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沁園春

實用的教案沁園春長沙3篇

沁園春8.73K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案沁園春長沙3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教案沁園春長沙3篇

教案沁園春長沙 篇1

一、教學目標

透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想,實現“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已的看法並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方法,並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重、難點)

2。瞭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重點)

3。指導學生掌握鑑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難點)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對於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九霄。(老而彌堅)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橘舸遒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點明瞭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要點:“擊”透出猛、勁;“翔”突出輕、快。這遠比用“飛”與“遊”好得多。

3、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徵:萬類霜天競自由。

4、面對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麼?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5、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爲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6、問題:上、下闋的最後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爲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爲反問,迴應前文。

(四)結合《沁園春?雪》,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詞知識。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問題:仔細分析這兩首詞,談一談它們在結構上有什麼相似點?

明確:字數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後段十二句。一般呈現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五)小結、作業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從本首詞中悟得一些,並能給你們的生活一點幫助,中那將是一大幸事。

請仔細誦讀本詞,並能熟練背誦。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教案沁園春長沙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寫作背景,進一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透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感受毛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爲己任”的偉大抱負。

教學重難點:

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歌的大致含義。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詞、短語的妙用。

3、賞讀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爲己任”的偉大抱負,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毛來。

課時安: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卡片:詞的體裁方面的知識(幻燈片)

(1)釋義: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2)名稱:初起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後來也稱作“樂府”(如《東坡樂府》)“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詩餘”(如南宋何士信編的《草堂詩餘》)等。

(3)特點: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如《滿江紅》、《沁園春》等,詞牌規定着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牌原是曲譜的名稱,樂曲失傳後,就成了詞的形式格律的標誌。詞牌和詞的內容並無必然聯繫。有的詞在詞牌的下面另立標題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題或作者寫作的緣由,如毛的《卜算子》下有標題“詠梅”,又有“小序”,“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用來進一步說明寫作意圖。

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闕(曲)或一片。一首由兩片構成的詞,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啓下及過渡轉折連結兩片的作用,稱爲“過片”或“過變”

(4)分類:詞從字數上可分爲小令、中調和長調,有人認爲:五十八字以內爲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爲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爲長調;詞從片數上可分爲單調、雙調、三疊、四疊;詞從風格上可分爲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關、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二、匯入

我們初中學過一首寫秋天非常有名的詩歌,它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讓我們齊聲回憶背誦一下這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詞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楚辭》裏說:“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賈島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杜甫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徐再思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其它的還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風急天高猿嘯衰”、“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詩中的秋天多是萬木凋零的頹敗蕭索景象,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它就是毛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三、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幻燈片)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羣”“壽明星”。“沁園”相傳爲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後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長沙是詞的題目。這是一首登臨詩,屬登山臨水,寫景抒情之作。

2.寫作背景簡介(幻燈片)

這首詞寫於1925年,當時農xx動正在全國開展,這一年的10月份,毛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農xx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表達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高遠志向和豪邁情懷。

四、整體感知

【活動】 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在讀的時候請大家注意有關字詞的讀音,看看自己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

【正音】 舸 闊 遒 遏

透過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這種誦讀,我們就稱爲“瞭解性誦讀”。(幻燈片:一、瞭解性的誦讀)

【活動】接下來,請同學們進行“理解性的誦讀”,所謂“理解性的誦讀”也就是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對照課文的註釋,還可以檢視工具書,看看詞中的哪些語句我們已經理解了,哪些語句還沒有理解,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舉手詢問,在讀懂的基礎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頓和語序。下面自己小聲地進行理解性誦讀。(幻燈片:二、理解性的誦讀)

【難詞釋義】 糞土:意動用法,把……看做糞土;崢嶸: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體研習課文

理解性的誦讀只是要求同學們掌握詩詞字面上的含義,但是要深入體會詩歌的深層的含義,還要進行“評賞性的誦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鑑賞《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幻燈片:三、評賞性的誦讀)

