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鄉的端午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1

世界上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糉子?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熱鬧的賽龍舟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說起。

據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公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言免去職位,趕出都城,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淚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船伕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糉子,雞蛋扔進江裏,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風俗習慣。

吃完糉子,來到河堤上看賽龍舟,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嘀……”一聲汽笛聲響起,河堤上馬上安靜下來。隊員們也馬上做好準備,身上蹦起結實的肌肉。“咚……”一聲炮響,五顏六色的龍舟像離弦之箭,飛快的向終點飛去。鑼鼓聲、助威聲把剛剛安靜下來河堤的又一次點燃,整個河堤沸騰起來了……

故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喜悅。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2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來,我家也一樣,媽媽剛剛從超市買糉葉回來,媽媽就把我帶到外婆家包糉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鄰居跟外婆湊在一起已經開始包糉子了,她們把糯米放在大缸裏旁邊放這糉葉,另外的大碗裏都放着餡:有肉餡,豆沙餡,蜜棗餡,板栗餡······很多很多。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糉有4角糉,3角糉,還有大有小,只有我妹妹包的糉最特別是“無角”糉她把糉包的圓圓的像個糯米糰,在用糉葉包起來就什麼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糉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知道妹妹是怎麼包圓的糉子的,我根本包不起來,包起來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難包了。

後來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包糉子。”媽媽說:“這是以前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所以就有了包糉子的習俗。

這就是端午。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3

有人說過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糉子、飲菊花酒,但我的家鄉確不是這樣。

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家鄉小河邊的蘆葦已經長大了,在清清淺淺的小溪裏隨風擺動,在那裏向小朋友不斷招手,好像在說:“端午節快到了,你們大家來採蘆葦,別忘了來找我。”竹筍頑強地從土地裏鑽出來,搖搖身子,來湊熱鬧,順便帶給我們一些竹筍葉,好像在喊叫:“快來羅!多麼嫩的葉子呀!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

農曆五月是一個燦爛的春天,我們這些小孩子都忙得不易樂乎,拿起小籃和大夥蹦蹦跳跳來到河邊,就動起手,別看我們小,但打蘆葦葉的速度可不慢。大家像比賽似的,搶着打。不一會兒,我們的籃子裏就裝得滿滿的,一眼望去蘆葦像被拔去新衣裳。蘆葦打好了,我們又來到竹林,竹筍已經長&小學成青竹,身上的葉子也落了下來,我們撿在青竹旁邊的落下來的葉子。但我們不會去掰那些新的沒有落下來的竹筍葉。因爲下面的竹子還沒長好,拔去之後,下面的竹子就會壞掉的。

收穫滿滿的我們就高興得回家了。媽媽把蘆葦葉和竹葉煮了一下再撈出來,把糯米泡好,準備好臘肉和紅棗。要開始包了,把三四張蘆葦葉放在一張竹葉中重疊在一起。小孩子也七手八腳動起來,把好好的糉子包的歪歪扭扭的,糉子煮好以後,香味四溢,看着自己包的糉子就想笑,但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我們把自己的糉子拿着四處跑和別人交換着吃。

我們的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麼與衆不同,就是這麼熱鬧。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起源於戰國時期,秦國滅楚國之後,愛國詩人屈原悲憤極了,便跳入汨羅江自殺。兩岸的民衆爲了防止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用糯米糉葉包成食物投入水中供魚蝦食用。端午節由此而來。這個感人的來歷使我對端午節喜愛有加。

端午節主要有吃糉子、戴花繩、帶荷包、插柳條這幾件風俗活動。去年我們在老家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端午節。

首先是包糉子,吃糉子。媽媽買來了糯米和糉葉。奶奶將糉葉幾下折成一個奇怪的菱形,然後用勺子往糉葉裏倒入糯米,放入幾顆棗和葡萄乾,接着包好糉 皮,用細繩扎住,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媽媽和奶奶手法很熟練,包起來井井有條;每一個糉子都那麼飽然,棱角分明。將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一煮,頓時熱氣騰騰, 香氣四溢。奶奶用漏勺將糉子一個個打撈出來。我嘴很饞,每次趁奶奶不注意,偷偷拿走一個。“小機靈鬼!”奶奶不忍心罵我,每次都這樣說。糉子香甜可口,嚼 一嚼,糯米的甜味裏透着淡淡的棗香,讓人吃了還想吃。

