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初中作文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初中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初中作文7篇

家鄉初中作文1

在上海的西南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名爲金山。——題記

閉上眼睛,迎着帶着淡淡的魚腥味的海風,來到這片沙灘。一縷陽光灑在臉上,慢慢睜開眼睛:遠處,三座島嶼在海的包圍下,若隱若現,恍若一處聖地;雪白的海鷗在海面上盡情的飛翔,彷彿是上帝派下來的精靈;調皮的浪花不停的拍打着岸邊的礁石,像是個孩子在和媽媽撒嬌;潮水弄溼了沙子,引的人們正低着頭踩着腳印;不遠處,孩子們正堆着沙丘,少年們正跑着,跳着,在放風箏,爺爺奶奶們正吹着海風散着步呢。好一個和諧的畫面!不錯,這,就是金山城市沙灘,旅遊勝地。在那片沙灘上,大海的濤聲是大自然的心跳;雪白的海鷗是大自然的使者;遠處的微波是大自然的皺紋;帶着淡淡的魚腥味的海風是大自然的呼吸……這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怎有理由不愛這片美麗的沙灘呢?

如果說城市沙灘代表着現在的金山,那麼楓涇古鎮就代表着過去的金山了。

穿過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兩邊都是兩層樓房,身處其中,擡頭望天,只能看見窄窄的一線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樓房臨街的一邊清一色都呈平面結構,看不出每一棟建築的特色和規模,而從後門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疊瓦,或騎樓高聳,或勾欄亭閣,或底層的近水樓臺,層層石級通向河埠,或倚朱閣、小軒窗,組成一道多姿的水鄉民居風光,間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遊船穿行其中,人景輝映,夕陽夕照,真是中國的水鄉,東方的威尼斯。

夕陽西下,乘船行駛在河面上,欣賞着落日的餘暉,這個時候,兩岸熱鬧起來了。婦女們正忙着淘米煮飯,盤算着晚飯該吃什麼;孩子們正和自家的寵物玩耍,時不時的發出笑聲;男人們從工作中回到了家中,幫着婦女們燒飯燒菜……不一會兒,空氣中傳來陣陣飯菜香味,婦女們用純正的楓涇話叫孩子回家吃飯了。吃過晚飯,孩子們有的出去玩,有的和父母呆在外面納涼,手拿一把扇子,坐在小板凳上與鄰里鄉親們聊着天。好一派水鄉的其樂融融的景象!

在楓涇古鎮可以體會到水鄉居民的生活,那麼在廊下,你可以體會到金山人民的淳樸,勤勞。

說到金山,想到的還是金山農民畫,這是一幅幅體現着金山農民生活的畫。那彩色的顏料和蘸滿顏料的畫筆在一名名農民畫家的手下繪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那一幅幅畫是農民花費心血創造出來的,包含着她們的情感在其中。他們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了一幅幅畫,在生活中,她們也仔細觀察身邊的每一件事,從生活出發,來創造一幅幅畫。其實,每一幅農民畫都像是訴說着一個故事,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情懷和對生活的熱愛。

所以說,金山人民是愛家鄉,情感豐富的人。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果實都成熟了,廊下,也是如此。有一次,去廊下採水果,感觸很深。起初,我還是很小心的去摘每一個果實,很耐心的去挑每一個成熟的果實,可是,只過了一刻鐘,我就已經沒有耐心了,就只是粗枝大葉的剝落每一顆果實,看到一個果實就摘,完全沒有耐心了。可是我看到了一位農民伯伯一直在摘,而且是十分耐心的摘,十分耐心的挑,彷彿看見的不只是一顆果實,而是一件奇珍異寶。不知爲什麼我覺得自己很愧疚,或許,我也應該這樣對待每一個果實。擡起頭,抹了一把汗,看到了在果園裏的那些正在收穫的農民,每一個人雖然都很小心,但是都很快樂。在陽光的照耀下,她們就像一個個發光體正在閃閃發光。

所以說,金山的農民是發光的,是勤勞的,是珍惜果實的!

