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高考關於規則的作文(精選)

 導語:孟子云:無規則不成方圓,但我覺得有些規則是用來打破的,只有打破舊有的規則社會才能跟好的發展,“變則通”。

高考關於規則的作文(精選)

第一篇:完善規則

古人云:無規不成方圓。 西諺說:行爲形成習慣,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臵一把沙於紙上,微微振動紙的邊緣,沙子便肆意地流動,如果在紙上塗一層明膠,再放之以沙,則粒粒皆安份地粘在紙上,還可以用之做砂紙,賦之以實用價值。 如果把人類比作砂,把社會比作紙,那麼規則便是那明膠,它使人類與社會相輔相融,並使人人發揮各自的功用,凝聚爲一個堅實的羣體,如果沒有規則,人類必將是—盤散沙。 由此說,規則是社會形成的基礎,沒有規則便沒有人類社會。 然而,規則不是死的,不是—成不變的,它要適時、適地、適人、適度。一方面,它要限定,制約人類的行爲;另一方面,它也要促進人類的發展與進步。 此所謂“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原始社會中,獵獲均分,人人平等,這種規則與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相適應。而如今,按勞分配,能者多得,這則是爲了適應當今激烈的人才競爭,優化社會的勞動力。 在古代,政教合一,一個國度的人民大多數只允許信奉統一的宗教,異教徒中,勇者或能改天換地,弱者只是自取滅亡。這種殘酷的規則是與當時的強權統治相適應的,而如今,信仰自由,言論自由,

人民找到了自我的價值,擴大了生存的範圍,這是朝代的要求,是人性獨立的需要。 古往今來,人類這羣會思考的蘆葦以其無限智慧不斷探索着最適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也在世代的繁衍中不斷去舊取新,追尋着最有利社會進步的規則。 從羣主立憲、商鞅變法到羅斯福新政、聯合國的成立,再到“改革開放”、“一國兩治”和歐盟的擴大,人類從一盤散沙逐漸成爲一個充滿智慧與魄力的堅不可摧的羣體。 我相信,隨着更新,更完善的規則的確定,這顆顆金沙將把美麗的星球裝點得熠熠生輝,無限燦爛

第二篇:自然與人的規則

幽谷,我的所愛。我最喜歡在無人的季節,獨自踏上這無人的小徑,不是欲扮陶淵明的隱士之風。也不爲追求“踏雪尋梅”的浪漫抑或“獨釣寒江雪”的超脫。只因想走出那個由人類以自我爲中心制定的規則,在自然之靈中得以陶冶,找回那迷失在都市混亂之中的真我。 靜靜的深潭,恰似一位身藏不露的隱士,倒映着夕陽一抹淡淡的餘輝。坐在潭邊大石上,竟發現魚兒一羣羣聚攏過來,自在地向我擺尾致意。我驚異了,驀然想到釣魚池中的魚兒,它們不是生命,只是玩偶,它們具備決定命運的權力。而潭中的游魚,平靜而無憂地生活,它們並非得到神靈的護佑,而只是生活在自然的最平常的規則中…… 癡癡想着,竟至於傷感,看見水中映出我真情流露的面龐和淚攏的又眸,我知道此時的我可以盡情地渲泄。自然的規則中,萬物本是互相融合、互相感動的。我們可以感動周圍的人和事,而周圍的山川草木、蟲魚飛鳥亦可感動我們,而達到“獨愴然而涕下”的境界。而出了這幽谷,步入天天面對的社會,在人類的規則下,男人要觥籌交錯地寒暄,女人要極盡嫵媚地微笑,每個人活的刻板、生硬,原本因力圖完美而導致喪失本色的人類,再也無法感知自然的清純與生活的細膩甜美。 對着曠野,對着深潭,感受着自然的撫慰,回到這正常的規則中,我才覺得生活原來可以如此清新而灑脫。對蒼天訴說我心中的壓抑,

而蒼天卻許我一個會心的微笑並告訴我:“放下那些自私的規則,或許,你會發現自然的規則同樣適於你們人類。”是啊,人類從出生之日起便覺得自己是世界的寵兒,可以完全不守規則,任意改造社會。誠然,這種心理造就了一個所謂文明世界,然而隨着歷史的步步推移,自我的固定作法漸成了人類自創的規則,這個規則有益於發展的內容固然不少,但自私的成份也漸漸築起了人類與自然的一道屏壁,阻斷了主宰世間的規律與我們規則的互通,於是這自創的規則逐漸淪爲唯心和扭曲,致使很多人迷失了本性。 或許,人們該反思下了,或者像我一樣走規則,走入自然的懷抱,理一理生活的得失,反醒一下自己的自私與狹隘。找回那些原本也適於我門的自然規律。 走出幽谷,我奇怪地問住在這兒的老人,爲什麼不圍起水潭收門票。老人一安靜地說:“門票是人類的規則,而自然卻希望無私地敞開雙臂擁抱她的'每個兒女,她不需要也不願意要門票。” 是的,自然母親廣博而寬客,她仍在苦苦守候,迷途的她的最聰明的孩子,走出自定的小規則,迴歸,和諧而美好地譜寫真實的文明而滿載的生活……

第三篇:優化規則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氏教導子孫們小心謹記,謹記之甚,似生出了規矩既立則不可改易的道理,口中念念着孔氏“也無常理”的教誨卻終究沒有大行變法的膽量。 記得黑格爾似曾有關於傳統的論述,黑氏認爲規則與傳統有相似之處,即其均爲衆人遵守且隨時代的沿革而有存有改,即其論述中所提到的“傳統與規則都有膨脹的屬性。” 在我看來黑氏所言甚當,世易時移萬物萬事豈有不改之理。時間無限歷史不息,世間萬物的內部矛盾所推動變更不止,且又相承相續,唯其相承相繼纔有了“天行有常”的啓示,唯其變更不止故而少不了人們心智的相應的變化,自有規則的一天起改規則也就相應地發生,上古至今可有一規則通古今的,可有一教化常用常準的,即若有也必爲今後之時代所更易,定無永存之理。 然而我也不能僅以自己的判定而否認了規則的永存,判定猶出於主觀而事實則無可爭議。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信念,商君以無所不爲的勇氣大更秦法,不但使秦國大爲強盛,誅死六國,統我中國而爲一,更是實現了社會形態的前進,其不爲變法之效用則何? 縱觀古今中外,進步總是與變革相隨的,而規則之更立則爲其變革中之大舉動,拿破崙於無名之中崛起,於戰火中立身,既得法蘭西國土更讓其他國家臣服,其所急之事無他,唯更立規則,於是便有《拿破崙法典》等諸多新規則的頒步,僅此可稱拿破崙氏爲一智者,他深

知欲進步則規則必不可存留,改立新規實爲進步之大保障。 《易經》中早有“變則通”的道理,而其反面之一大例證則首推清王朝之以不變而亡,這便是墨守成規不思革新的惡果,實可誡而不可循。 如今我們加入世界貿組織,其藉以優化我國市場秩序的絕佳機會,我國也深明此機遇,順應時代,革新前進,必有通且久的效用。 自從人們以墨守爲貶義詞開始便是於對規則認識上的長足進步,不固守,思改進,倘求永存之規則,則可變之規則方爲其規則是也。

標籤:精選 高考 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