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勸學

勸學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勸學2.1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勸學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和掌握文言詞類和句式現象;

2、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對比論證的行文方式;

3、瞭解荀況關於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以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麼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麼內在聯繫?

2、本文的比喻論證有何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本文

由先秦文學談百家爭鳴;綜合上節課所講《秋水》一文莊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趙國人。一生主要從事學術活動;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勝天;

3、人性惡,重視教育。

其思想主要體現有《荀子》一書,被郭沫若稱爲先秦散文四大臺柱之一。其文渾厚,邏輯嚴密。

三、解題

勸,即勸勉,鼓勵。

四、誦讀第一段

1、誦讀的準確。先劃分節奏,糾正字音;

2、學生朗讀第一段;

3、學生歸納其中的詞類現象,文言句式;老師指導;

4、指名學生口譯第一節;

5、文理分析:

⑴ 本節的觀點是什麼?

⑵ 作者採取什麼方法,如何論證觀點的?

⑶ 比喻論證,其中的本體,喻體各是什麼?如何理解喻意?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 這一節作者從學習的哪個層而來勸學的。

五、誦讀第二節

1、主要步驟同上(第一節);

2、文理分析:

⑴ 本節的論點是什麼?

⑵ 此節作者依然採取比喻論證,馬上一節不同的是,他採取了一組比喻。

討論:分析、歸納這些比喻論證中的本、喻體及內涵。

⑶ 此節的第一句有內容上如何理解?在結構上起到怎樣作用?

⑷ 這一節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六、誦讀第三節

1、主要步驟同上;

2、文理分析:

⑴ 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⑵ 第一次運用比喻論證,分析其此喻意,這一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證的?

⑶ 第二層除了喻證還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這一句側重哪個角度的對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捨,這一句側重哪個方面的對比?

⑷ 最後一層內容如何理解?

⑸ 這一節側重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七、全體學生一齊朗讀本文

八、《勸學》是節選,結合本文,拓展思維。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樣的思想

九、結合上面的討論,進一步思考:比喻論證有怎樣的作用

十、作業佈置

1、背誦全文;

2、完成教師佈置的練習題

【附板書設定】

一、學不可以已

1、透過學習,可超越前人(橫向);

2、透過學習,可提高自身(縱向);

3、總結:只要學習,必有進步,甚至知明而行無過。

──學習的意義

二、學習要善假於物

1、過渡:承上啓下;

2、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必須

1、善於積累:正、反;

2、持之以恆:主觀、客觀;

3、用心專一。

──學習的態度、精神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孟、推、剪”等8個字,會寫“母、淚、孩”等7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能力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演一演。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恆,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恆的道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文錄音、收集關於孟子的'資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學方法:講授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師述: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和我們平時不大一樣的課文,它就是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1、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讀準字音。

2、師範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啓發學生認識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的不同之處,初步感知劇本的特點。)

三、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

2、形近字比較:黨——堂稚——推繼——斷桃——逃

3、加一加:前——剪子——孟口——呆

4、強調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四、寫字教學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範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故事匯入

以“孟母三遷”的故事匯入。孟母是一位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而又講究教育方法的母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個關於孟母教子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

孟母聽了孟子的話,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

孟子聽了孟母的話,心裏想些什麼?說了些什麼?他以後會怎麼做?

3、全班彙報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

1、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重點指導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係,聯繫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用什麼語氣。

可把課文分爲三個情節:孟子逃學——孟母斷織——孟子悔悟。並確定對話的基調:母詢問、兒作答;母斷織、兒驚訝;母述因、兒悔悟。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

要注意括號內的提示。

3、全班彙報表演。

四、分角色演課本劇。

五、擴展練習

收集孟子的故事並講給同學聽。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能理解課文內容大意,並背誦全文。

2、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

3、品味人物對話並說出透過對話表現人物特點的作用。

4、領悟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品味對話並說出其中表現人物形象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1、匯入:

同學們喜歡看《三國演義》嗎?知道孫權、呂蒙、魯肅是怎樣的人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資治通鑑》裏的一則關於品蒙讀書的故事。(板書課題)

2、學生自讀題解,畫出其中介紹《資治通鑑》和司馬光的文字。

3、翻譯課文:

⑴ 齊讀課文。

⑵ 對照註解,自行翻譯課文。

⑶ 根據你對下列詞語所處的上下文內容大意(語境)的理解,揣摩其含義(板書)。

初 謂 豈 邪 掌 但 耳 熟若 就 遂

①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② 全班討論翻譯課文

5、分角色朗讀:

① 先同桌練習

② 再請三位同學朗讀

③ 討論

孫權: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親心、期望,語重心長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魯肅:情不自禁的讚歎,十分驚奇的神態。

呂蒙:頗爲自得的神態,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6、小結: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呂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他們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7、質疑問難

8、鞏固拓展:

① 試背課文(比賽)

② 呂蒙讀書迅速長進對你有什麼啓示?