或許,你還不知道金山;或許,你還不瞭解金山;或許,你還不愛金山。但是,這都沒關係,因爲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給你一個愛金山的理由”嘛,那麼,在這裏,我就給你一個愛金山的理由,那就是金山不僅風景好,而且人好!來金山,到沙灘,到古鎮,到廊下,這樣,你就真的會愛上金山的!!

家鄉初中作文2

大年初二,收到弟弟年前從老家給我郵寄來的食品包裹,裏面裝的是家鄉的餈粑。我迫不及待蒸一點吃,香甜、可口的餈粑讓我頓生思鄉情,也讓我回想起小時候過年打餈粑的習俗。

年前打餈粑,是家鄉習俗。我的老家在湖北農村,記憶最深的是小時候大人們忙年的情景。農曆臘月到了,村子裏開始忙碌起來,家家戶戶都在爲過年做準備。殺年豬,磨豆腐,打餈粑,燙豆折……過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產的,新鮮,營養,味道純正,稱得上綠色食品了。爲過一個豐盛年,大人們在臘月間都很忙碌,從早忙到晚,和農忙時節差不多。這時候,小孩子們也來打打下手,爲忙年出一把力。

我記得打餈粑的時間一般在農曆臘月中旬左右。這段時間,農村開始有了過年的氛圍,村子裏沒有閒人,炊煙幾乎整日不絕,家家戶戶都在忙。需要打餈粑,先需要定好日子。因爲打餈粑的主需要用具——一個大石臼,村裏只有一個,大人們就得商議一下誰家先誰家後,排一個大概時間表,一來提高石臼的使用效率,二來各家各戶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浸泡大米。石臼,過去是舂米用的,厚重、結實。這個時候被拿來作爲打餈粑的主需要用具,正好物盡其用,派上用場。

需要出好餈粑,原料是關鍵。我的家鄉地處江漢平原與鄂北山丘交界地帶,這裏四季分明,日照、光熱、水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盛產各類優質大米。到了打餈粑的日子,選用自家出產的上好糯米,用平時來擔糧食的籮筐裝上,挑到全村人吃水用的堰塘邊,在水裏淘洗得乾乾淨淨;擔回來,倒在幾個大的木盆裏,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時間有定規,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需要恰到好處。有經驗的人只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大米浸泡好了沒有。將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甑中,用一雙特製長筷子將糯米扒拉平整,接着插幾個“氣孔”,蓋上甑的蓋子,把甑放到鍋裏,鍋中上水,竈裏添柴,點火開蒸。柴火有講究,需要文武結合,始用稻草燃料類的文火“熱身”,繼之以劈柴類的武火加力。武火威力大,慢慢就聞見了甑中糯米散發出的陣陣清香。

那時節,天氣陰沉,雪花飛揚。早有兩三個互相幫忙的身強體健的壯勞力擡着石臼來了,主人家的小孩跟在後面,懷抱幾根打餈粑用的圓木棒。雪地裏,留下他們深深淺淺的腳印。石臼和木棒在上一家剛用過,只需簡單清洗,石臼放在堂屋,木棒放入水缸。竈裏的火很旺,很猛。“上汽了”!糯米蒸好!揭開蓋子,一位大力士將甑環抱起來,將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三個人一人一根木棒,開始在石臼中用力“鼓搗”。他們圍着石臼,邊鼓搗邊轉着圈交換位置。打餈粑可是一個力氣活,有人累得冒汗喘粗氣,有人脫掉棉衣只穿單衫,直到將熟糯米鼓搗成熱餈粑,再也看不見米的蹤跡。小孩子們看着聞着就嘴饞,叫着需要嘗一嘗。就有人用洗乾淨的熱毛巾在石臼中抓一把,一團餈粑就到了小孩子的手中,嘴裏。

