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閱讀附答案

紀昀《河中石獸》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文章意思就是要具體考慮問題,不能想當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結論。

《河中石獸》閱讀附答案

  

河中石獸

①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爲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爲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衆服爲確論。

③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④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閱讀一

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 (2分)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擊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4分)

①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數小舟,曳鐵鈀( )

③湮於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是非木柿,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水中” 、“順流下矣” ;講學家判斷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則判斷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爲 “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5.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參考答案】:

1.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擊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

2.經過 划船 埋沒 顛,通“癲”,瘋狂

3.①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河水沖走呢?

②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還多着哩, 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4.“湮於沙下,漸沉漸深” “石性堅重,沙性鬆浮” “求之於上流”

5.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常情作出主觀的判斷。

閱讀題二

1、本文選自 ,作者 是 人。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棹小舟(  ) 曳鐵鈀(  ) 湮(  ) 齧(  ) 溯流(  ) 臆斷(  )

3、 閱讀理解全文後填空。

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 ,依據是 ;講學家判斷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則判斷其在 ,是因爲 。

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閱: )

⑵棹數小舟,曳鐵鈀(棹: 曳: )

⑶湮於沙上(湮: )

⑷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齧: )

⑸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

5、理解下列句子中“爲”的不同含義:

⑴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

⑵衆服爲確論( )

⑶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 )

6、對下列句子翻譯不當的一項是 (   )

A.尋十餘里,無跡。(尋找了十多裏,也沒有石獸的蹤跡。)

B.衆服爲確論。(衆人佩服他的話,認爲是正確的.判斷。)

C.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按照老水手的說法去找,果然找到石獸在幾裏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沒有找到。)

7、翻譯下列句子。

⑴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⑵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爲坎穴。

⑶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8.用自己的話寫出下列代詞指代的內容

⑴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9.講學家和老河兵都說到了“石性堅重,沙性鬆浮”,但他們對沉在河中的石獸作出的結論是完全不同的。講學家據此得出的最終結論是___________

(A、爾輩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豈能爲暴漲攜之去?C、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老河兵的最終結論則爲_________(

A、水不能衝石;B、再轉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擲坎穴中)。

10、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注音或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門圮於河(倒塌)      B.棹數小舟(划船)

C、不亦傎乎(顛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1、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一種見解是從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認爲應在石獸落水處尋找石獸。

B、一種見解是從水暴漲衝擊石獸而走作分析,認爲應該到河的下游去尋找石獸。

C、一種見解是從石性、沙性和水衝擊角度作綜合分析,認爲應到獸落水的上游去尋石獸。

D、三種見解都是正確的,只不過實踐更重要。

12、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找出文中說明這個道理的原句。

參考答案

1、《閱微草堂筆記》、紀昀、清

2、略

3、河水的下游;順流而下;埋沒在河沙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河的上游;石性堅重,沙性鬆浮……遂反溯流逆上矣。(意近即可)

4、⑴經歷⑵船槳,這裏意爲劃、搖;拖着⑶埋沒⑷本義是咬,這裏是衝擊的意思⑸只

5、略 6、B 7、略 8、⑴指講學家所說的話⑵代石獸

9、CB

10、C

11、D

標籤:石獸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