(一)上闕

【提問】這首詞在詞裏面是屬於長調,全詞分上下兩闕(板書:上闋,下闋)先看上闋,上闋主要寫了什麼?大致可以分爲幾個層次?請在書上標明。

【明確】上闋側重寫景,主要是描繪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板書:描繪湘江秋色),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前三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後面三句。

1.第一層

【提問】 朗讀前三句並口頭翻譯,思考這三句語序和現代漢語的語序是否相同,爲什麼不同。

【明確】在秋天,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顛倒了,這樣做是爲了適應格律的需要。

【小結】這首詞一開篇作者就從實處落筆,圍繞一個“立”字,交代了人物、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氣氛。(板書:立——人、時、地、境)

2.第二層

【提問】 看第二層,中間的七句,請同學們具體朗讀。詩人立於橘子洲頭,看到了什麼?

【明確】紅遍萬山的樹葉,清澈見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詩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板書: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圖裏面,作者具體描繪了山(林)江(舸)天(鷹)水(魚)(板書:山林、江舸、天鷹、水魚)還有自然界的外物。(板書:自然界、萬類)

【提問】 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麼特點?

【明確】(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遠近相間;萬山、層林、江面、百舸、雄鷹等都是具體的景物描寫,萬類是對自然景物的概括,這是由具體到概括。景物描寫遠近相間,由具體到概括,層次井然。(板書:層次)大家在今後寫景的時候也要注意層次。

(2)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山、林,都是靜態的景,而百舸爭流,雄鷹在翱翔,游魚在自由自在的遊動,這些都是動態的描寫,所以第二個特點是動靜交錯。(板書:動靜)

(3)畫面色彩鮮明,山是紅的,水是綠的,帆是白的,天是藍的,色彩非常鮮明。(板書:色彩)

【小結】作者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紅綠相襯,對照鮮明。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要注意角度、動靜、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提問】這幅秋景圖爲什麼能夠描繪得如此的開闊,如此的生機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繪色繪形,還得力於詞語的恰當運用,也就是古人講究的煉字,也就是對語言的錘鍊,古典詩詞,詩人詞人很講究煉字,古代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請同學們說說這部分裏面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裏。

【明確】遍:紅得全面,寫出了紅之廣;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綠就綠得徹底寫出了綠的程度、色彩的濃豔和神韻;擊:寫出了雄鷹一飛沖天,搏擊風雨的矯健有力;翔:本是鳥的飛翔,魚的飛翔說明魚在水裏自由自在,寫出了游魚動作的輕快自如;競:寫出了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寫得非常細膩和生動,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萬山紅了,漫江碧綠,百舸漂流,鷹飛長空,魚游水底,萬類霜天很自由。就遠不如這些字神韻飛動。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爲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氣氛。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領字的作用。(板書:領字)所謂領字,也就是有統領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詩詞當中,某一個字的用法,從文意上來看,不僅管着這句話,而且還管着下面的若干句話,在古典詩詞當中領字大多數是動詞,如,“望長城內外”,“惜秦皇漢武”,“看萬山紅遍”,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有時候也用副詞、連詞或者介詞,如,“恰同學少年”,就是副詞。

那麼領字到底統領到什麼地方呢?要根據文意來看,就“沁園春”而言,一般情況下,上闋統領七句,“看”一直統領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下闋統領七句,一直統領到“揮斥方遒”。

瞭解領字的作用是爲了更好地誦讀,在誦讀的時候讀到領字,要把這個字突出,語氣要加重,節奏要適當的延長,和後面的語句形成停頓。所以有人又把這個領字叫做“一字頓”。另外,領字後面的幾句語勢要貫通,要一氣呵成。