戴花繩和戴荷包也是端午節風俗之一。儘管,我並不喜歡這項活動。奶奶用五彩的絲繩製成花繩,戴在手腕和腳裸上。據奶奶說,這樣可以防止被蛇咬。奶奶 繡的荷包十分好看,一隻褐色的雄獅張牙舞爪,長長的鬃毛倒豎着,身上還有一些花紋圖形和金色的小鈴鐺,獅子的四個爪子分別掛着一條線,每條線上是三個生肖 動物,四條線合起來,正好有十二個生肖。

插柳條是爲了避邪,但它插的.地方也有講究,一般插在房檐或門上。端午節那天,我和奶奶從柳樹上折下了較好的枝條四五支,拿回家中。爸爸順着木梯爬上房檐,在適當的位置,插好柳條。

怎麼樣,故鄉的端午節別有一番風味吧!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5

我的家鄉在甘肅隴南的一個小村子裏,那裏雖沒有都市的繁華,但有着自己的風韻,尤其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至今,我國各地民間都還保留着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家鄉就有一種別具風味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清晨,葉上的露水還未乾,每家每戶就開始割艾草。艾草最嫩的地方被揪下來紮成一個“小刷”,而剩下的,則插在門左右側或窗戶各角。關於端午節插艾,是爲了辟邪,而這只是種迷信,但人們還是會嚮往。太陽臉圓時,插艾就結束了。接下來就該打掃了,把家中裏裏外外收拾乾淨,顯出即使是炎熱的天氣,也會勤奮勞動。

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物,我家這幾天就蒸了許多糉子,甜味的,鹹味的,紅糖的,豬肉的……可謂是“糉子宴”。香甜的糉子背後,還有一個典故:古代有位大師人,名叫屈原,寫過許多利國利民的文章,卻沒被採納。之後,這個國家滅亡了,屈原悲痛欲絕,一心想沒有爲國效力,就在端午節這天投江自盡,以死殉國。後來,人們爲紀念屈原,便投糉於江中,讓魚吃糉子,不要去傷害屈原的屍體。

到了中午,太陽火辣辣的烤着大地。全家人坐在覈桃樹下,吃着糉子,喝着雄黃酒,享受着美味佳餚。雄黃,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很陌生,它是一種藥,可以飲用,一般爲粉末狀。它還有一個奇特的功效,那就是可以驅蛇,蛇碰到它就會全身腐爛,因此,端午節時蛇都躲得遠遠的。雄黃酒是雄黃摻合白酒調配而成的,之前提到的“小刷”是用來蘸雄黃的。把酒中多餘的雄黃蘸出來,懸掛在牆上,用於小孩發蛔時煮艾水喝。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一格,雖無龍舟助興,卻也過得有滋有味。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6

青翠的蘆葉在家鄉老人們的手中輕輕旋轉,光滑的蘆葉被捏成錐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幾個乾巴巴的大紅棗。幾轉,幾捏,粗糙的大手靈巧地轉動,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便跳蕩而出,再倒入冒着熱氣的大鍋裏煮,糉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變成深綠,順着白熱的水汽,飄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糉子被撈出來,冒着熱氣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順着深綠的糉皮滑下來,嫋嫋的熱氣讓人心裏驟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點綴着幾顆蜜棗,鮮香潤滑,還帶着蘆葉特有的清新,一併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滿嘴的清甜,滿心的溫暖。瀰漫了雙眼的,不止那白熱的水汽,還有家鄉人分享着糉子,滿臉滿足的笑。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糉香飄蕩時,漸行漸遠……

思緒在溼漉漉的水汽中漸漸模糊了,那糉子的清香似乎縈繞齒間。端午節,悠久的傳統,美好的風俗,人們在這年年的端午節中,虔誠,莊嚴,心中懷有的不僅是對節日的期待,更是對美好生活得祈願。

家鄉的端午節啊,我願在夢中,將你深深思念。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7

每年的農曆5月5日,是一個優美高興的節日。我愛端午節,喜好這個節日的運動和睦氛。

每個節日的背後總有一段銘肌鏤骨的故事,端午節也不破例,它是懷念我們巨大的愛國墨客——屈原。人們知道屈原醫生被迫投汨羅江自盡了,相傳人們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蟹腐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糉葉包着糯米,投到江裏餵飽魚兒,生存屈原的遺體;還會舉辦龍舟角逐……厥後,每逢農曆5月5日,人們便一向連續包糉子、插艾葉、賽龍舟等等運動。

我的故鄉固然不舉辦賽龍舟,初中作文也不插艾葉,但會享受到包糉子的興趣和吃到噴鼻甜適口的糉子。

在端午節,我最喜好包糉子了:煮好了蘆葦葉、調好了餡料,一家人坐在客堂的沙發上,一邊包着糉子、一邊看着電視,說談笑笑、其樂陶陶,何等溫馨的畫面啊!

