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蜀道難

李白的《蜀道難》賞析

蜀道難1.03W

《蜀道難》體現了李白詩歌中豪邁、奔放浪漫主義藝術特色,充分表現了李白思想與藝術個性。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曾這樣評論這首詩:“筆陣縱橫,如虯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詩人運用了怎樣神奇筆法?又是如何讓筆底驚雷乍起呢?以下是李白《蜀道難》賞析,歡迎閱讀。

李白的《蜀道難》賞析

李白詩篇是繼屈原辭賦之後,我國浪漫主義文學又一座高峯。他兼收百家之長,表現出無與倫比才情和傑出藝術力量。

在《蜀道難》這首詩中,詩人從古老歷史,高峻峯嶺,崎嶇山路,悲涼環境,險惡政治形勢等各個方面,淋漓盡致地描畫了蜀道之艱險,爲我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山水畫。其中,融貫全篇則是詩人高昂浪漫主義激清。在這首詩中,其藝術表現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李白筆下形象往往是個性化,具有強烈主觀感情色彩

面對美麗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觀看,而是極力熱情地讚歎。“上有六龍回首這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洄川。黃鶴欲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裏,詩人從“六龍回首”之山寫到“衝波逆折”之水,描繪出山勢之“高”“險”,又用黃鶴不得過、猿猴愁攀援從反面襯托。不難看出,即使詩人具體地描繪,卻也虛實相間,想象與誇張結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難,又爲下文做了鋪墊:面對如此險峻大山,黃鶴、猿猴都無能爲力,人又該如何?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詩人好似一個高明攝像師:開始是羣山起伏、連峯接天遠景,接着是一個枯鬆倒掛絕壁特寫,緊接着是一組快鏡頭,急流、瀑布、懸崖、轉石,從眼前飛快地閃過,耳畔是瀑布衝擊岩石發出雷鳴般聲音,使人魂飛魄動、目不暇接;使人忘卻了現實,跟隨作者徜徉於蜀道,感受蜀道奇麗風光,讓自己心跟着詩人節拍一起跳動。

二、李白詩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現實

他很少對生活過程做細緻如實描繪,而是馳騁想象於廣闊空間,穿插以歷史、神話、夢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許多表面上看來互相沒有聯繫意象,構成一幅幅動人心魄圖畫,表現跌宕起伏感情。在《蜀道難》中,詩人從古老歷史談起,插入五丁開山神話:“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兵死,然後天梯石棧鉤連。”詩人根據歷史傳說,用誇張筆墨寫出了蜀國被阻歲月之漫長和蜀道之不可逾越。接着作者又引出了五丁開山神話:“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不但突出了蜀道之艱難,而且爲古第蜀道增添了神奇色彩。在這幾句詩中,詩人思緒是遊離、漂緲,他馳騁想象於廣闊空間,穿插以歷史潮流和神話傳說,運用獨特匠心,構成了一幅幅驚心動魄圖畫,雖沒有具體寫蜀道,但那天梯、石棧相互鉤連,曲折、逶迤於高山之中遠影已依稀可見。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在這一小節中,詩人選取中心意象杜鵑鳥,而其他意象古林、月、山似乎都只爲它服務。這一組意象都極富感情色彩,使得詩人筆下景物也帶有了濃厚主觀感情色彩,表現出十分深遠意境,渲染了蜀道上空曠、蒼涼、寂寥環境氛圍。再加上絕壁上倒掛“枯鬆”,“衝波逆折”回川,“捫參歷井”青泥嶺,參天古木,叢林中飛來繞去、悲鳴“不如歸去”杜鵑鳥,這一切儘管爲我們描繪了蜀道自然景象,卻讓我們如身臨其境,意象審美功能被充分地開發出來,在視覺上自覺地組成畫面,並且這畫面來自心靈層面。讓我們隨着滿懷激情詩人,由生活實境而轉入審美情境,情緒也隨之而起伏、動盪。

三、李白詩歌誇張大膽而又易於爲人們接受,想象豐富奇特而又富有個性化

在詩中,詩人一開始就發出驚歎:“噫籲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噫”“籲”“嚱”本來是三個獨立嘆詞,詩人把它們連在一起使用,加強驚歎語氣和感情。驚歎之餘,緊接着疊用“危乎”“高哉”兩個同義詞語,突出蜀道之險峻。接下來,作者用一個極爲通俗也極誇張比喻——“上天”,來說明攀援蜀道艱難程度。“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詩人無限感慨:青泥嶺上山路是多麼曲折啊!走了一百步,就跟着山巒繞了那麼多彎。青泥嶺是多麼高啊!高得似乎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人連氣都喘不過來了,只有坐下來撫胸長嘆,哎呀,真令人膽顫心驚哪!“連峯去天不盈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都是明顯誇張,但又不失於險怪,讓人易於接受。這些大膽誇張和豐富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艱險,產生了強烈藝術感染力,使人讀後彷彿進入了神話世界,又好似置身於高山之巔。

四、迴環反覆、一唱三嘆也是本詩一個特點

詩開頭以“噫籲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驚歎,爲這首偉大樂曲奠定了基調;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也是這曲雄壯豪邁進行曲主旋律,時時迴盪在聽衆耳畔。中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主旋律在這裏第二次顯現,既迴應開頭,又領起下文,同時也渲染了環境氣氛,詩人感情也越來越激動!結尾,詩人又一次發出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在詩中三次出現,一唱三嘆,使這首雄壯進行曲主旋律時時激盪在聽衆心田,一曲終了,餘音嫋嫋,繚繞不絕,產生蕩氣迴腸藝術效果,也使整首詩讀來有一種節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