餈粑打好了,在地上放一個較大的簸箕,擦洗乾淨,裏面撒一層細米粉。幾個人用木棒將石臼裏的餈粑攪成一團,合力舉起,放置到簸箕裏。用熱毛巾將這團餈粑慢慢撫平,厚薄均勻,覆蓋整個簸箕。讓它涼幾天後,主人家就把餈粑分條切塊,放在小缸小桶裏,用清水浸起來。吃的時候,撈起來晾乾,煎、煮、蒸、炸,都成!用優質純正糯米打出來的餈粑品質佳,韌性好,好吃又好看。

那時候,餈粑不僅自家人吃,還可以用它招待客人!簡單、方便又實惠。過年了,來拜年的人擠滿一屋,主人家在置辦酒席待客前,每人先來一大碗豬腿蓮藕煨湯,裏面就有幾塊油煎過的金黃色的餈粑。這在當時,可是很加勁、很給力的招待呀!

家鄉初中作文3

秋天的腳步漸漸逼近,一個不起眼的村莊—白楊村也漸漸忙碌了起來。白楊村,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山村,幾個七零八落的小茅草屋,坐落在山腳下,一條蜿蜒的小河穿過了整個村莊。之所以叫白楊村,只因爲坐落在村中的那幾棵白楊樹。

這天,熾熱的陽光扎得人睜不開眼,似乎預示着客人的到來。一棵白楊樹下,幾聲嬰兒的啼哭引起了這白楊樹後茅草屋內主人的注意,這一家三口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個被拋棄了的男童,家裏除了一個老頭兒再無男丁,是故,便收留下了這個男童,並取名爲李白楊。

白楊樹葉落了三次,男孩兒三歲了,卻依舊吐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帶到大縣城裏的醫院裏一瞅,被診斷爲先天性聾啞人,男孩兒的養父母不捨男孩兒,只得安慰自己,不能說不能聽,總算力氣還是有的,結果一轉頭看見瘦骨嶙峋的兒子,也只能哀嘆一聲。

白楊算不上世界上最幸福的男孩,那也能算上世界上最幸福的聾啞孩子,父母遷就着他,姐姐也總是讓着他。

在白楊樹下,男孩兒學會了走路。

在白楊樹下,男孩兒學會了穿衣。

在白楊樹下,男孩兒學會了游泳。

在白楊樹下,男孩兒學會了嬉戲。

白楊的力氣很小,幹不了什麼活兒,只能看書識字,父母說他一副城裏人的讀書樣兒,感覺真要弄出個什麼大文化。就這樣依舊讓他讀書。

白楊樹葉又飄飛了幾次,李白楊也七歲了,這天太陽將自己的光輝送達到了這片土地上,李白楊抑制不住孩子的野性,放下書本,到門前的白楊樹下玩了起來。直至要到太陽落山了。

夕陽映照出了幾個人的影子,緩緩向白楊靠近,果然在白楊面前停下了腳步,這幾個行路人想來討一頓晚飯吃,白楊看不明白這些人在幹什麼,只覺得他們的嘴一動一動的,他只能拿着根樹枝,在地上寫了起來:“我聽不見。”幾人見狀,仔細打量了一下白楊,看他似乎真是聾啞人,便想與他談談。幾個人在地上一筆一畫得寫出了幾個大字:“你叫什麼名字?”“李白楊”白楊也鄭重其事地寫道。白楊見幾人笑了起來,他不明白,但隨後他看懂了他們畫的,一個箭頭把他的名字引到了另外三個字上“你白養”隨後,幾人揚長而去,只留下白楊一人孤獨的影子,他不會說話,但他明白,這幾人拿他的名字書寫着不同的意義。白楊感到眼角邊熱乎乎的,視線漸漸模糊了起來,喉嚨中勉爲其難地發出了幾聲哽咽聲,但白楊不恨他們,甚至連一點責備的意思都沒有,他認爲,他們說得對。白楊暗自在心中發誓,要讓自己有本事。

伴隨着白楊樹的清香,白楊每天都來到白楊樹下讀書,心中默默地想:讀書能讓我有本事。

又是幾個春秋,父母最終決定將白楊送去學校,即使下血本兒也要將白楊供讀完學校。父母告訴白楊,在那裏,有着一棵很大很大的白楊樹,在那裏,他會結識到許多與他一樣的好朋友,在那裏,風一吹,樹葉便會沙沙地響......

