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裏,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記》練習題及參考答案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石潭記》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1、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本文是按遊蹤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全石爲底、潭水清澈、游魚活潑、源流曲折、環境悽清的特點。

本文按遊蹤的順序來寫: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記錄同遊者

發現小潭-“心樂之”(愉悅的心情)觀魚時——“似與遊者相樂”(愉悅的心情)觀魚後——“悽神寒骨,悄愴幽邃”(抑鬱憂傷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脫而又最終無法解脫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爲了擺脫抑鬱心情。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激起他“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透過描寫游魚、陽光、影子來側面寫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麼景物?

竹林,水聲,奇石,青樹,翠蔓

4、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瀏覽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境?(一‘樂’一‘憂’怎麼解釋?)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尋求短暫的快樂。他喜歡清脆悅耳的水聲,因而“心樂之”,觀魚時他覺得魚似與遊者相樂,心情是愉悅的;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看到小石潭悽清環境,不禁觸景傷懷,憂傷、淒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心中無比悲痛。這從“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採用了什麼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成什麼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有什麼辭格?

第一段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變換成動靜結合的寫法。辭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感到難受,或許激起作者淒涼的聯想。強調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

6、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①全石以爲底

②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③皆若空遊無所依

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爲什麼將這個無名小水潭命名爲“小石潭”?(扣住作者貶居時的心境去品析,對照文章內容分析)

答:因爲潭底都是石頭,而且文中寫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爲底”,所以將這個水潭命名爲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着意渲染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了作者被貶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貶居生活的孤悽悲涼。

9、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小石潭的水爲什麼這麼清澈?

因爲有游魚的活動,周圍樹木的保護,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爲底。

10、小石潭記中表現喜的句子有。

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

11、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裏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12、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發現小石潭的經過?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然後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再尋到小潭。

13、請說說“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一句的妙處?

正面寫了游魚,側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寫魚,對水隻字未提,但水清魚靜的優美畫面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了。

拓展資料:

小石潭記評析

[教例簡述]

這是高永祥老師的一個教例(詳見《語文教學之友》1993年第8期)。

教師的發現:文中所描繪或明或暗的景物與“小石潭”的“石”相關聯,特別是人的心境與“石”爲聯繫得更緊。

教學設計的策劃:以“石”爲線,串起對課文的閱讀理解。

教案實施:

教師: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學生甲:“全石以爲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這些句子寫了“石”。

學生乙:甲同學講的是明寫“石”的句子。我覺得“其岸勢犬牙差互”這句是暗寫“石”。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僅摹出了兩岸的形,而且描繪出了兩岸的神。

學生丙:“聞水聲,如鳴佩環”也寫了石。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發出這麼悅耳的聲音嗎?

學生丁:“悽神賽骨”也寫了“石”。我看文中的“寒骨”除了寒氣刺骨的意思處,還應有“石”冰涼刺骨的意思。

……

師: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着“石”的氣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說明這個“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悽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優傷、悲涼的心境。

[評析]

嚴格地講,上述的內容只是一個教學的片段,若以以此來處理《小石潭記》的教學,顯得比較單薄。

但教者的這種發現,這種教學設計可以引發我們深層次的聯想。

聯想之一:

教者在此教例中使用的,是一種“整體賞析”的導讀法。

此法適用於精美的短篇。其特點是或從點,或從線,或從面的角度發現課文中能夠構成一個“集合”的知識板塊,然後巧妙設計教學題,引導學生進行咀嚼、體味,從整體上去感受課文的美點及思想內容。

比如《小石潭記》,還可以牽出很多線條,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賞析。

①《小石潭記》中的“水”。

②《小石潭記》中的“動”與“靜”。

③《小石潭記》中的“對比”與“烘托”。

④《小石潭記》中的“景”與“情”。

⑤《小石潭記》中的“鏡頭”與“畫面”。

⑥《小石潭記》中的寫景短句。

⑦《小石潭記》中的“樂”與“悽”。

⑧《小石潭記》中的“清”。

聯想之二:

教師對教材有獨到的發現,是一種境界;教師在教學中若能點撥學生建立“發現”的意識,積聚“發現”的勇氣,學到“發現”的技能,則又是一種境界。教師除了引讀、講讀,還應特別注意“教讀”,特別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本領。

比如前述教例,教師若能利用些許時間,告訴學生這“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讀法叫做“整體賞析”法,且點撥給學生一些整體閱讀賞析的角度和方法,那麼,這個教例就可以稱之爲“具有畫龍點晴之妙”的好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