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故鄉的風箏作文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故鄉的風箏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的風箏作文3篇

故鄉的風箏作文1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曾寫過這樣一篇文章《風箏》,這篇文章表達了兄弟之間深厚的感情。

而如今,春風吹遍了整個田野。小草們發芽了,破土而出。大樹媽媽又開始孕育新的生命。太陽整日溫暖的照耀着,不時地,還聽到一陣又一陣的喧鬧聲。

應和這喧鬧的聲音,請看吧,天空上嵌上了許多五顏六色的寶石,定神細看,那是許多花花綠綠的風箏。有蝴蝶形的、有小魚形的、有飛機形的、還有蜻蜓形的……應有盡有。

在家裏,馬路上放風箏有電線阻撓,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廣闊無垠的田地裏放的。在故鄉,總是一個人兩手握着風箏,而另一個人手中拿着線團,當手中拿着線團的說:“放!”時,飛握着風箏的人便放開,另一個人快速向前跑,風箏便很快乘風而起了。在風箏飛離地面三四米時,便要掌握好線團,因爲此時的風箏是最容易掉下去的。所以手持線團的人常常先不停的放線,讓線略鬆,以免風箏在空中亂飛。

所以,無論是萬物復甦的春,還是炎炎烈日的夏,都可以欣賞到“蝴蝶”、“蜻蜓”在空中飛舞的樣子。

而如今,故鄉的風箏已離我遠去了,那片天空已不屬於我了。它們屬於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雖是這樣,但春天故鄉的風箏依然儲存在我的腦海中。

我愛故鄉,更愛故鄉的風箏。

故鄉的風箏作文2

故鄉的二月終究還是來了。東風吹得鄉里暖曛曛的,於是鄉下人頓時明朗了人也變得豁達了,走路也健步如飛,彷彿積蓄了一的力量。

三月,鄉下人就忙起來了播種、除草、施肥……。大清早,就可以看見田裏忙得不亦樂乎的身影了。大人出去的時候,我們小孩子是最相宜的,在家裏瞎折騰一陣還不夠,就幾個人一夥,嘴裏吃着烤番薯,手裏還抓着一個;往往是幾個人一起去田埂上放風箏。鄉下的風箏可不比城裏的差,各種各樣的都有,鄉下人樸實,也不會賣太貴;其實做起來也不是太難,自家拼幾塊布,再從竹林裏砍幾棵竹子,切成竹片便可以了,小孩子做一個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出去放的時候再多拿一團尼龍線便可以啦!

鄉下風大,幾個較野的孩子就一邊放風箏,一邊追着風箏跑,高興的時候哼一曲小調,有時候還會喊上一兩句土得掉渣的方言;跑累了,便在樹下坐着,坐着坐着便睡着了。

鄉下的泥土帶着花的芬芳,每踏上一方沃土,我都可以感受到它靈魂的訴說,每一次放風箏,都把我帶到魂牽夢繞的地方,拒絕一切繁華喧囂,獨留下心靈的寧靜,讓我有一份純真的美好。

今年的二月我也確實瞅見了它,只不過是換了地方。在那個寧靜的公園,風箏在天上緩緩地搖曳,依然覺得它很美麗;因爲它勾出我對童年滿滿的回憶。風箏,帶着鄉里的味道,奮鬥的執着,又重回到我的眼中,似乎在向我訴說着當年的往事。每一個春天,那一個個風箏,都會被細長的白線放飛到天上去,它們永遠是我記憶的一部分。

那一天春光明媚,我也做了一件事;像童年時一樣去公園放飛了風箏,那一隻精巧的風箏是一個鄉下孩子送的,時間久了卻也沒看見什麼磨損,是我們餞別的禮物。每每看見它,我便想起我的`故鄉。幾代人的辛勤勞作,使鄉里有了一個騰飛;因爲他們都有同一個夢想。

是的,每實現一個夢想,便會放飛一個風箏;鄉里的風箏帶着我的理想遨遊於天空中。放飛夢想,使我的人生更生動,只是我的人生有時泛過一絲苦澀的痕跡。

城裏的孩子大都比鄉下的孩子辛苦,每當鄉下孩子在窗前看着星星的時候,我們總以書爲枕,奮鬥到深夜,而少了一份與大自然的擁抱,肩上的書包足以把我們壓垮!

人生無怨無悔,但我童年的風箏總是讓我的心變得靜謐,我永遠不會忘記,在那一個春天,那片充滿花香的沃土,我放飛過的“風箏”,走過那一條田壟,去感受它們的呼吸。而那放飛的風箏,則讓我收穫了一份恬靜與美好!

故鄉的風箏作文3

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寬闊的田野上,放飛着我兒時的夢想。

——題記

說起故鄉,每個人都會扯出一大串童年的記憶。故鄉的親人,見證了我們的成長;故鄉的小路,分享了我們的快樂。過年的時候,爆竹聲響個通宵,夥伴們在街上游走玩耍;秋天的時候,獨自坐在院中的槐樹下,傾聽秋蟬的吟唱,拾起偶爾掉落的槐花。

然而,最令我懷念的,還是故鄉田野上放飛的風箏。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惠風和暢,是放風箏的好時候。一到傍晚,田野上便有了許多孩子。一個孩子是放不起來的,經常是兩個孩子一起放,一個拿着風箏,另一個開始放線。當線放得足夠長時,放線的孩子喊一聲“起”,拿風箏的孩子便放了手,同時另一個孩子快速向前跑,邊跑邊繼續放線,風箏也直直地飛上天空。

當然,風箏也不總是那麼聽話的,它要真倔起來,誰也拿它沒辦法。眼見着風箏飛起來了,正值高興之時,它卻像老鷹發現野兔一樣,立刻一個俯衝,栽到地上。有時候,它還會耍點兒絕活,在空中翻騰幾周,半徑越來越大,最後才栽到地上。這時候,孩子們不是氣惱,而是完全被它那滑稽的動作逗樂了,甚至它不打滾的時候也想盡辦法讓它在空中打個滾。

在大人看來,放風箏的快樂是體驗過程,風箏一放起來,就沒什麼意思了。但對於孩子們來說,無論什麼時候都能發現樂趣。風箏飛起來後,孩子們會把線在“鷹柺子”上多繞幾圈(我們這裏把放風箏叫“撒鷹”,纏線的東西叫“鷹柺子”),以防脫落。然後便把“鷹柺子”放到地上,讓風箏帶着它向前跑,自己在後面追。跑累了,就撲在地上抓住“鷹柺子”,歇會兒再接着追。不過,若突然來了強風追不上,或者沒有及時追上掛到電線上了,那就只能跳着腳後悔了。

作爲孩子,攀比心是很強的,不僅比誰的風箏飛得高,還比誰的線結實。兩個孩子會故意讓風箏線絞在一起(我們叫做“打絞”),互相摩擦。即使是不小心絞在一起的,也會任由它絞下去。勝利的孩子非常得意,被絞斷線的孩子一定是淚喪地抱着風箏回家,當然肯定少不了挨家長的訓。

後來,我家搬到了城裏。風箏還有,只是,骨架由竹篾換成了鐵絲,風箏也由紙糊的換成了布藝的,無論是材料還是做工都精美了很多。但在高樓的夾縫中放風箏,卻完全沒有了田野上的那種野趣。

現在的故鄉變得新起來、闊起來,也陌生起來了,許多熟悉的景物已不復存在,它們和童年的快樂一起被定格爲記憶了。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記憶中的故鄉,越行越遠,連背影也已模糊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