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7篇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1

我的故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爲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準備端午節。

終於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鑽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牀,忙前忙後;大人們則在屋裏屋外一直忙活着。猜猜看,他們在幹嘛?他們正忙着做端午節的特色食品——糉子。這裏的糉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着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糉子包裹着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糉子包裹着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而且,形狀也不同,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瀰漫着迷人的糉子的香味。步入並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村子裏那片空地啦!看!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着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隻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着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夥子穿上節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下午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一隻只龍舟一字排開,像一批威武的戰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划槳,整裝待發。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說:“今天的比賽一定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裏傳來了一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彷彿是一條真龍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一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後,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着火堆盡情地跳着,唱着,饒有興趣地聊着下午的比賽。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繁忙中帶着幾分悠閒。走在大街上,我的心情異常激動。因爲,這也是孩子們的節日。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2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就帶上我趕回博羅鄉下參加祭天,這是老家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

剛到老家門口,隔着一扇大鐵門,就有一股水蒸雞的香味涌入我的鼻子,使我的精神爲之一振。我急忙上前詢問正在佈置香火的奶奶:“奶奶,等一下祭完天我能不能吃這隻雞?”一邊說,一邊做出撕雞的樣子。奶奶和藹地笑笑說:“乖孫子,這雞祭完天是要給神仙吃的。”看到我遺憾的表情,奶奶笑着說:“放心,給你準備了蘿蔔粄,保證你喜歡吃!”

準備好香火後,祭天就正式開始了。爸爸遞給我三炷香,說:“兒子,你要雙手拿香,對着四面八方拜一拜,這是請神仙來我們家。然後對着正門默唸出今年的心願,不過注意,不能念出聲哦,念出聲就沒效果了哦!最後再把香插在香爐上面,上香就完成了。”我按照爸爸說的做完這一步。

“兒子,”爸爸搖了搖手裏裝着酒的小紅壺,“接下來我們要爲神仙倒酒。”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壺,向四個酒杯倒滿酒,擺在祭天的雞肉旁邊。看來這是請神仙來我們家吃肉喝酒啊!

“接下來是祭天的重頭戲!”爸爸激動地說,“放五十響鞭炮,今年就由你來放吧。”“啊?”我吃驚了,“鞭炮會炸到手的!”“沒事,你拿着這隻香,把引線點燃了就趕緊跑開。爸爸相信你可以的!”爸爸搖搖手裏的香,微笑望着我。

好吧,既然爸爸都說我可以的,我哪能有不放的理由呢?於是,我們把一大長串的鞭炮擺到院子外面,然後我點着香,小心翼翼地往鞭炮的引線上碰了一下,頓時,綠色的引線冒出金色的火花,我嚇得立刻夾起“尾巴”,朝着院子裏落荒而逃。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鞭炮在我身後炸響,真壯觀!那一地鞭炮碎,就像爲神仙鋪成的紅地毯,迎接着神仙的到來。我看着這勇敢的傑作,內心涌出一股得意,猶如登科後的詩囚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相傳以前祭天是古代天子才能主持的活動儀式,十分隆重熱鬧,現在進入到我們百姓家,人人都可以向上天表達自己的感恩,祈禱新的一年的願望。我想,祭天活動不僅僅是一種儀式,還是家鄉習俗文化的一種傳承!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3

隴端節又稱“隴端街”、“風流街”,是富寧縣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至三月間擇日舉行。“隴端”系壯語“下田坎趕街”之意。舉行隴端節的地點一般在寬闊的田壩中間,各村寨的壯族趕到現場,或對唱情歌,或演壯劇,或調換大牲畜,或交換農副產品,極爲熱鬧。

富寧壯族農曆一至四月間的隴端節又叫隴端街,意爲“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傳隴端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對壯族英雄儂智高的紀念活動。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歌舞,熱鬧非凡,一臺臺壯戲連日連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戲,夜裏演文戲,俗話說:無戲不隴端。除了看戲對歌,年輕人在節日裏異常活躍,他們透過對歌跳舞互相認識,加深情誼,並根據才貌人品等的比試,推薦本年度“風流人”,所以,隴端節又被稱爲“趕風流歌會”有首古詩這樣描繪隴端節盛況:

