的浦東新區內,是一座非常漂亮的現代建築。整個建築顯螺旋型上升形態,表現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建築的中間是一個具有標誌性的巨大玻璃球體,鑲嵌在一潭清水之間,它寓意着生命的誕生。真是宏偉極了!我們根據導遊圖開始了我們的新奇旅程。

我最先來到的是“生物萬象”展館,它是以動物和昆蟲爲主題,雖然動物都是標本,可我還是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接着我們來到了“智慧之光”那裏是用各種科學試驗來說明,大自然的神奇現象。比如有;龍捲風構造,聲音的傳輸,三菱鏡的奧祕等等。雖然現在有很多項目我不明白到底是什麼緣由,可它展現出來的神奇現象,卻使我久久不願離去。時間過得真快呀,在不知不覺中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我想我還會再去上海科技館的,因爲那還有很多的未知世界等着我去解答呢。我也希望和我的同學們一起去探索。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