在去學校的路上,他幻想着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沙沙又是一種什麼聲音,在母親寫的那張紙上似乎描繪出了人間最美的地方。就這樣,白楊上學了。

春來秋去,幾年也不過彈指一瞬,父母一直供着白楊讀書,那裏真的很美,如同天堂一般。白楊也一直在兼職,補貼着父母,就這樣拉拉扯扯的,也總算讀完了。白楊自此在城中紮下了根,自己闖出了一番事業。父母沒瞞着他,將他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但他依舊回報着父母,是他們將他培養成材。

從此,每當遇到挫折與失敗是,白楊總回想起家鄉的白楊樹,他也明白了自己名字的含義,要像白楊樹一般,不管環境多惡劣,也能茁壯成長,不管有多大的阻礙,也要挺過去。而他的名字更是聯繫着家鄉的白楊樹,家門口的白楊樹,家鄉,家。

家鄉初中作文4

我的家鄉濟寧,是一座古老、美麗的城市。它北依黃河,南靠微山湖畔,聞名於世的京杭大運河從市中心縱貫穿過。水利資源的豐富使我的家鄉盛產水產品,家喻戶曉的白蓮藕、青脆的蓮籽、白膩的菱角十分誘人,微山湖四個鼻孔的紅鯉魚更別具風味。然而,我最喜愛的還是田螺。

田螺,俗稱“窩螺牛”,家鄉人也叫它螺螄。它生長在淡水裏,湖邊的蘆葦叢、路邊的水溝、稻田的積水處,都是田螺繁殖生長的好地方。田螺小的時候像高粱粒,長大能有雞蛋那麼大。不過上市的大都如花生米或稍大些,這可能是人們等不及它長大就捉來的緣故吧!

家鄉人有句俗話,“濟寧一大怪,窩螺牛子滿街賣。”這可是千真萬確,外地人也常坐在小攤桌前美餐一頓,抹抹嘴脣說:“不吃螺獅頭,等於沒到濟寧州。”隨着改革開放,濟寧這座歷史上素有“江北小蘇州”之稱的城市煥發了勃勃生機,成了魯西南的商業中心,來濟寧的人多了,吃田螺的就更多了。於是街頭巷尾,拉一張簡易的小桌,放兒個小板凳,擺上滿滿一盆子鮮美的螺獅,就開始吃喝起來。不一會兒,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天真活潑的小孩子,裝束漂亮的年輕人都圍坐在低矮的小桌邊,一邊津津有味地吃,一邊歡歡喜喜地聊,就連那金髮碧眼的老外,吃完後,也一邊比劃着,一邊還“OK”呢! 小時候,看到人們在大街上吃得甜滋滋的樣子,我心裏癢癢極了,口水會不知不覺地從嘴角邊流出來。於是,就整天纏着媽媽給我買。

終於有一天,媽媽從集市上帶回了一袋灰溜溜的東西,我見狀好奇地問:“這是什麼怪東西?’’媽媽笑着說:“這就是你纏着要的田螺啊!”仔細一看,它們滿身是泥,緊緊地擠在一起,灰褐色的硬殼上,由細到粗,旋轉着一圈圈的螺旋紋,像我曾吃過的螺絲糖,用手一摸,硬邦邦的,簡直像石子一樣,我實在想像不出這會是鮮美的田螺。媽媽把那些田螺放在盆裏,然後倒滿水,又滴了一些香油。我真納悶,這些小泥蛋還要用香油來“洗澡”?後來,我才知道螺獅喜歡喝香油,放香油是爲了引誘它們把肚子裏的`髒東西吐出來。