糉子要下鍋了,一個個綠油油的小傢伙輪替跳入水中,享受它們的“自然溫泉”了。鍋裏的水開端變色彩了,糉子們的色彩也釀成了深綠色。鍋中飄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噴鼻,使人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口水。

糉子煮熟後,我終於可以品嚐它的鮮味了!我如飢似渴的剝開它深綠色的外套,輕輕一咬 ——軟軟的、滑滑的、噴鼻噴鼻的、甜甜的,另有一股蘆葦的清噴鼻,令人回味無限。

我愛故鄉的端午節!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8

那麼,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數吃糉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糉子,還有一段傳說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終於五月初五懷着悲憤、絕望的心情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爲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糉子,投入江中。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這一天裹糉子、吃糉子。

糉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餡的種類也有很多。糉子內鹹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糉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說完了那香噴噴的糉子,再來說說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隨着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衆,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雲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蘊含着豐富民俗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9

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匆匆。一眨眼,又要快到糉子飄香的時候,我不禁想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每到五月初四,天才矇矇亮,奶奶就叫我說:“快起來,割艾草,去晚了,就割不到了。”我急忙跑到山上割了艾草回來。看見鄰家大嬸再掛艾草,我也趕緊把艾草掛在家裏的大門和窗櫺上。於是整個院子裏散發着艾草的馨香。

我不認識什麼是箬竹葉,所以沒辦法去摘,看見別家孩子高興地揹着箬竹葉回家,我的心裏很不是滋味。每年都是鄰家大嬸給我們送箬竹葉,也不知如何感謝她纔好。有了箬竹葉之後,奶奶把它們放在鍋裏焯過,再放到清亮的水裏,一張張洗刷乾淨,就開始包紮糉子。

糉子包紮完已是傍晚了。晚飯過後,我和弟弟把糉子放在鍋裏,用準備好的乾柴煮上兩三個小時,再讓它燜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糉子餘溫尚在,還帶着箬竹葉的清香。糉子出鍋的時候,奶奶讓我端給東家的爺爺吃吃,西家的婆婆嚐嚐,每個人吃着糉子,臉上都堆滿了滿足的笑容,整個院兒裏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按照我們這兒的習俗,糉子從初一吃到初五。初五那天,奶奶還要做包子、炸麻花、煮鹽水蛋。奶奶挑選了一個又圓又大的鹽水蛋,還在蛋殼上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好,掛在我的脖子上,囑咐我說可保平安,要掛到第二天才有效。等玩兒累了,我卻和小夥伴兒分吃了鹽蛋,還找了個差不多的鵝卵石裝在網袋裏。

到了傍晚,奶奶把艾草收在一起,蘸上雄黃酒,撒到屋裏的每一個角落。因爲我怕蛇,所以奶奶還在我的額頭上擦了雄黃酒,用以消邪避蟲。

故鄉的端午節,一個浸透着濃濃鄉情、親情的端午節。

故鄉的端午節作文10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小時候學過的兒歌:“五月五,是端午;家家戶戶吃糉子。豆沙餡,蜜棗餡;小朋友們笑開懷。五月五,是端午;家家門前掛艾草。能驅蚊,能辟邪,快來看,快來看,河裏龍舟爭向前。大家一起慶佳節!”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的,因爲是五月初五,許多習俗也和“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很多地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和黃豆瓣包的糉子。此外,端午節還要舉行精彩的龍舟比賽。

到了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大早就把碧綠碧綠的帶有清清香氣的艾葉掛在大門上,媽媽告訴我:“艾葉既能辟邪,又能驅蚊。”端午節又怎麼能少了糉子呢?我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雪白雪白的糯米里裹着細細的豆沙或金黃金黃的蛋黃。每個糉子的形狀都是有棱有角的,顯得非常有個性。把糉子煮熟後,輕輕地解開絲帶,剝開糉葉,一股濃濃的香氣朝我撲來!一口咬下去,滿嘴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見黃燦燦的蛋黃,糯米的香氣夾雜着蛋黃的味道,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故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欽佩和讚頌。吃着家鄉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