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陋室銘

關於陋室銘的作品鑑賞

陋室銘3.03W

【閱讀鑑賞1】

關於陋室銘的作品鑑賞

1—3句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爲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爲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4—7句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覆思考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衝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接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覆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並將其刻於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麼“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麼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裏(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麼呢?我劉禹錫在哪裏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兩句同樣延續了“比”的手法,只不過由類比變成了反向的對比。

如果說本文的1~3句是一種鋪墊,那麼4~7句則進入了真正的對抗。作者以詩一般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的錚錚傲骨,同時,也對勢利小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8—9句

結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聖人肯定的操守來規範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爲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爲最高道德標準的,孔聖人的肯定,也就爲他道德品質的論注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聖人言作爲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爲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閒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楊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合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閱讀鑑賞2】

課文是作者貶至和州時所作的一篇駢文。作者透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從“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銘頌,是因爲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從寫法上看,本層運用了類比的方法,將名山、靈水與“陋室”相提並論,強調“陋室”也有“名”“靈”的性質,起筆不落俗套。“德馨”一詞統領全篇,爲全文之“睛”。

第二層“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寫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先寫環境的清幽、雅緻:“苔痕上階綠”說明來的人少,“草色入簾青”說明庭草不除,渲染了恬靜的氣氛,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接着寫室中人:來往的都是志同道合的“鴻儒”;最後寫室中事:實寫“調素琴,閱金經”,虛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虛實結合,表現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這一層扣緊“惟吾德馨”,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來寫,突出了作者的美德。

第三層從“南陽諸葛廬”到“何陋之有”。總結上文,照應開頭,說明“陋室不陋”。“廬”“亭”是古代賢者諸葛亮、揚子云的居室,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賢者爲榜樣的志向及抱負。全文以反詰句作結,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本文在抒發身居陋室,壯志彌堅的情懷時,運用了“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如開頭言山、水的時間是“比、興”;描述陋室環境及室內生活時用了“賦”的寫法。此外,作者引用典故,運用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方法,從多個角度昇華了馨香的品德和高潔的志向。

標籤:鑑賞 陋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