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愛國作文

有關愛國作文合集八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國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愛國作文合集八篇

愛國作文 篇1

“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明,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讀許多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讀紅色經典則是和革命烈士進行心靈的溝通。——題記

微山湖在呻吟——《鐵道游擊隊》

耳邊又傳來了那熟悉的歌曲: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微山湖,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個堪稱“世外桃源”的地方,一個微風拂過蘆花,激起層層波浪的地方。但即便是這樣一個美麗而悠遠的人間天堂,也被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了,隨着一聲火車汽笛的鳴過,微山湖再也不能平靜。

微山湖在呻吟,日本人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華兒女眼睜睜地看着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而日本鬼子則貪婪的搜刮得來的財富。這筆血債該向誰算?於是王強的矛頭指向了日本人。這血海深仇該向誰報?於是劉宏的槍口對準了日本人。他們爬火車、這炮樓、炸橋樑,從日本人鬼子的手裏奪回搶走的糧食和煤;他們在鐵道線上和日本人鬥智鬥勇,把鐵道線上、火車上當成了插入敵人心臟。

愛國作文 篇2

我學習國畫已有六個年頭了。我的國畫也的確畫得不錯。每當我看到自己畫出了一副美麗的國畫時,總是心曠神怡,爲自己感到驕傲。

我畫得最好的,非竹與小雞莫屬了。許多人不懂國畫,認爲竹子只不過是沾點墨,在紙上撇幾撇,塗幾道就完成了。可是,事實並非如此。要摸透這頑皮的毛筆的脾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呀!畫竹干時,最需要的就是水,讓竹幹略粗一點。可每次我要畫竹干時,沾滿水的毛筆不知怎的,畫到一半時,水就幹了,一根竹幹突然變成了兩截。老師耐心指導我調墨用筆,然後拿了一張新的宣紙要我再試試。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我畫好了竹幹。可正當我刮幹了多餘的墨,要畫細長的竹葉時,毛筆又充滿了水分,竹葉頃刻間就成了芭蕉葉……

好不容易,畫好了,我高高興興地跑去給老師點評。但老師見了,皺起眉,說道:“子祺,你畫的畫太死板了,應該在宣紙上畫些半片的竹葉,讓別人想象,畫外還有許多竹子。”我聽了,只好再去重畫。有時,畫好一張竹子圖,要五、六張紙呢!在竹子的國畫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雪竹》這幅畫了。交錯縱橫的竹幹,周圍點綴着深淺有別的竹葉,下面還冒出了一棵竹筍。大小不一的白色雪花正在空中飛舞,竹乾和竹葉上蓋着潔白的雪,它們被一片淺藍色包裹住。一副若隱若現的雪竹使人神怡心醉。

靜態的竹子不好畫,動態的小雞也不是那麼容易畫的。

一隻只活靈活現的小雞,真是令人喜愛。我第一次學畫小雞時,見到只要九個步驟就能畫成小雞,想都沒想就立刻揮起筆畫起來。可是,我過於心急,墨水全部擴散開來,小雞們都變成了一隻只前所未有的怪獸“四不像”。老師見了,走過來,隨意地在我的怪獸上添了幾筆。我眼睜睜地看着一隻只怪獸又變成了俏皮可愛的小雞。老師告訴我:“畫國畫不能急,無論多簡單的畫都要想好再畫。”

這件事使我對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以後,我不停地練習畫小雞。在我的刻苦努力下,我也能像老師那樣畫出栩栩如生的小雞了。有的小雞直着身子,回過頭彷彿在看什麼東西;而另外幾隻小雞卻低着頭,就像在尋找蟲子吃。

國畫似乎擁有一種特殊的魔力,能讓我的心離開喧囂的城市,將一切不愉快的事與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有一次,我心情不好,噙着眼淚走進了書房。看着擺放得整整齊齊的毛筆、水桶和顏料盤,就彷彿被磁鐵吸住了一般,忍不住坐在椅子上,拿起筆開始畫起來。不一會兒,我就沉浸在畫畫中,心中的煩惱不知不覺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喜愛國畫,它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我一定要學好國畫,把祖國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愛國作文 篇3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山東濟南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成“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在完顏亮大舉南下的時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後方空虛,紛紛起義。濟南府有一個農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幾十個人舉行起義,先後攻佔了萊蕪、泰安兩座縣城。耿京的隊伍很快就發展到二十幾萬人,成爲各地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隊伍。