出於好奇,我趴在盆邊,目不轉睛地盯着它們的動靜。不一會兒,只見一個圓圓的,肉嘟嘟的小腦袋一縮一縮地伸出來了。我笑了,原來這硬殼是它們漂亮的小房子呢!瞧它們,有的還不好意思伸出頭來,縮在一角一動也不敢動;有的呢,則挺大方,聞到香味就伸長脖子大口大口地喝起來;還有的一拱一拱,開啟圓圓的“紅房門”,頂着自己漂亮的小帽子,東瞧瞧西瞅瞅,好像在觀察外面的情況。我用小草棒猛一碰它,它“嗖”地一下把頭縮進殼裏,可還是禁不住香味的誘惑,不一會兒,又把小腦袋探了出來。

過了一些時間,盆裏的清水渾濁了,用手一撈,這些田螺殼上的泥巴已被沖洗掉了。露出了圓圓的、亮亮的殼。田螺把肚裏的髒東西吐得差不多了,媽媽又換了一盆新水,給它們洗了個清水澡,然後便“譁”的一聲倒在早已準備好的熱水裏面煮起來,另外,又加了些新鮮的橘子皮、花椒、小茵香等作料。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媽媽開啟鍋蓋,“好香啊”一股濃郁的香味直衝我的鼻孔。

我嚥着口水,急忙倒了些醋,又加些香油、味精,匆匆拿了一根針,把針頭刺進田螺漂亮的小房子裏,那針頭輕輕一挑,啊!彎彎曲曲的又白又嫩的田螺肉便“嗖”地出來了,定睛一瞧,胖胖的身子還有些透明,像一些未生出的小田螺粒。我把田螺肉輕輕在醋盤裏一滾,急速放入嘴裏,一股又酸又香的滋味沁人心脾,於是我慢慢地嚼着,品嚐着,真香啊!香中帶着一股酸味,酸中透出一絲甜味,真是又鮮又嫩又爽口。我不禁脫口而出:“味道好極了!”不一會兒,桌上只剩下一堆圓鼓鼓亮晶晶的小螺螄殼,爲此,我曾美了好幾天呢!

聽了我的介紹,也許你早已垂涎三尺了。那我歡迎您到我們家鄉來,同我一起享受這誘人的田螺吧!

家鄉初中作文5

這天晚上的某一刻,突然好想念媽媽,想吃她做的龍蝦,簡單利落,只加入食鹽和雞精,別無其他,卻有着進階大廚都無法仿效的美味。最近也不明白怎樣了,個性的念舊,就是不就是頑皮的精靈不禁意間撞開了記憶的大門,塵封的過往奔涌而出,無法遏制。

車輪在不停歇的旋轉,城市的喧囂紛擾被遠遠的甩在後面,回首望去,只有星星點點在閃爍着愈發微弱的光芒。心中沒來由的簡單,遠離了鋼筋水泥,高樓大廈的緣故吧。進城好些年了,早該習慣,也一向認爲自我已然習慣。

想起了一首兒歌中的句子:月亮走,我也走。此刻我就就是月兒最忠實的跟屁蟲。今晚的月亮很圓,朦朧的傾瀉着如水的光華,猶攬雲紗半遮面。馬路邊氳黃的燈光將一對依偎的身影拉得好長好長,悠悠的纏綿。

學生時代的暑假,也就是這樣明媚的夏夜,各種夜遊的小蟲子隱匿於草間,歡叫個不停。剛下過雨,不知名的蛙呱呱奏着粗獷的交響曲,倒有幾分琴瑟和鳴的和諧。我依偎着媽媽坐下,把腦袋伏在媽媽的膝蓋上,閉着眼睛聽媽媽講述她苦難的童年故事。不自主的哼起那爲很多人所熟悉的旋律:我們坐在高高的土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車子行駛的很快,還沒等我從沉浸中回過神來,家鄉的標誌性建築物——碩大無比的水泥球,映入眼簾。大球上雕刻着一個拉着大弓的男人做射擊狀——后羿射日。一向疑惑爲什麼用射?來命名我的家鄉呢,想來該就是后羿射日的地方吧。