清明前後足歡娛,博瀨灘頭記早趨。

翠蓋如雲來麗者,青衫霧轂走狂奴。

未知東首誰爲主,不信羅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遊冶,杏花春雨太模糊。

“隴端”是壯語,原意爲“下田壩趕街”。在遠古,壯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開春,各地壯族聚集區自選吉日開市,以物易物,互換稻種、農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貿易。在壯鄉春暖花開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羣地相邀對歌,尋情侶。老年人則在集市上尋親訪友,找老戀人敘舊情。當地漢族稱“隴端街”爲“花街”、“風流街”。富寧縣的“隴端節”實屬壯族人的“情人節”,而廣南、文山、西疇、硯山、麻栗坡等縣的壯族,則將這一節日叫做“赫丹滇”、“赫嘎膩”,趕集形式和“隴端街”一樣。

富寧縣歸朝鎮孟村的“隴端節”歷史悠久,度節的人數或多或少,數百年來,從未中斷。據說1979年的“隴端節”,到孟村的壯族青年有上萬人,平時寂靜的孟村很是熱鬧了一番。今年的“隴端節”,卻是孟村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爲了歡迎遠方的客人,孟村美麗的壯族姑娘將鄉親們前幾日趕製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來,敬獻給各路賓客。美麗的姑娘讓遠來的壯族小夥情意綿綿,歌興大發;醉人的酒歌令來賓開懷暢飲,翩翩起舞。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4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5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就帶上我趕回博羅鄉下參加祭天,這是老家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

剛到老家門口,隔着一扇大鐵門,就有一股水蒸雞的香味涌入我的鼻子,使我的精神爲之一振。我急忙上前詢問正在佈置香火的奶奶:“奶奶,等一下祭完天我能不能吃這隻雞?”一邊說,一邊做出撕雞的樣子。奶奶和氣地笑笑說:“乖孫子,這雞祭完天是要給神仙吃的。”看到我遺憾的表情,奶奶笑着說:“放心,給你打算了蘿蔔?,保證你喜愛吃!”

打算好香火後,祭天就正式開始了。爸爸遞給我三炷香,說:“兒子,你要雙手拿香,對着四面八方拜一拜,這是請神仙來我們家。然後對着正門默唸出今年的心願,不過注重,不能念出聲哦,念出聲就沒效果了哦!最後再把香插在香爐上面,上香就完成了。”我按照爸爸說的做完這一步。

“兒子,”爸爸搖了搖手裏裝着酒的小紅壺,“接下來我們要爲神仙倒酒。”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壺,向四個酒杯倒滿酒,擺在祭天的.雞肉旁邊。看來這是請神仙來我們家吃肉喝酒啊!

“接下來是祭天的重頭戲!”爸爸激動地說,“放五十響鞭炮,今年就由你來放吧。”“啊?”我吃驚了,“鞭炮會炸到手的!”“沒事,你拿着這隻香,把引線點燃了就趕緊跑開。爸爸相信你可以的!”爸爸搖搖手裏的香,微笑望着我。

好吧,既然爸爸都說我可以的,我哪能有不放的理由呢?於是,我們把一大長串的鞭炮擺到院子外面,然後我點着香,小心翼翼地往鞭炮的引線上碰了一下,頓時,綠色的引線冒出金色的火花,我嚇得立即夾起“尾巴”,朝着院子裏落荒而逃。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鞭炮在我身後炸響,真壯觀!那一地鞭炮碎,就像爲神仙鋪成的紅地毯,迎接着神仙的到來。我看着這勇敢的傑作,內心涌出一股得意,宛如登科後的詩囚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相傳以前祭天是古代天子才幹主持的活動儀式,十分隆重熱鬧,此刻進入到我們百姓家,人人都可以向上天表達自己的感恩,祈禱新的一年的願望。我想,祭天活動不僅僅是一種儀式,還是家鄉習俗文化的一種傳承!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6

一年結束了,在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的,慶祝一年平安結束,新的一年好的開始。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一大早就能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客人們紛至沓來的來到我家,大人們就會給咱們小孩壓歲錢,咱們小孩在新年裏最開心,因爲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咱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道:“‘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咱們家了。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我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我想:這紅燈籠難道不就代表着咱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嗎?