投奔耿京起義軍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統治者殘酷壓迫下的貧苦農民,也有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他就是辛棄疾。

二十二歲的辛棄疾組織了一支兩千多人的起義隊伍投奔耿京。在耿京的起義隊伍裏,像辛棄疾那樣有文才的人是少有的'。耿京見他前來投奔,十分歡迎,派他負責起義軍的文書工作,掌管起義軍的大印。

辛棄疾告訴耿京在濟南附近有一支起義軍,首領是他熟悉的一個和尚,名叫義端,不料,義端來到起義軍後竟偷走了辛棄疾保管的起義軍大印,逃奔金軍。

耿京認爲辛棄疾引進了奸細,大爲發火,馬上要把辛棄疾處死。

但辛棄疾說要耿京給他三天時間讓他把義端抓回來,辛棄疾得到了耿京同意後快馬加鞭向金營追去,趕了一段路後,果然追上了義端,他當場砍了義端的頭,把他拴在馬背上,回到耿京營裏。

採石大戰之後,金兵被迫北撤。金世宗一面跟南宋講和,一面在北方使用招撫和鎮壓兩種手段,企圖瓦解北方抗金的義軍。耿京的義軍受到了嚴重威脅。

辛棄疾跟耿京說:“爲了抗金,咱們一定要和朝廷取得聯繫,南北呼應;萬一咱們在這裏呆不住,也可以把人馬拉到南邊去。”

耿京同意了他們的計劃,在計劃完成時,辛棄疾聽到了耿京已經被害後,他大發怒火,決定把殺耿京的人給抓回來,得知殺害耿京的人是個義軍的將領張安國後,他立馬組織了五十個人去把張安國抓回來辛棄疾的隊伍到了濟州官府,叛徒張安國正在裏面設宴請客,一聽是辛棄疾來了,有點心虛,但是一時還弄不清他們的來意,就吩咐兵士讓他們進來。

辛棄疾和同去的勇士闖進大廳,看見張安國跟一些叛將正在宴席上喝酒作樂,氣得眼都紅了。他們也不跟張安國說話,擁了上去,七手八腳把張安國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等濟州兵士趕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把張安國縛在馬上。

濟州的兵士見了辛棄疾威嚴的神色,沒人敢動手。辛棄疾當場向兵士們宣佈說:“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大家誰願意抗金的,參加到我們隊伍裏來吧!”

濟州的兵士多數原來跟過耿京,聽到辛棄疾一號召,有上萬人願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着義軍,押着叛徒,直奔南方。

辛棄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南宋朝廷審清楚張安國的罪行,立刻把他砍頭示衆。

1181年春,辛棄疾來到上饒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莊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爲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爲“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當年農曆十一月,由於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閒居生活。

1188年秋天,陳亮寫信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到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但後來,朱熹因故推辭了這次鉛山之會。這年冬,到了相約之期,辛棄疾正染病在牀,於瓢泉養息等待陳亮。傍晚,雪後初晴,夕照輝映白雪皚皚的大地,辛棄疾在瓢泉別墅扶欄遠眺,一眼看見期思村前驛道上騎着大紅馬而來的陳亮,大喜過望,病痛消散,下樓策馬相迎。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感慨萬端;佇立石橋,沐浴着雪後初晴的夕陽,縱談國事,爲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愛國之情洶涌澎湃於胸,拔劍斬坐騎,盟誓爲統一祖國奮鬥不止。辛棄疾在與陳亮別後寫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正是這種豪情壯志的寫照。

辛棄疾和陳亮這次會晤,瓢泉共酌,鵝湖同遊,長歌相答,極論世事,逗留彌旬乃別,成爲文壇佳話。後人爲了紀念這兩位愛國志士,將這次會晤稱爲第二次“鵝湖之會”,將期思村前的石橋稱爲“斬馬橋”,並在橋旁建了斬馬亭。至今,當地還流傳辛棄疾和陳亮“斬馬盟誓”的故事。斬馬亭還在,雖經歷風雨,仍有不少刻有“斬馬亭”字樣的釉瓦覆蓋其上。

