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倔強作文

讀《倔強的小紅軍》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倔強的小紅軍》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倔強的小紅軍》有感 篇1

讀完《倔強的小紅軍》一文章,使我心潮洶涌情思橫溢,熱愛祖國之情油然而生。這本書語言生動,內容感人,讀過之後受到感染、薰陶,愛我中華的種子播入我的心田。

這篇課文記敘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過草地時,一位小紅軍忍受飢餓和疲憊,又不肯接受別人照顧而犧牲的事。

當我讀到“:一個本應該坐在教室裏讀書的孩子,卻他的手觸到了小紅軍的乾糧袋,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時,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勇敢地走在長征途,一個本應該生活在大人”羽翼”下的孩子,卻堅強地選擇了保護大人。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真是不愁吃不愁穿。還可以天天讓爸爸媽媽來接送你,你還嫌上學很煩,還嫌老師留的作業多,還嫌爸爸媽媽給你報的補習班多,哪裏受的了什麼苦啊。而小紅軍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忍受飢餓和疲憊,還不能和我們一樣坐在教室裏安安穩穩的學習,那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在那個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爲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讀了《倔強的小紅軍》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我掩卷沉思,如果沒有紅軍艱苦鬥爭和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如果世上地小孩都向小紅軍這樣子,我們國家地優良傳統將一直代代相傳。我讀了《倔強的小紅軍》這篇課文後。我懂得了落後就要捱打,懂得了怎樣做人才能像小紅軍一樣得高尚品格。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認真讀書,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倔強的小紅軍》有感 篇2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個長征故事:當年,陳賡同志在過草地時掉隊了,與他一同掉隊的還有一位小紅軍戰士。陳賡想把馬讓給小紅軍騎,被拒絕了,又把乾糧讓給小紅軍吃,小紅軍拍拍鼓鼓的乾糧袋說:“沒事,我還多着哪!”陳賡只好上馬走了。等他明白過來又返回找到小紅軍時,小紅軍已經餓死了。他的乾糧袋裏裝的是一塊燒的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在那艱苦的長征路上,戰士們懷着解放祖國的信念,萬水千山只等閒,衝破重重險阻,英勇遠征。那三十萬大軍,多少人正值青春年少,而到了長征結束,只剩下了三萬。蔣介石在長征剛開始時,狂妄地叫嚷:“他們在走向深淵,走向死亡!”可是,在我們的.紅軍戰士們看來,只要爲了祖國,爲了人民,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以至於令他們一個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留給了黨,留給了人民!就像故事中的小紅軍,他深知,自己不餓死累死,倒在草地上的就將是陳賡同志。於是便由他自己迎接了死亡。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裏曾經大發感慨:長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話。西方記者斯諾把這稱之爲“東方魔力”。我認爲他們說的都不準確,這不是神話,也不是魔力,而是在國家興亡的緊要關頭迸發出的一種無法與之抗衡的精神力量!這股力量使它們忘記了自身安危,忘記了私慾,從而甘願爲了祖國的獨立富強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這是周文雍與吉鴻昌將軍在英勇就義時所作的詩句,這也正應了我們紅軍打不爛、拖不垮的傳言。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一位重走長征路的年輕軍人曾經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地址都成了遺址,笑容都成了遺容;長征是他們的苦難,苦難是他們的光榮。”是呀,七十多年前,我們的紅軍戰士經歷了九死一生,爲我們打下了這大好河山,長征路上的一幕幕,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久久銘記,不能忘懷……

標籤:倔強 有感 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