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案例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作者是蘇軾。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案例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 運用“題目擴展法”概況詩文主要內容。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 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 抓住關鍵語句,誦讀、想象、對比體會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學生準備:課前蒐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蒐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教師準備】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

1、談話

師: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們知道這“蘇杭”指的是哪裏?

生:“蘇杭”指的是“蘇州杭州”。

師:這杭州,要數哪裏最美?

生:杭州要數西湖最美。

師:你對西湖有哪些瞭解?

生:我知道西湖十景,有一景叫“蘇堤春曉”這蘇堤是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修建的。

師:你瞭解蘇軾嗎?誰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爲大宋八大家中的三蘇。

生:我們學過的古詩《題西林壁》作者就是蘇軾。

生:我喜歡他的《水調歌頭》。

生:我會揹他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

生:我喜歡他那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師:蘇軾在杭州任知府期間,常和朋友黃庭堅還有佛印和尚在西湖上盪舟、飲酒、賦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讚頌西湖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板書課題)

生讀課題。

2、解題

師:你如何理解詩題?

生:蘇軾和朋友在湖上飲酒。

生: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

師:你能連起來把詩題解釋一下嘛?

生:蘇軾和朋友在湖上飲酒,先是晴天,後來下雨了。(板書 晴 雨)

二、初讀詩句

1、 自由輕生讀詩文內容。要求:把詩句讀通順,畫出不認識的字詞。

2、 課件出示“瀲灩 亦 空濛 淡妝”

3、 齊讀這些詞。

4、 回憶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看註釋 查字典 聯繫上下文 查資料 熟讀稱誦)

5、 師補充:還有對比和想象法。

6小組合作,自學古詩。(師巡視)

三、品讀詩文

1、 說“晴”

師:詩人如何描寫晴天時的西湖,說說你的理解。

生:“水光瀲灩晴方好”我覺得“瀲灩”一詞用得好,這個詞寫出了平靜的湖面上波光盪漾的樣子。

師:從“瀲灩”這一詞,你還能想到什麼?

生:波光粼粼

生:波光閃爍

生:浮光躍金

……

師:這種學習方法很好,誰還能從不同的詞彙體會到不同的內涵?

生:“水光瀲灩晴方好”我覺得詩中的這個“好”字用得非常恰當,道出了西湖風光的無限美好的狀態。

師板書( 好)

生:我也能想象得到:那天陽光明媚,湖面上風平浪靜,白帆點點,陽光照耀在湖面上波光閃爍的樣子。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是豐富,你們還能想到什麼?

生:宋代詩人楊萬里有一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曾說過“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想在那西湖邊上一定還會有紅豔豔的荷花和碧綠的荷葉,相交輝印競相開放。

生: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錢塘湖春行》中說“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我想在西湖岸上還會有一行行翠綠的依依楊柳。

生:《錢塘湖春行》中也提到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我想在那藍天碧水間,還會有快活的'小燕子在飛來飛去,這幅畫面纔會更加靈動。才能顯示出晴天西湖風景的曼妙多姿。

師:因此,詩人由衷的讚頌……

生:水光瀲灩晴方好。

2、 解“雨”

師:面對這樣的畫面,多麼令人沉醉,令人流連忘返啊。如果你就在湖上盪舟,你的心情會怎麼樣?

生:高興 開心 愉悅 ……

師:可是,天卻忽然陰了,並下起了綿綿細雨。自古以來這雨總是讓人產生“憂愁”“陰鬱”的情感,難道這雨也是那“秋風秋雨愁煞人”的雨?

生:不是。

師:那是怎麼樣的雨?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師:這又是怎樣的雨呢?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我從“空濛”一詞感覺到,天忽然陰了,並下起了綿綿細雨,遠處的羣山在雨霧之中若隱若現,有如仙山飄渺,真是奇妙無比。

生:蘇軾的那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中提到“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這是夏日的暴雨,來得急去得快。透過對比更讓我體會到“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境。(板書 奇)

生:是啊,我覺得那雨如針如綿如煙如霧,西湖在煙雨的襯托下有如仙境一般。

生:我覺得無論是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還是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都無法與這“山色空濛雨亦奇”相比,這雨是西湖的雨。

師:對呀,無論是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還是他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都無法與這“山色空濛雨亦奇”相比,這雨是西湖的雨。因此詩人怎麼不感慨……

生接讀:山色空濛雨亦奇

師:面對此番美景,縱然你學富五車,妙筆生花,也寫不盡其中的韻味。可在詩人心中卻早已胸有成竹。

3、品“相宜”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西子,就是春秋末期越過的美女西施,她和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合成四大美女,素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稱。傳說,西施在沒有選入王宮之前,是一名浣紗女。有一天,她在溪邊浣紗,倩影倒影在溪水裏,魚兒看見了竟然忘記了遊動,沉了下去。後人稱讚美女總是說“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可見西施的美貌與妖嬈。後來人們把西湖也叫西子湖,可見這首詩對後世人的影響。

生:聽了老師的故事,我明白了,蘇軾把西湖比作西子姑娘,是說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陰雨綿綿西湖都是無與倫比,美輪美奐的。師:所以,詩人說…… (板書 西子 總相宜)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有感情朗讀整首詩。

四、寫西湖。

1、此番美景真是令人沉醉其中,意猶未盡,相信你一定心潮澎湃,才思泉涌。那麼就拿起你的筆,寫出心中的感受,寫出西湖的美。你喜歡哪一句,就寫哪一句。

2、練筆。

3、朗讀欣賞。指生讀完後,問他寫的是哪一句。其他學生讀詩。

五、總結昇華。

1、師:蘇軾能寫出這麼華美的詩篇,不僅因爲詩人才華橫溢,更是因爲詩人對西湖的無比熱愛之情。我也相信你更熱愛西湖,說說你的感想。

生:學了這篇《飲湖上初晴後雨》後,我更想去西湖了,放假了我一定讓爺爺帶我去。

生:我很喜歡蘇軾的詩,經過學習我對他更加佩服了,我一定要多揹他的詩詞。

生:我自豪我們的祖國有如此偉大的詩人,有如此壯麗的河山,等我長大了,一定到全國各地去看看。

師:最後讓我們合上書,輕輕地吟誦這首詩,結束這節課。

板書設計

晴 好

飲湖上初晴後雨 西子 (總相宜)

雨 奇

  拓展閱讀:《飲湖上初晴後雨》賞析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灩”,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裏,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爲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裏,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緻,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透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爲“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爲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