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贈汪倫

贈汪倫李白唐詩鑑賞

贈汪倫8.49K

李白乘舟將欲行,

贈汪倫李白唐詩鑑賞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詩鑑賞

汪倫,安徽省涇縣賈村人,性格豪放,善飲酒。

天寶十三年(754),李白漫遊皖南涇縣桃花潭,受到汪倫的熱情款待,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爲答謝汪倫的盛情,臨別之際,李白作了這首詩以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乘坐着小船正要離開,忽然聽到岸邊傳來一陣陣踏歌聲,(踏歌,是民間的一種歌唱方式,歌者手拉手,兩腳踏地作爲節拍邊走邊唱。),原來是汪倫和村民們手拉着手,邊走邊唱地來爲李白送行。這種樸實、歡快的送別場面是其他送別詩中所看不到的。從這熱情洋溢的氣氛中,我們不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詩人與汪倫相互間的.親密關係,而且也能體會到他們相互之間的深刻了解。李白性格飄逸豪放,汪倫及村民們的踏歌相送也堪稱浪漫獷達,這樣的送別方式一反一般送別哀愁、憂鬱、依依不捨的纏綿場面,正合詩人性格,因而也就足見汪倫對詩人的知心之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爲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繫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爲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種誇張的就近取喻,表面看來似乎是信手拈來的,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就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詩的親切感。另外,李白還很善於把握受贈者的審美心理和藝術趣味。汪倫是一個普通的村民,贈給他的詩,李白就採用了通俗易懂、清新活潑而富於民歌色彩的語言。宋代楊齊賢在《李太白文集》注中介紹說:到宋時,汪倫的子孫還珍重地儲存着這首贈詩。由此可知此詩價值之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