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圓明園毀滅的歷史背景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4課的課文。用反襯手法寫是爲了透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圓明園毀滅的歷史背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有關圓明園毀滅的歷史背景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du支援配合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爲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爲了銷燬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原爲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後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全園佔地5200餘畝,方圓20多華里。全園建築總面積超過故宮。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圓明、長春、綺春(後改名“萬春”)三園的總稱,佔地甚廣。圓明園是一座水景園,水面佔全園面積一半以上。在山環水繞之中,分佈着145處景觀,有些景觀的命名,直接以水爲主題。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麴院風荷”,都來自於杭州的西湖十景。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峯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仿孤山放鶴亭的“招鶴蹬”等等,彙集了天下勝景和名園精華。在圓明園的鼎盛時期,這裏既是具有空前規模的皇家園林,又是清代皇帝發號施令、行使權力的統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