【活動】 生試着讀這七句話。

3.第三層

【提問】 面對着這壯麗的秋色,詩人有什麼感受呢?看上闋的最後三句。一齊朗讀。

【明確】所謂“悵寥廓”,就是懷着悵恨的心情,所謂“寥廓”,就是面對着廣闊無邊的宇宙,“問蒼茫大地”,就是不禁要問,這蒼蒼茫茫的的大地,該由誰來主宰升降沉浮呢?這三句從手法上來看,不是寫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對着這種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觸景生情,感慨頓生,從內容上來看,這一悵一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深切的思慮,以及整頓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結】 上片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並且由景而自然地抒發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活動】 連起來朗讀。

(二)下闕

【引入】壯麗的秋景不僅引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思考,還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詞的下闋,作者透過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形象地概括青年學子當年的戰鬥風貌和豪邁的氣概。那麼作者爲什麼要寫對往事的回憶呢?這主要是藝術地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闋仍然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開頭兩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最後三句。

1.第一層

先看第一層,作者說當年和胡書恆、蔡和森等許多革命戰友攜手結伴而來,那時候的歲月是多麼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崢嶸歲月稠”幾個字,這是一種概括的回憶。

2.第二層

【提問】 第二層是中間七句,是具體的回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同學少年時候的崢嶸歲月呢?先讀一下,同桌討論。

【明確】下闋主要寫學子議政的一些情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翻譯出來就是: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有爲,這是寫青年學子的精神風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寫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或者說是寫青年學子對祖國命運的關心,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和對軍閥官僚的蔑視。

【小結】第二層作者寫具體的回憶,寫青年學子議政的情景,語言很平實,但是具有強烈的動作性,我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可以想見,當年青年學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視權歸,豪情萬丈的英姿。

【活動】 一起讀。提示:糞土當年萬戶侯,要讀出蔑視的情感來。

3.第三層

【提問】第三層是典型的回憶。這個典型的回憶突出了一個特寫鏡頭,寫當年青年學子在湘江游泳,擊水湘江的情景。這一層,以青年學子搏擊風浪,力能遏舟的矯健身姿,進一步強化了學子的形象,我們從這羣青年學子浪遏飛舟的情景裏面,可以看到,他們是一羣胸懷寬廣,思慮深沉而又氣勢如虹的革命青年。作者爲什麼要寫這個特寫鏡頭呢?

【明確】 這句話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主沉浮的,將是這樣一些革命青年,從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闋的深切思慮。

【活動】 把下闋連起來讀。

六、課堂小結

透過剛纔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詞,上下兩闋結構是相當緊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問,由問到憶,然後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步步深入,抒情和議論結合得很緊密,前後照應,使得上下片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七、深化總結

1.背誦

剛纔我們一起評賞了這首詞,下面我想請同學們在理解評賞的基礎上進行古典詩歌的誦讀第四步,叫記憶性的誦讀(幻燈片:四、記憶性的誦讀)。所謂記憶性的誦讀,就是要求同學們能夠根據板書的內容默想、回味課文的內容,進一步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一邊讀,一邊想,課堂上爭取能夠背誦。

【活動】 一起讀,一起看,看誰背得快,背得熟。齊背。同桌之間互背,請你給它評分。

2.結束語、作業

學習詩詞重點在於誦讀,如何進行誦讀,今天我介紹了四種誦讀的方法,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誦讀水平,還不夠,還要把這種東西轉化成爲能力,進行遷移性的誦讀,所謂遷移性的誦讀,就是這一課老師講了我們讀懂了,我們自己能不能按照了解性的誦讀,理解性的誦讀,評賞性的誦讀,記憶性的誦讀,也來自己讀一讀老師沒有講過的課文呢?

古典詩詞的閱讀,要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還要學會把自己讀了以後的感受寫出來,因此寫一個小作文,就是寫一篇文藝評論,題目就叫《我讀<沁園春·長沙>》。

教案沁園春長沙 篇3

【教學目標】

透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想,實現“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已的看法並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方法,並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一、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重、難點)

二、瞭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重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鑑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難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對於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九霄。(老而彌堅)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點明瞭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

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標籤:教案 沁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