1194年夏,辛棄疾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對小窗橫”,瓢泉園林式莊園建成。

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棄疾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全部被朝廷削奪得乾乾淨淨,在瓢泉過着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閒雲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樸使辛棄疾深爲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

1203年,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爲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1205年秋,又被罷官,辛棄疾懷着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爲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牀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這年農曆九月初十,民族英雄、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沒有實現的遺願離開了人世。死後葬在瓢泉瓜山山後的陽原山。

每次想到辛棄疾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他的一句詞: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愛國作文 篇4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小兵張嘎,這是部愛國主義電影,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就想看這本書了,於是媽媽就爲我買了這本書,我拿着《小兵張嘎》愛不釋手地讀着。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叫鬼不靈的村子裏,有一位姓張的老奶奶,她爲了保護村子裏的一個八路軍,被日本鬼子給殺了。老奶奶的孫子張嘎從小就沒有父親和母親,一直和奶奶相依爲命。奶奶死後,嘎子十分傷心,從此他就成了一個孤兒,他覺得這幫日本鬼子真是太殘忍了,就決定一定要爲奶奶報仇。在路途中張嘎遇見了偵察員羅金保,羅叔叔就帶嘎子去見錢隊長,當上了部隊裏的小偵察員,他跟着部隊到許多地方打伏擊戰,也結識了許多的朋友,他們一路發生了許多好玩的事也發生了許多感人的事,最後張嘎與夥伴們充滿着信心,殺了殺害張奶奶的日本人,爲奶奶報了仇,又經過上級的批准,得到了一把真真的槍,這把槍代表這他的功績,使他一下子成了村子裏的小英雄。

看完了這本書我有很大的感受:我們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都要感謝那些英雄,如果沒有那些英雄我們現在可能還生活在黑暗中,沒有現在的光明。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報答那些英雄,我們也要永遠記住這些英雄。

愛國作文 篇5

我們生活在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我認爲,能生活在這樣的國家是我的榮幸。所以有一種愛國情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愛國是什麼?愛國就是熱愛自己的國家。縱觀歷史的車輪,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爲愛國而被載入史冊。

文天祥,宋代末期的抗元英雄。他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後,被元軍押解回大都,在大都,元朝統治者許以他高官,但是他沒有被金錢和權力而誘惑。於是,元世祖親自勸降,他仍不答應。最後,他向南方跪拜,殺身成仁。他留給我們的不僅是那首寫出了他內心深處以死報國的決心的《過零丁洋》,更是他那種深深愛國情。

錢學森,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後,當時身在美國的他,迫切希望回到祖國。然而,因爲他掌握了美國重要的軍事機密,所以美國人禁止他返回中國,並且把他收押在特米諾島的監獄裏15天。但是,經過他的不懈努力,1955年他終於回到了中國。他爲什麼要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因爲他心中的那份對故土的思念和對祖國深深的愛國情懷驅使他返回中國。

范仲淹在他的《岳陽樓記》中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是講的對祖國的熱愛。讀了這些名人的事例,我心中的愛國情油然而生了。

新中國建立到現在,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國在亞洲的東方崛起。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非常驕傲的能看到中國從一個弱後而又貧窮的國家,成長爲一個繁榮而又富強的國家。從這段歷史中,我心中的愛國情油然而生了。

現在我們的中國,正在飛速的發展。而我們,作爲中國未來的生力軍,要努力學習,爲新中國的未來奮鬥。

作爲一箇中國人,我要說:“祖國永遠在我們心中的,我們永遠爲祖國祖國的蛻變而感到驕傲,自豪。”

愛國作文 篇6

自習課到了,門被輕輕的推開了,咦?這位老師我咋沒見過,看樣子時我們的新老師!他推開門後只站在了門的旁邊。

隨後班主任也推開門走了進來,站在講課臺上,帶微笑介紹了新來的老師。哦!原來是我們班新來的歷史老師,姓張,以後我們就稱他張老師。這時張老師自己也跨步到講課臺上,作了一番自我介紹。聽到他的介紹時,同學們都笑了,他的聲音真可愛啊!說話時嘴巴里面好像含的半口水一樣。不過他給我的印象還是很好的

