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評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麼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評課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評課稿 1

剛開始上課時,學生是有些拘謹的,但隨後我們能卻分明地感受到學生的狀態越來越積極主動了,學生的情感越來越真摯細膩的,學生的思維越發活躍開放了,學生的發言更爲精彩個性了,這和仲老師合理的教學設計、巧妙的點撥引導是分不開的。本課主要有兩點值得我學習:

一、以題入手,分層研讀

“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說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呂老師先引導學生初悟課題,從字面上去理解這行詩,接着引導學生再悟課題,感受文意。她以課題爲線索,抓住了課題中的關鍵詞,來分層引導學生研讀故事。

二、詩文相融,感受詩境

首先抓“佳節”,引導學生透過品讀文中的有關詞句,抓住“一大早”“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等關鍵詞語,感受人們歡度重陽佳節時的熱鬧快樂。再抓“思親”,引導學生抓住“15歲”和“已經兩年了”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爲異鄉客的那種孤獨,探究他“思親”的原因,明白他是觸景傷情,所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接着引導學生感受王維是如何“思親”的,抓住“思緒萬千”,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透過“登高遠眺、頭插茱萸、總要、手挽着手”感悟王維的兄弟情深和往日相聚的快樂,又抓住

“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和文中那個省略號,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這樣的教學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昇華着內心的情感,爲學生理解詩意作好了充分的鋪墊。值得一提的是,仲老師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共設計了多次學生朗讀,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動情,說明他們的理解感受在不斷深化,思想情感在不斷昇華。仲老師還能有意識地巧妙地引導學生讀出課文語言中蘊含的豐富的形象,她常常在問學生:“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這樣看似簡單的提問,卻蘊藏着一個老師的教育智慧,因爲她真正尊重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給了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空間,可以讓原本凝鍊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精彩的交流感悟中變得有血有肉,豐滿形象,體現了“綠色課堂”理念。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評課稿 2

這篇課文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的一句,也是課文中最爲經典的一句。它以其簡短的文字和深刻的內涵,引發了我們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友情的感悟。

在評課過程中,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文章的主題和內涵。《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這是一篇具有深刻內涵的詩篇,引發了我們對家鄉、友情、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探討。

二、文章的語言表達。這篇課文的語言簡潔明瞭,形象生動,充滿了詩意和韻律感。作者用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等富有意象的詞句,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家鄉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三、文章的教育意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課文。透過對文章的學習,我們可以培養自己對家鄉和友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素養,同時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和探討,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總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篇充滿了詩意和深刻內涵的課文,透過對它的評課,我們可以深入探討家鄉、友情、人生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素養,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