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離騷

高二語文《離騷》說課稿

離騷3.31W

高二語文《離騷》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 號考生。

高二語文《離騷》說課稿

現在開始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離騷》,作者屈原。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剖析本課。

《離騷》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的五彩夢。而本文正是一首撼人心魄的政治抒情詩,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高尚情操。學習本文有助於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和精神陶冶。本課計劃用時2課時,我現在說的是第1課時。

高二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古文鑑賞能力,但要理解時代久遠、語言獨特的楚辭作品,仍存在困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立本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積累有關屈原和《離騷》的文學常識;

2.過程與方法——透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文章基調,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爲:疏通字詞,理解情感。教學難點爲:比喻、對偶的表達效果。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將採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採用朗讀、圈點、批註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

爲實現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

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擬定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匯入,用時約3分鐘。

余光中曾寫下這樣一首詩:“烈士的終站就是詩人的起點?昔日你問天,今日我問河。而河不答,只悲風吹來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羅。你彷彿在前面引路,帶我們去追古遠的芬芳。”大家知道這寫的是哪一位詩人嗎?明確:屈原。順勢匯入新課。

第二環節: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三步展開。

1.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結合導學案,疏通文意,將生字詞落到實處。

2.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視頻,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把握節奏,體會作者感情。

3.整體感知。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幾部分內容?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前三段爲第一層,自敘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但不願同流合污;後三段爲第二層,表現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

第三環節: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兩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字。學生默讀、圈畫出表現作者高尚品質和愛國情懷的句子。小組交流討論,選派代表發言。學生可能會找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抒發了憂國憂民之情,“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表達了不同流合污之志,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則體現了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2.以情促讀,探究文字。《離騷》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後人將其與《詩經》並稱“風騷”。採用齊讀、領讀等方式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文章特色,引導學生從想象、比喻、對偶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四環節:拓展昇華,用時約5分鐘。

給學生1-2分鐘的時間消化吸收本節課的內容。

詩人以熾熱的情感、堅定的意志,追求完美的政治,追尋崇高的人格,身處逆境,不改初心,爲了理想至死不渝,閃耀着理想主義的光芒,蘊含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學習本文你有怎樣的體會?結合本單元的主題“人生的五彩夢”,談談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暢所欲言。

整堂課,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問題爲導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課前預設,並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利用工具書,結合語境,梳理《離騷》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做成知識卡片。

2.以“寄語人生”爲標題寫一首詩歌,謄寫工整後在班內交流。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後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二語文《離騷》說課稿2

一.關於教材: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兩千年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它是高中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冊第一單元(古典詩歌)的第二篇。該單元所選中國古代古體詩8首,其中《詩經》中3首,漢魏晉五言詩3首,《孔雀東南飛》並序以及《離騷》節選。在該單元中,《離騷》節選佔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爲代表的楚辭是繼北方黃河流域出現《詩經》之後,在南方長江流域出現的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新詩體,其本身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辭作品,尤其是屈原的《離騷》從詞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鮮明,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從作品的內容看,《離騷》是一首規模宏偉的政治抒情長詩,全詩373句2400餘字,既具有詩人自傳的性質,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義成分,整首詩歌感情迴環激盪,撼人心魄。課文節選了長詩的第一節,內容主要是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爲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二.關於教學方法結合作品特點

按照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在古典詩歌方面閱讀能力的要求,我把《離騷》節選的教學目的確定爲以下兩點

一是瞭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是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評價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高中二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詩歌的評價能力,但對於時代久遠的楚辭作品,評價的前提――讀懂詩歌的內容方面,仍存在困難,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特點,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鑑賞重要的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關鍵詞句的疏通。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教材特點和麪臨的具體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

具體教學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預習。要求學生課下預習,早讀檢查(內容包括:A作家作品;B寫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逐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將分兩課時進行,把教學難點,即詞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課時中,把教學重點,即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課時,以確保學生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第一課時:誦讀、討論相結合;第二課時:討論、訓練爲主。

三.關於學法指導: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篇課文儘管難度較大,尤其是語言方面的障礙較大,但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上,仍以教師的引導爲主,透過切合實際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

2.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由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們華亭一中的具體情況是:高中學生中城鎮多農村少,礦區學生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必須加強督促。

3.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積累,猶如堆沙一樣,一層一層的積澱。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強調,並做好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匯入和課後作業均要體現教師的這一教學思想。

4.課文的背誦方面,教師要充分把握楚辭的語言特點,比如楚辭作品,包括《離騷》,兩句一節,大量使用語音詞“兮”以表達情感,調整節奏等特徵,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特點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四.關於課堂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1.匯入要求學生列舉自己掌握的《詩經》和《離騷》中的名句。明確我國文學“風騷”並舉。

2.感知、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課文註釋,力求自己動手疏通詞句

第一步,範讀——讓學生耳順。教師範讀,學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誦讀——讓學生口順。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情感和節奏,逐步積澱語。

第三步,解難、疏通。這首詩古奧難懂,應當先掃除語言文字障礙,然後再欣賞詩句。課文註釋較爲詳細,而且句句有翻譯,這對學生讀懂詩作是一大幫助。但學生在自習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可以提出討論,老師作一些點撥。

第四步,課堂練習。可讓學生嘗試背誦課文,並動手默寫,記清楚難寫難讀的字。

第二課時

第一步,鑑賞課文。透過引導學生欣賞藝術手法和可感可觸的藝術形象,理解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詩歌的藝術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比喻用法,使全詩的形象化特點非常鮮明。另外,每兩句都有“兮”字做停頓,抒情性也非常鮮明。(這一點對背誦的指導非常有用)

2.分析詩中屈原形象。

3.欣賞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課文節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丁詩人的憂傷心事、高尚情操、純潔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惡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進一步指導背誦前6節。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字句含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讀之後,獲得了良好的語感再背誦。可以創設競賽氛圍,看誰背誦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賞析屈原名句,諸如——

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附:第二課時板書設計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美麗華彩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憂國憂民,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

嫉惡如仇,鄙視羣小

實現理想,不懼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