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鄉愁

《鄉愁》課文教學分析

鄉愁1.69W

《鄉愁》把情緒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鄉愁》課文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

《鄉愁》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首詩歌《課程標準》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余光中的《鄉愁》選擇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四個意象,表達了千萬遊子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他們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 祖國統一大業儘快實現的心情

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由於很少接觸詩歌,對鄉愁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是把本課教學分爲六大模組,即“導課—介紹作者—朗讀吟誦—— 品味欣賞——拓展遷移總結”透過聽說讀品等一系列以學生爲主體的活動,在互動中使理解加深,對鄉愁這一中國詩歌中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有一定的認識

教學重點:

學習現代詩歌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讀;透過朗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讓學生體會美

教學難點:

是透過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詩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與方法:

透過誦讀、欣賞、聯想等方法,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以便激發學生“爲中華之掘起”而讀書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實錄: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鄉愁是思念家鄉的憂傷心情,可以說是中國詩歌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子裏就會涌現出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下面就請同學們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鄉愁的詩句

生1:我搜集的詩句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2:我搜集的詩句是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生3:我搜集的詩句是王灣的“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

生4:我搜集的詩句是杜甫的“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

師: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都會牽動遊子的離愁別緒,勾起對故鄉的眷戀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臺灣當代詩人的思鄉之作——《鄉愁》

二、作者簡介

師:請大家開啟課本第98頁,先來了解作者書上的介紹非常簡單,哪位同學能介紹得更詳細些?

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臺灣,1958年赴美進修,1959年任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講師,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生2:我補充一下,余光中着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白玉苦瓜》

三、朗讀吟誦

師:在二00四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上,余光中親自朗誦了這首詩,那麼,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筆下的《鄉愁》抒發的是怎樣的濃愁呢?我們來聽一下。

(播放春節晚會片段

師:那麼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感情?

生:思念家鄉

師:那麼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生:憂鬱深沉

師:透過聽你覺得讀時語速應該是什麼樣呢?

生:稍慢

師:對,憂鬱深沉的感情基調決定了我們所選擇的應該是稍慢且舒緩。

師:要讀好一首詩,不公要注意感情基調,還要把握什麼朗讀技巧?

生紛紛:語速,節奏,輕重音

師:下面老師劃分了第一節,同學們來讀一下

(課件展示第一節的節奏及輕重音)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明確:節奏:按音節或意義單位來劃分,重音:能突出對象的特點,能體現中心、突出主題,是段中的關鍵、句意的重點或情感強烈的地方,如“小小”這一個詞應讀得很重,它能體現郵票的特點,且“小小”能更襯托出濃濃的鄉愁,我在這頭語氣應提高,後一句應降低以體現思母之情

師:請同學們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組討論:以第一節爲例,劃分節奏並標出重讀音讓學生注意以下地方的正確讀法:

(課件展示:)

1)後來啊(注意“啊”與前一字連讀輕聲,不能當單字重讀)

2)大陸/在那頭(“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越慷慨之感)

生按要求做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讀一下他劃的詩,節奏停頓要誇張些,讓大家聽出你的節奏處理

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師:剛纔這位同學的節奏劃分大家聽出來了麼?(聽出來了)和你的一樣麼?(一樣)

師:和老師的節奏劃分方式也是一樣的請同學們按照以下要求自由讀一下(演示文稿展示朗讀詩歌方法)

1)把握朗讀基調(語氣、語調);

2)講究朗讀節奏;

3)注意朗讀重音;

4)調節朗讀速度;

5)投入朗讀感情(用心去讀)

生各自抑揚頓挫地吟讀

師:透過朗讀,我想大家對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領悟得更深刻了誰能給我們讀一讀呢?

生讀

師:她們讀得好麼?

生紛紛:好

標籤:教學 鄉愁 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