家鄉有種麻花菜,即使連根拔起,置於驕?下暴曬七日,也不會枯萎。傳說就是因爲后羿射日時,第10個太?曾躲於其根部。爲報答它的恩情,太?承諾永生永世都不會曬死它的家族,哪怕離開了土地。

不知不覺間,我生活了二十載的小屋已經抵達。小路兩邊滿就是濃密的玉米杆子,隨着清涼的晚風搖擺着碩果累累的身子,用葉子的嘩嘩聲歡迎着我的歸來。媽媽扳了很多的玉米白水煮給我吃,看着我狼吞虎嚥不雅的吃相,母親寵溺的微笑着。這怕就是天下所有母親最大的幸福了。好久沒吃到這麼甘甜滋潤的玉米了,在城裏也經常買來自我煮,不明白就是玉米的緣故還就是煮的人不一樣,硬就是沒有此刻的芬芳。

父親承包了屋邊的小河,五年,六千元錢,一次性付清了。媽媽滿足的告訴我,一年沒到就把五年的成本給掙回來了,一臉的滿足!記憶中的母親一向沒變,向來如此,容易滿足,不貪心,淡薄一切。或許我就就是遺傳了媽媽的淡雅吧,對金錢名利都不就是看的很重。日子舒心就好,何必計較太多!計較多了人易老!

挺着快要撐爆的肚子,起來活動活動。梨樹好像不就是以前我在家時候的那個品種了,此刻的就是青皮梨,熟透了也就那麼大,青青的外皮,小巧玲瓏,煞就是可愛。我還就是喜歡過去的那種梨。未成熟時就是淺淺的咖啡色,熟透了就就是那種誘人的黃。我那屬老鼠的哥哥,在它剛落了花朵,還就是小球球時,就開始虎視眈眈。隔不了幾天就去瞅瞅,看長多大的個兒了,還不到拳頭的一半大時,他就開始採摘。甜而澀,我不喜歡的味道,哥哥甘之如飴。觸手能夠到的無一能倖免,僅剩高處遙遙相望的幾枚,孤單的搖擺在風中,頗有幾分淒涼。還真就是無心之功,梨樹得以把根部的營養全部輸送給那幾枚碩果。不用幾天,只見高處金燦燦的梨子壓彎了枝頭。哥哥總就是忍不住拿竹竿去夠,我叉腰做茶壺狀,鼓着腮幫子,瞪着他!許就是良心發現,許就是不忍心我生氣,每每此時,哥總就是放下手中的竹竿,雙手並用把我的嘴巴擠成鴨嘴型,然後笑笑離開,邊走邊嘀咕:小母老虎!

想家的人兒啊,想了就趕緊着回家看看吧。看看年邁的雙親,和他們話話家常,告訴他們你在外面一切都好。兒女就是父母永遠舍不下的牽掛!

趕緊着吧,趁着他們還健在,趁着他們還硬朗,莫等失去時再來懊悔沒有好好的孝順。他們要求的不多,不要你的錢,不要你的權,只要你能常回家看看他們!

家鄉初中作文6

記得致青春有句話說: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是用來追憶的!我想日誌開頭用它最合適了,因爲致青春(小說)是我看過非常入迷的小說之一,看完之後我就喜歡上辛夷塢的作品了後來又看了《我在回憶裏等你》《許我向你看》《蝕心者》等故事,不過我一直有一個不知道是不是缺點的缺點,就是看完一些作品老是記不住,或許能記住一些引人矚目的,果斷時間看的故事一大半基本忘了,這導致我在從新翻看過的書籍時就像沒看過似的,還是有新鮮感不知爲什麼,也許我是學而不思則罔這種吧?!

