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離騷

文言文《離騷》教學設計

離騷2.9W

一、課文悟讀

文言文《離騷》教學設計

屈原,作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其英名和詩作千古流芳、萬代傳誦。其人、其文同在中國和世界人格和文學的境地樹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豐碑。其抒發情懷、敘寫心境的長詩《離騷》當是其中最有影響、最具說服力的明證。

高陽苗裔、伯庸後人,孟陬庚寅,從天而降;皇賜之名正則,授之字靈均。像屈原這樣集天地靈秀於一身的天才人物,世上可謂稀而又少。然而,即便是一顆璀璨無比的星斗,落入污穢遍地的骯髒環境中,也難彰其美。一個愛國愛民的王室重臣,卻因哀民生之多艱進諫昏庸無能的楚懷王,落了個朝誶而夕替的可悲結局。令人痛惜!

正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所述: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由此可見其行文的背景及感情的基調。課文節選的這一部分是《離騷》的主體,也是它的精華。從中,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一位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或憂鬱悲哀或仰天長嘯或低頭苦吟的詩人形象;彷彿可以想像到陰霾蔽日、黑雲壓城的險惡環境,彷彿可以感受到這樣的環境裏苦吟詩人熱血的衝涌、脈搏的跳動;彷彿可以諦聽到使人悲鬱感懷、哀國哀民的無奈嘆息;彷彿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他熱愛祖國、關注民生、關心民衆的真實寫照;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他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錚錚誓言;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是他恪守清白、保全節操的有力吶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是他堅守志向、忠貞不移的堅定信念凡此種種,都足以使我們對這位千古詩聖讚歎不已,敬仰有加。詩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堅定的,節操是清白的,才華是橫溢的,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環境中或許只能遭遇不幸,這是詩人的悲哀,更是歷史的悲哀。但詩人卻能在那樣的悲哀中堅守着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的信念。令人歎服!

願我們都能從詩人的經歷與文字中學會正直,學會堅韌,學會寧死不屈,學會無怨無悔。

二、亮點探究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此句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境界?

探究學習:一個愛國詩人,關心國運,關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繫。但在那個時代裏,人民的生活艱難悲慘,不能不使詩人哀嘆不已,傷感有加。作爲一個幾遭貶抑的封建士大夫,卻只能仰天長嘆,掩面哭泣。

2、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一位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的.俊傑,當是國家的棟樑之材,卻爲何朝誶而夕替?

探究學習:德才兼備,一心爲國,直言進諫,據理力爭,卻幾遭讒陷,多次流放。可見當時王室的黑暗,國君的昏庸。

3、如何理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一句的思想內涵?在後文中,哪些地方還體現了作者的這種思想?

探究學習:堅守正直,恪守高潔,一心向善,九死未悔,這是屈原人格的寫照,也是他爲人處世的原則。這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一文中有最好的註腳,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便是最好的明證。

在後文中,體現作者這種思想的句子還有: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之信芳。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爲常。雖體解餘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等。

4、詩中的鷙鳥方圜各指代什麼,這種寫法有何好處?除此之外,本詩還有沒有用到這種寫法的句子?試找出來,加以分析。

探究學習:鷙是雄鷹,鳥是凡鳥,它們分別比喻君子和小人;方是方枘,圜是圓鑿,比喻根本不相同的兩種人。這樣寫,既增加了詩歌的文學色彩,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給讀者以較深刻的印象。這種寫法,在本詩乃至屈原的所有詩中都有不同程度地運用。諸如本詩中的蕙蛾眉蘭皋椒丘芰荷芙蓉芳繁飾等均比喻高尚的節操、美好的品行、崇高的理想;而衆女澤等則比喻小人,骯髒污穢的東西。這種寫法,形象鮮明,情感意識強烈,使詩歌充滿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三、選題設計

1、屈原人格之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屈原,不能不涉及屈原的人格,即其思想、人品、情操和情感的綜合。要全面研究屈原的人格,應從古今文獻資料的記敘中,尤其是他的文章作品中尋蹤訪幽、探情究事。要全面地瞭解屈原、有獨創性地認知屈原,不能人云亦云,鸚鵡學舌,而要從衆多的文獻資料中探求人所未見、人所未識的東西,當然,這不能憑空設想,一定要有理有據,能自圓其說。

參讀書目:

⑴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⑵ 遊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⑶ 《楚辭直解》,浙江文藝出版社。

2、從屈原的作品看楚辭的浪漫主義風格。

研究方法:

對該問題的研究中,應立足楚辭本身,將研究的領域拓展擴大到後世乃至今日的文學作品中,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瞭解並掌握其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