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木蘭詩

談《木蘭詩》的文化意蘊

木蘭詩1.02W

《木蘭詩》是一篇樂府詩篇,詩中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談《木蘭詩》的文化意蘊

  談《木蘭詩》的文化意蘊

素有“樂府雙壁”之稱的《木蘭詩》歷來爲人們所傳誦。作爲北朝時期的一首民歌,它透過直言敘述並結合鋪排、象聲、懸念等手法的運用,突出了木蘭這一真實感人的女英雄形象。其語言樸實,情真意切,也因此作爲經典篇目被中學語文教材所選錄,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十課,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十四課。

《木蘭詩》最早見於陳朝釋智匠編選的《古今樂錄》,詩中稱天子爲“可汗”,並且有“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等語,可以確定其產生地域在北方。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北朝入主中原已成主流,遊牧文明受到農業文明的強烈衝擊,並最終爲中原文化所同化。就《木蘭詩》而言,“木蘭當戶織”正是中國封建社會流俗“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真實反映,“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女性之特點。更進一步說,木蘭替父從軍所體現的對父母的孝敬與敬愛之情,實爲中國傳統文化之孝道精神。

那麼,木蘭的孝心僅僅是從“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中來印證?縱觀這首詩的開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筆者認爲,此纔是木蘭孝心的基礎,尤其是“唧唧”一詞,實爲出筆不凡。對這一詞的解釋研究有很多,較多的說法集中在“嘆息聲”和“蟲鳴聲”,作“織機聲”解的聲音倒顯得微弱些。筆者擬從透視文字文化的角度對其作出一些探析,以此作爲木蘭真實感人的孝女形象的一個佐證。

作爲一首敘事詩,《木蘭詩》不同於寫景、抒情詩注重意境的營造和情感的表達,它是透過對事件平實的敘述,達到刻畫人物形象的目的。《木蘭詩》從一開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中就把一個辛勤勞作的女性形象真實地展現在大家面前,織機聲此起彼伏,連續不斷,那是木蘭正當戶織造。這裏“唧唧”作織機聲解,再自然不過。那麼,木蘭爲什麼要不停地織布呢?僅從《木蘭詩》來看,即便處於尚武風俗極盛的北朝,鮮卑民族也早已漢化,中原傳統之道德精神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木蘭英雄品格的背後始終不失“木蘭是女郎”的性別特點。天性勤勞善良,孝敬父母,體貼弟妹,賢惠持家,是木蘭品質精神的首要內涵。結合下文“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可知,作爲家中的長女,儘可能多的分擔家務、補貼家用是木蘭義不容辭的責任。木蘭天天織布,爲得是讓家人穿上更多新衣服,其道德責任的色彩更加凸顯。從這一層面講,“唧唧復唧唧”實爲濃墨重彩的一筆。緊接着的“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情境意味突然有了很大的.轉變,不停地織布的木蘭爲何現在停止了勞作而只是哀聲嘆息?結合下文,不難看出,木蘭正爲徵兵的事情憂思不已,平時忙碌地織布如今已無心繼續,只有嘆息不斷,前後強烈的對比,足見憂思之盛。“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這兩問兩答,問的真切,答的平靜,木蘭的沉穩性格可見一斑。如此穩重的女子還是禁不住要嘆息,可見從軍是多麼艱難。然而木蘭並不是怕從軍之苦,而是愁於自己離家之後,家中老弱無人照顧。由此,從“唧唧復唧唧”到“唯聞女嘆息”,以至後面的“從此替爺徵”,都高度體現木蘭對父母的孝心,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真實寫照。

因此,對於“唧唧”一詞的理解,從文字文化的角度作“織機聲”解,更爲貼切。否定“織機聲”而解作“嘆息聲”主要出於兩種考慮。一是說“唧唧”與“不聞機杼聲”相矛盾,筆者認爲這樣的編排非但不矛盾,反而前後相續,更加自然,從木蘭的織布狀況所反映出來的前後變化才更突出木蘭形象的真實感人。二是從歷史典籍中對“唧唧”做出“嘆息聲”的考證,透過比較發現,那些典籍中“唧唧”的運用皆是《木蘭詩》產生年代之後的作品,這種脫離文字語境的單純解說不足以印證其真實性。還有“蟲鳴聲”一說則是從詩歌意境營造的角度來加以論說。筆者認爲對於氣氛的渲染,解作“織機聲”已經突出運用了象聲、懸念等手法,這樣對於刻畫人物性格已達到了極佳的效果。對於木蘭形象核心精神的凸顯,“織機聲”是樸實而又動人的。

基於此,筆者認爲一篇好的文學作品是作爲一種文化的存在,與人類的生活有着內在的一致性。在學習過程中,實爲一種聯繫生活品味文化精神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動情動容,獲得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世英,陳斌.“唧唧”當指“嘆息聲”[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4,(1).

[2]鄔永輝.《木蘭詩》中木蘭承載的文化意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7).

[3]崔慶莉.對“唧唧復唧唧”的質疑[J].現代語文,2006,(6).

[4]李秋.“唧唧復唧唧”之辨析[J].湘南學院學報,2013,(1).

[5]張文庫.《木蘭詩》“唧唧”註釋商榷[J].語文學刊,2014,(7).

[6]楊正猛.“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註釋商榷[J].語文教學通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