言歸正傳,說故故鄉,我還真是想念它呢,由於我常年在外打工或者瞎混,基本上回老家也就一年一次?不,我是09年去河北,11年回的東北,這就兩年回一次老家,接着下一次回老家是13年,也是兩年回一次老家,到了現在我今年在哈爾濱12月份回的家,這回還算和在外打工的一樣,一年一次。經過這幾年的漂泊、晃盪離家越來越遠,自己也變了,至於變成什麼樣了,得問問我的朋友們,他們知道,因爲我也不好說我現在和過去具體是什麼樣子!自己有時候是看不清楚自己的,

回到家以後,走在農村的雪地上,腳下發出格嘰格嘰的聲音,聽:這是在蘇州聽不到的。眼望四周,白皚皚一片,家鄉的陽光還是偶爾閃耀着,我依然不敢看他,這感覺跟過去一樣!不過,那真的不是過去了,只是像而已!我記得走的時候,我什麼身邊的一些小孩子我都還記得他們,等我回來了,有的甚至結婚了還生子了,有的要麼上學要麼不上學,總之我得我得看上幾眼纔可以發現原來是他或是他們!時光麼,讓人成長我還可以接受的,但有時候不想接受的是,以前村裏的老人都相繼不在了,至少我記得的大部分對我好或者我有印象的都相繼離世了,我再也見不到老人們了,他們也存在我腦海記憶中了,他們眼中的我是個孩子我眼中的他們是爲和藹老人,我想我們都能在腦海中留下彼此最美好的形象也就夠了,家鄉沒有變,變得是什麼,是我們!當然我明白這變化,我發現原來我以前的學校這麼小,從學校到我家的路也不是很遠,我曾經吃飯做席的地方竟然也不怎麼大嘛!這一切是因爲我的視角變了,身高變了!所以怎麼說物是人非呢!

不過還是有沒變的,比如家裏人們還是認爲上大學纔是我們人生唯一的出口,只有靠它纔可以最大程度的改變我們一聲,當然或許有人會跟你說:不上學也行,去學點技術嘛,比如電焊啦,開挖掘機啦,等等當然我不是說這兩項工作不好,但聽他們說,我總是覺得好像大學生還是比輟學生強似的,我一直都想反駁以學歷看人高低,這種惡習,畢竟這不是70.80年代,大學生好時光已經過去,這是21世紀,電視常報道:今年又是幾百萬學生畢業季等等怎麼找不到工作,工作怎麼能我要說的是,一個人的能力纔是最重要的,不要認爲學歷就是知識或者文化,文化是什麼,我在微信發過一條說說,當然也是在網上摘取的,文化可以用四句話形態:根治與內心的修養,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爲人着想的善良和無需提醒的自覺!當然我沒有太過跟別人討論這些,因爲我還沒有向他們解釋的能力,我沒有可以拿出來的成就給他們看,還沒到時候,現在說智慧平添蒼涼,毫無意義。回家以後,很多時候我都會把我小時候走過的路儘量的都走一便,來回憶以前的事情,感受從前的幼稚的那個自己還在不在,我慢慢地走在白色雪地上發現,從前的我還在,他也在走,一個人慢悠悠的走,走了一會擡起頭看看天空露出了一個迷人的微笑,然後回頭看裏看我,繼續走了下去。我沒說什麼,擡頭望着天空,發現太陽依然那麼刺眼,我都不敢看它!

家鄉初中作文7

我的家鄉在哪裏?

答案是父母告訴我的。

也許那不是真實的。但一定接近正確答案。

我總是分不清縣和鎮。小學的時候我不理解它們爲什麼可以代表同一個地方。這個問題就像一個死結,那時的我怎麼想都弄不明白。

吉林省。鎮來縣。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有時它們是一個地方。

有的人說家鄉纔是自己的歸屬,其他所經歷的城市不過是暫時的居寄地,總有一天要全身而退地回去。這是太重的落葉歸根的思想。但想想那個六年前離開的小鎮,心裏確實是懷有了莫名的感情。

