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蜀道難

李白《蜀道難》閱讀心得

蜀道難1.54W

導語:《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難》採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迴環反覆,讀來令人心潮激盪。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蜀道難》的讀後感及、創作背景集及作者簡介,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蜀道難》閱讀心得

【《蜀道難》讀後感一】

昨天晚上看李白詩,自打上學課本上學過幾首外,一直沒看過,結果很震憾,欣賞他的灑脫與才氣,心下想寫篇讀後感,未料有人捷足先登,寫的比俺寫的好許許多,若再寫肯定蒼白,於是抄來,第一次抄人家的東西。

“噫籲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篇開頭的一句絕叫,絕不是萎縮懦弱冷漠沉淪之徒所能寫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盪着狂濤巨瀾的李白,才能從心底油然呼來,叫板而出!

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風捲殘雲般氣魄的李白,才能讓蜀道上連天的羣峯,壁立的懸崖,洶涌的惡水,淒涼的叢林,還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氣磅礴的長軸畫卷,才能凸現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空間上難度上的極度擴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時間上的極度綿延拓展;“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這“五丁開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飛湍瀑流爭喧豗 ”的洶涌激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奇險崢嶸,這一切的一切,在詩人如椽巨筆的揮灑下,沒有一個不是突破景物常態的,沒有一個不是宏大壯闊的,沒有一個不是粗拙奇譎的,也沒有一個不是令人心動魂悸的!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百字”,正因爲情感的狂放不羈,酣暢淋漓,李白纔要一唱三嘆,迴環跌宕;正因狂放不羈,情不由己,李白才能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上天入地,才能奇特的想象,斗膽的誇張。正因爲狂放不羈,全詩才能在情感的旋律線上,在詩歌的整體氣勢上,在篇章的佈局上,大開大合,大起大落,急驟奔突;才能呈現出風馳電掣般的運動美,變幻莫測的迅疾美!才能給人以長風之出谷,雷電之驚閃,萬馬之奔騰的強烈的震撼力!

由於奔放不羈,豪邁恣肆,古樂府單一古板的句式,已遠遠適應不了李白那如長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於是,突破舊樂府的句式特點,也就成爲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長的九字句,這些長短不齊,流轉自如的句式,也只有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樣,輕重緩急地表達出詩人奔放如風,迅疾如電的豪邁情懷,才能塗抹出氣象不凡的浪漫主義的壯麗畫卷。筆力的雄渾灑脫,龍騰蛇行;語言的參差錯落,搖曳生輝,都使狂放浪漫的絕唱,平添了酣暢的流轉美,起伏的參差美和動人撼人的節奏美!

“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當李白迷醉於自己的精神家園,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圖畫時,他的“狂放”“灑脫”,可謂發揮到了極致!

《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

【《蜀道難》讀後感二】

作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清新飄逸,豪邁曠達,已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難》,就是這諸多審美對象中的一個經典。

一首《蜀道難》,不僅道盡了李白的全部人格力量,而且凸現了大氣磅礴的崇高美,演繹了迅疾變幻的運動美,奔涌出參差錯落的音韻美,真正是譜寫了一首浪漫主義的絕唱。

李白的人格力量是什麼?勿庸置疑,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自信,是“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的狂放。一個“狂”字,是他噴薄如日熱情似火的情感的體現,也是他對自己精神家園本能的執着的選擇:對“鐘鼓饌玉”的.嗤之以鼻,蔑視鄙棄,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抗爭,毅然絕棄;對祖國壯麗山河的一往情深,無比熱愛!

“噫籲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篇開頭的一句絕叫,絕不是萎縮懦弱冷漠沉淪之徒所能寫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盪着狂濤巨瀾的李白,才能從心底油然呼來,叫板而出!

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風捲殘雲般氣魄的李白,才能讓蜀道上連天的羣峯,壁立的懸崖,洶涌的惡水,淒涼的叢林,還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氣磅礴的長軸畫卷,才能凸現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空間上難度上的極度擴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時間上的極度綿延拓展;“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這“五丁開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飛湍瀑流爭喧豗 ”的洶涌激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奇險崢嶸,這一切的一切,在詩人如椽巨筆的揮灑下,沒有一個不是突破景物常態的,沒有一個不是宏大壯闊的,沒有一個不是粗拙奇譎的,也沒有一個不是令人心動魂悸的!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百字”,正因爲情感的狂放不羈,酣暢淋漓,李白纔要一唱三嘆,迴環跌宕;正因狂放不羈,情不由己,李白才能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上天入地,才能奇特的想象,斗膽的誇張。正因爲狂放不羈,全詩才能在情感的旋律線上,在詩歌的整體氣勢上,在篇章的佈局上,大開大合,大起大落,急驟奔突;才能呈現出風馳電掣般的運動美,變幻莫測的迅疾美!才能給人以長風之出谷,雷電之驚閃,萬馬之奔騰的強烈的震撼力!

由於奔放不羈,豪邁恣肆,古樂府單一古板的句式,已遠遠適應不了李白那如長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於是,突破舊樂府的句式特點,也就成爲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長的九字句,這些長短不齊,流轉自如的句式,也只有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樣,輕重緩急地表達出詩人奔放如風,迅疾如電的豪邁情懷,才能塗抹出氣象不凡的浪漫主義的壯麗畫卷。筆力的雄渾灑脫,龍騰蛇行;語言的參差錯落,搖曳生輝,都使狂放浪漫的絕唱,平添了酣暢的流轉美,起伏的參差美和動人撼人的節奏美!

“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當李白迷醉於自己的精神家園,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圖畫時,他的“狂放”“灑脫”,可謂發揮到了極致!

《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

【拓展閱讀】

創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寫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三種說法:甲、此詩係爲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爲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明顯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雖然盤剝欺壓百姓,卻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結朝中權貴,以求到長安去做京官。於是,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上一段丙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一般認爲,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於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寶元載至天寶三載)身在長安時爲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迴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爲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着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爲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