今天有節歷史課,很期待他給我們上的第一節課。快上課了,班裏還是鬧騰騰的,這位老師默默的走進了教師,也沒發出聲響,班裏依然在鬧,直到上課鈴聲打響了,班裏才安靜起來了,都注視着這位穿着一件休閒襯衣的老師,襯衣是綠色和白色的線條在衣服上排列這。穿着一條棕色的褲子和鞋子。

他個頭不算太高,也不算太矮,棕黑色的面板,一頭不是太多的頭髮,頭髮下面是兩顆炯炯有神的眼睛,也許這也是做老師必備的吧。最有吸引裏的還是他那說話“含着半口水的巴”說話時就會成爲一個橢圓形,真的好奇怪,好可愛!

開始上課了,他拿着粉筆在黑板上劃來劃去,寫了幾道題,後有富有感情的開始給我們講第一課,中國近代史的第一次戰爭。他講的很認真,很容易被他帶動,跟着他一起回顧往事。講完有帶着我們畫畫這節課的重點,佈置了作業,就走下講臺,在班裏轉了轉,看看同學們的聽課情況。

他是一位很可愛的老師,認真細心的老師,我很喜歡他,我要跟這他把我的歷史成績提上去。

愛國作文 篇7

從我做小學生後,就決定向一個偉大的人物學習,他的名字像春雷一樣,響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他的精神像甘露一樣,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壯成長。他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 記得在1962年8月5日上午8點多鐘,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廠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上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爲了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着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後輪滑進了路邊的水溝裏,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的方木杆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杆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了過去。當他被送到醫院搶救時,已經晚了,這個偉大的民族英雄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

雖然年紀輕輕的雷鋒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永遠是勞動人民的好兒子,是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願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爲人民服務之中去。”每當我想起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時,這句話就會在我的耳邊響起!

愛國作文 篇8

愛國,首先是一種感情。每個人都愛養育自己的父母雙親,都愛自己的家,愛自己舒適的小院,進而愛自己生於斯的故土,長於斯的祖國。愛國不是一種抽象化的概念,它時刻蘊念在人們的心底。人們對祖國的感情就像與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樣,用遠割不斷這種感情使多少海外遊子常常心懷一腔鄉愁,盼望落葉歸根;這種感情又使多少生在祖國得人們深感熱土難離!一位老知識分子,十年動亂中受到殘酷迫害,平凡之後有人勸他到國外享享清福,他搖了搖頭說:“我離不開家-祖國啊!”是啊,無論天涯海角,人民對祖國的感情始終是那樣執着,堅定。

愛國是我們心底的激情,又是我們心中的信念:每個中國人,熱愛自己對祖國是理所應當事”這種信念根植於歷史上無數愛國英雄的業績。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名句的文天祥,年輕的飛機設計師馮如爲國爭氣,設計出我國第一架飛機,引起國際轟動,而他不爲國外榮花富貴所動,毅然回國……無數這些事蹟說明中花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一部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

作爲這部歷史的續寫者——我們,正是在先輩們愛國精神的感召下,開始抽芽,長大,並堅定成長起來。21世紀的大學生喊出了這樣的口號:在我們心中的價值天平上,祖國纔是做重要的砝碼!愛國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更是中華子孫的美德,誰不愛國便會愧對列祖列宗,失去作爲炎黃子孫的資格。

愛國更是一種責任。歌手張明敏心中激盪着愛國深情,他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信念用歌聲傳遞給我們。他不僅是在演唱,更是在履行一個愛國者的責任。當今的祖國正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百業待舉,需要的是一代獻身祖國的實幹家,而不是僅會說幾句漂亮話的旁觀者,

因此,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僅應體現在愛國之情愛國信念上,更重要的則應體現在擔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上,體現在報效祖國的具體行動上。不爲祖國的繁榮昌盛流血流汗就不是真的愛國者。愛國的責任感是愛國之情,愛國信念的一種昇華,有了它,祖國,民族的興旺便指日可待了。

愛國是一種深切的感情,是一種堅定的民族信念,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着我們,爲了祖國光明的前途,去幹,去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