大人們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門口,把一個個的圓形鞭炮也放在門口。大人們拿着打火機把一個個的鞭炮全點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裏啪啦”得響,圓形鞭炮“嗖”飛上天,再“轟”得一聲爆炸。咱們小孩子開心極了。

放完鞭炮後,一家人就圍着一張桌子吃團圓飯,還有吃餃子,吃餃子最有趣了,這吃餃子還能吃到錢,誰吃到錢了那誰在新的一年裏的運氣將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爭着吃,看誰也搶到那個有錢的餃子,然而不管吃到的也好,沒吃到的也好,這種搶着吃餃子的氣氛是最難忘的。

晚上八點整,咱們全家準時開啟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客廳上空。

有關家鄉的風俗作文7

伴隨着除夕遠去的步伐,便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吃湯圓、逛花燈是元宵節當天必不可少的節目,所以我印象中的元宵節是甜甜蜜蜜、五彩繽紛的。

這不,元宵節的前幾天,媽媽便帶着我到超市裏挑選元宵。看着貨架上擺放着的各種口味的元宵,竟不知如何選擇了,躊躇片刻,那袋五顏六色的小湯圓便被我收入囊中。

在我的翹首期盼中,元宵節終於到來了。中午,奶奶準備了一桌子好菜,可是我卻無暇顧及,就等着那一盤五彩斑斕的小湯圓上桌呢!夾起一顆放在嘴裏,真是香、甜、鮮、滑、糯,五種口感俱全。一會兒功夫,那盤湯圓就“全軍覆沒”了。

吃過午飯,媽媽和爸爸商量要帶我去唐山南湖觀花燈,所以那個下午我是在期盼中度過的。夜幕降臨,真正的高潮纔剛剛開始。馬路兩邊的樹枝上懸掛的小燈籠全都亮了起來,街道上車水馬龍,到處都是賞燈的人。我牽着爸爸媽媽的手也擠進了人羣。人羣熙熙攘攘,像流水線一樣,緩緩向前挪動。要不是我們手牽手,恐怕早就被擠得各奔東西了。人羣這麼密集,只能踮着腳才能看到燈。走着走着,我們被嘈雜的人羣擠到了另一邊。不得不說,這邊的視野真不錯,一大片鈴蘭花燈盡收眼底,顏色各異,有紅的、粉的、白的、藍的、紫色的,交織在一起格外絢爛。在它們的中間還穿插着寫有“春”字和“福”字的大彩燈,使得整個地方更加光亮。大約五分鐘後,人羣漸漸散開了。向前一望,前面是小吃街。迎面撲來的燒烤香味,讓我忍不住停下了腳步。爸爸、媽媽帶着我大快朵頤了一番,便又開始逛起了花燈。

過了這條街,人羣不再擁擠,這個區域的花燈形態各異,有以十二生肖爲形的燈,還有寶塔、拱門、輪船等造型的燈,讚歎之聲不絕於耳。行了一公里左右,就來到了燈謎陣,相比之下,這裏的人就更少了。只見有的人在盯着燈發呆,有的抓耳撓腮,還有的刷着手機,很有一番不猜出來不罷休的架勢。

從這裏沿坡路下去,逐漸地熱鬧起來。一羣人在臺上舞着獅子,許多人圍着舞臺大聲喝彩,氣勢不亞於一場大型音樂會。賞燈結束,元宵節也就隨之落下帷幕。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習慣,也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沉澱和積累,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繼續傳承下去!

標籤:家鄉 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