全班討論

9、作業

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積累文字中的重點實詞、掌握幾個虛詞的用法。

二、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探討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善於探究的良好思維習慣。

三、情感目標:認識學習對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意義,並在學習過程中踐行“積累”“恆心”“專注”的優秀求學品質。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繫,使文中論述的道理深入學生內心並使之身體力行。

【教具、學具準備】

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教學設想】

本文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個專題展開。同時,《勸學》也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後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積累文言知識,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語句章法是教學設計中所考慮的另一重點。所採用的教學方式以指引學生樂於親近文言文爲原則,以探究、合作爲途徑,所以生生合作,師生互動,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是這篇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

【教學過程】

預習提綱:

1、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把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在預習筆記上。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每個人都渴望成爲一個有知識的人,每個人都渴望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提高修養的途徑又是什麼呢?答案有一個,就是學習。其實,學會學習也是一種學習,優秀的學習品質本身就是一種修養。相信兩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勸學》會對我們學會學習和培養我們的學習品質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修養有所啓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荀子簡介:

1、學生讀註釋。

2、教師補充:荀子,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國、秦國、楚國,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惡”的觀點,但強調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性中的“惡”,因此,他特別重視人的學習,重視教育的作用。

課文賞析: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提示學生注意老師發音、重讀、斷句。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

3、三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適時點撥,對學生讀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時鼓勵(可以帶頭鼓掌),以營造一種感情朗讀的氛圍。

二、小組合作,解決疑難:

1、學生根據預習筆記,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合作解決。

2、教師在課堂巡迴,可適當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對小組內爭論不定的問題給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時以引導、點撥爲主,不宜直接明確“答案”,以免影響學生討論的積極。

勸學教案 篇5

【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鑑》,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爲: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爲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爲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識記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⑵ 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⑶ 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能力目標

⑴ 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對話描寫,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徵。

⑵ 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3、德育目標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勉勵同學要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4、教學重點:

⑴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⑵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爲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可聽讀、齊讀、思讀、分角色讀等。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爲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習慣,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4、競賽法。進行快速背誦競賽,激發學生的趕超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一文,文章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衆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二、題目、作家作品簡介

1、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 ,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2、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由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⑴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⑵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三、初讀課文,正音正字

1、範讀。《孫權勸學》究竟怎樣勸呂蒙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2、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四、譯讀課文,積累詞句,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1、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瞭解歷史。

2、理解下列成語並學會運用。

吳下阿蒙:吳下,指吳縣,現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張已榮升爲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經過刻苦學習,小海的成績突飛猛進,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3、理解下列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麼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4、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口譯課文,標出問題,小組探討,理清結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五、情景再現,表演課文內容,評價表演

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課文,儘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可進行合理的想象。

讓學生分小組表演,再抽一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認真觀看,準備評價表演。

2、評價表演。從表演有沒有把握好人物語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來評價。

⑴ 評價演員孫權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有以下幾項。

Ⅰ “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Ⅱ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應該怎樣表達?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Ⅲ “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應該怎樣表達?

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⑵ 人物形象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孫權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點撥:孫權的這番勸言,先揭示學習的必要性,再說學習的目的、方法,然後揭示學習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評,最後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表現出他的善勸。)

⑵ 評價演員呂蒙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的有: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得、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② 人物形象

虛心受教,善於學習。

⑶ 評價魯肅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六、背讀課文,體驗反思,總結全文

本文透過寫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

七、延伸遷移

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呂蒙:當塗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八、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 蒙辭以軍中多務( )

⑵ 但當涉獵( )

⑶ 見往事耳( )

⑷ 即更刮目相待( )

2、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⑴ 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

⑵ 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語言運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經過學習,呂蒙感嘆道“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在你的周圍,你的朋友、同學、兄弟姐妹等等,他(她)們中有人發生變化嗎?請將這一變化寫出來。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故事性很強,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透過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氣氛相當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