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庭美德作文「精選」

“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小編收集了家庭美德作文,歡迎閱讀。
 

家庭美德作文「精選」

第一篇:家庭美德

作爲一名中國人我感到自豪,因爲我是龍的傳人,作爲龍的傳人我更感到慶幸,因爲我國有讓人歎爲觀止的傳統美德。

從我記事開始,我就從教科書裏、電影、電視裏,父母老師講述中瞭解了許多中華傳統美德。中國有一句古話:“百善孝爲先”。意思就是說:“一個人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如果這個人不孝敬父母,那麼就很難想像他是怎樣熱愛祖國和人民了。”中國還有一句古話:“老

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僅要孝敬父母,還要尊敬其他的老人,愛護幼小。

從古到今,涌現了許多有關於“孝”的感人故事。像子路,子路在孔子弟子中以政事著稱,但是,家裏十分貧窮,常年靠吃野菜度日。有一次,父母想吃一點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飯也沒有,怎麼辦呢?子路忽然想到,到親戚家背一袋米就可以了。於是子路跋山涉水的到親戚家爲父母背了一袋米。回到家後,子路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忘記了疲倦。鄰居們知道後,都誇子路是一個既孝順又勇敢的好孩子。

就如漢文帝(劉恆),有一次,母親生病臥牀不起,一病就是三年。然而,他在侍奉母親時並不怠慢。每次都親自爲母親熬藥,熬好了還要先嚐一嘗才放心拿給母親吃每天晚上都守在母親身旁,直到母親入睡,自己才睡一會,他的“孝”聞名天下,他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就連尚未懂事的小孩子,也懂得關心、熱愛和總尊敬父母。每天一句溫馨的話語,給予父母的的是愉快與欣慰。作爲六年級的學生的我,對“孝”字卻感受很深。“孝”對於我來說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尊敬長輩。那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孝”呢?每天我們將自己的學習整理好、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母親節給母親送上祝福與賀卡、父親節也給父親送上祝福與賀卡、給父母寫信談心……

中華美德涉及方方面面,從古往今,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中華美德在建設小康的今天更加光芒四射。每天晚上都守在母親身旁,直到母親入睡,自己才睡一會,他的“孝”聞名天下,他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了工作的年輕人,即使忙得不可開交,也會抽空回家看看父母。

第二篇:家庭美德

“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而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不僅要有這種品德意識,更重要的是要付之於行動上面。在這裏,我想將我所遇到的事情,與各同學進行交流,談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記得在一次放學的路上,我揹着書包沿路行走回家,當時正是放學高峯,人來人往,絡驛不絕。

就在這時,我聽到了一聲聲悅耳的笛聲,那笛聲宛轉悠揚,時而平緩,時而起伏,於是,我順着那笛聲的方向尋找,終於讓我找到了笛聲的發源地。這一找着實讓我吃驚不小,出現在眼前的場景使我的內心很震撼,原來那個吹笛之人是位瞎子叔叔,在他的周圍有許多人在聽,人們都邊聽邊把錢放在了地下的盤子裏面,都在紛紛伸出緩助之手,都在對一位殘疾人進行幫助。

儘管這位叔叔是一個殘疾人,但他並不是一味的向別人索取,而是憑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同時也能帶給大家美好的音樂,使大家共同分享着音樂所帶來的快樂,難道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你聽,他吹出的笛聲是那麼動聽,是那麼的悅耳,你看,他的表情和吹笛的動作是那麼的認真和專注,這不禁使我對這位殘疾叔叔產生了敬佩之意,真是身殘志不殘啊!於是,我把這幾天存的零花錢全部都送給了瞎子叔叔,真心誠意的表達我一點點心意,也算是我對殘疾人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吧!

因爲時間的關係,我還要回家做作業,我揹着書包慢慢地離開了那叫人心痛的場景,耳邊那悠美動聽的笛聲也隨着我遠去的腳步,越來越小,越來越遠,直到被大街上十分喧鬧的聲音所淹沒。

經歷過這件事情之後,我內心感悟了很多,殘疾人他們雖然是弱視羣體,到他們並沒有爲自身殘疾而自暴自棄,而是頑強的、堅強的活着,愉快的度過他們的每一天。而我們做爲正常人,爲什麼不好好把握住每一天的到來,不努力、不奮鬥、不好好學習呢?連殘疾人都能做到很多很多,做爲我們正常人還有什麼理由做不到呢?

我們的整個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大家庭的每一份子,是不是應該去了解弱者,去幫助弱者,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困難,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微薄之力去相互幫助且互相團結,我深信,大家庭的每位成員都會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只有這樣我們的.整個社會纔會更加和諧的發展。

第三篇:家庭美德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陸隴其 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曾擔任過嘉定、靈壽的知縣。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裏,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臥。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爲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着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着,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藥煎藥,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爲什麼還要看她呢?”這位年輕人哭着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爲孝順在鄉里聞名。

標籤:精選 家庭 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