印象裏的小鎮是擁擠的,有條很寬但位置很低的河穿過。河水淺到可以看見一層塑料薄膜似的水面下漆黑的水草。水草長得很密,它們扭曲而糾纏。那不是我喜歡的河,每次從高高的橋上過,往下看的目光只會停留在固定了某處的垃圾上。我總奇怪居然有人把殘缺了一個凳腳的竹椅丟下去,而它那麼久了仍然在河中央。

過了橋,可以去一個被稱爲大操坪的地方。它相當於現在的廣場,也是大家集會的地方。說它是草場,原來也不過是一大片沙地,後來有了水泥地的籃球場。一旁有很多放乒乓球桌和桌球檯的攤子。在另一旁的空地上不定期地搭起一個像馬戲團表演那樣的大棚子。是什麼顏色已經不記得了,只是那尖而高的頂,撐着的粗麻繩還能回想起來。新老城區則在這個大操場的分隔下尤其明顯。我們的小學在古街道的另外一邊。我記得裏面昏暗的小店可以買到一根一根的皮筋,兩塊錢就可以買夠紮在一起跳的數量。

我總是在操場旁的一個小店買冬瓜糖吃。那種真實的味道現在似乎還沒有消失。

上學的時候每天都要在路邊攤買零食,所以身上常常有嶄新的一元。我記得是媽媽從銀行兌的,被紙圈包紮好的整齊的一元。那時候我總覺得這嶄新的觸感很不舒服,像假鈔似的。我就是用這些印着農民伯伯頭像的鈔票買來了一角一串的酸蘿蔔。那是被切成大片的白蘿蔔,來白城以後我發現這的蘿蔔大多是胡蘿蔔弄的蘿蔔乾,沒有以前吃得那麼多汁。因爲太偏好這種酸澀而辛辣的食物,我因此住過院,得的是痢疾,還蠻嚴重的。之後我媽再也不讓我碰路邊攤的東西了。不過偷偷地,還是可以解解嘴饞。那麼說來,童年大多的垃圾食品都是在那個地方吃到的。

小學去醫院也還頻繁。有此發燒,去了個小診所。結果越鬧越嚴重,最後還是住了人民醫院的院。我一直認爲是那個診所的原因,據說後來那裏因爲護士藥水弄錯計量醫死了小孩。這倒也是個駭人的故事。反正之後,我再也沒有去過小診所打針。

沿着河有個河濱公園,自然也就有條河濱大道。四年級轉到白成以後我還熱情洋溢地寫過路來讚頌那的變化。的確,讀幼兒園時那是黃泥路。腦海裏至今還有一個雨後爸爸帶我去幼兒園盪鞦韆的鏡頭。地上是黃泥的坑,積的水也是黃泥漿。大概是爸爸抱着我的原因,我的腳上是乾淨的。那條路後來鋪上了水泥,上面有一道一道整齊的刻痕。前幾年回去的時候路還很好,像剛修時一樣泛着銀白色。夏天走在上面的時候總覺得很耀眼,沒有了黃泥時土黃色的溫和。不過這也是不能阻止的變化,就像晚上的河濱公園總是擠滿了人。躺在並不繁茂的草上的,或是沿着並不長的小道散步。路修好後我很久沒有去過大操坪了,不知道那裏的沙土上是不是還流行着刮獎券的遊戲。

或許最後應該提提臨武鴨。準確地說它的基地並不在城關鎮。我在開頭的時候說臨武和城關有時候是一個意思,城關鎮是臨武的中心鎮,縣政府在城關鎮。後來我發現原來還有一個鎮政府的。它們是互爲包容又有重疊。但這裏還是第一時間享受到了臨武鴨的美味。它原先的包裝是像熟食一樣的,分了鴨的各個部位。後來有了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包裝。味道倒是區別不大,只是價錢漲了。

如果有選擇的話,我也不知道該把出生地定在哪裏。可能也會是個這樣安逸的小鎮吧。可能我以後也會迴歸這種地方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