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登鸛雀樓

【必備】登鸛雀樓教案三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登鸛雀樓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登鸛雀樓教案三篇

登鸛雀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登、鸛、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問: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們覺得怎樣?教師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爲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地的名勝。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後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那麼,詩人登上了鸛雀樓看到了什麼?感到了什麼呢?

2.(放課件)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二、藉助拼音自讀古詩。

1.自由讀,畫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理解詩句意思。

1.自由讀古詩,讀後想想:

(1)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麼?(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詩人想到了什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

目:看。欲:想要。窮:盡。

4.說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什麼道理。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要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四、指導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詩的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同桌互背。

4.情境體驗:把自己裝扮成詩人,看圖吟誦古詩。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點指導:

入:與人的區別。

窮:部首是穴(穴寶蓋)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

登鸛雀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認識"樓,入,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

1、 小朋友,今天我要帶大家到山西遊玩一次。瞧,(出示掛圖)我們就來看看這座亭子以及周圍的景色。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 (學生回答)

2、你們真聰明!對,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登鸛雀樓》(齊讀)

二, 自瀆課文

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鸛雀樓的美景了。那開啟書,自己讀讀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瀆課文)

2、我看到小朋友都讀得特別認真,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讀,男女生讀,小組賽讀)

3、大家都讀對了,而且都會自己停頓啦,真了不起!我們一起讀讀,注意大家的聲音應該很和諧。(學生齊讀課文)

三,學生生字

1、小朋友讀書讀得很認真,很正確,可見昨天在家裏書讀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預習得怎樣

2、(出示生字卡片)這一課的生字寶寶很想認識大家,我們先在心裏和它們打招呼,待會我請小朋友開開火車。(默讀生字)

3、每個小朋友的眼裏都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現在就請已經準備好的小朋友來讀啦!小火車開起來(樓,雀,依,入,欲,窮,目,更)

4、你們真了不起!小火車開得又快又好!你能幫它們找朋友嗎

四,寫字教學

1、小朋友讀得好,組詞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寫好呢 下面,我們一去把其中的4個生字好好的寫一寫。

2、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後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後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3、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能說出古詩的意思。

3、學會"欲,窮,目,更"4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領略了鸛雀樓的美景。今天,我們將再一次走近鸛雀樓,盡情欣賞美景。不過,在此之前,我要給大家進行一次測試,過關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賞美景。

(出示黑板)先在心裏默讀,

二、

(一)複習引入,揭示課題。

(1)簡介作者。(板書:王之渙)

(2)釋題。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永濟縣。因常有鸛雀在那兒棲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取名爲"鸛雀樓",樓共三層。一天,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眺望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想得很多,就在樓上寫了《登鸛雀樓》這首詩。指名說出題目的意思。(將學生引入詩境)

(二)理解詞句的意思。

1、學生默讀詩句,查字典理解詞語,並結合詞義自己小聲說出每句詩的意思。注意啓發學生,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後,適當添加一些恰當的詞語,再調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組講給其它小組聽。

5、小組內互講。(以上學生活動不少於15分鐘,意在培養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盡""入海流"的意思。這裏教師應向學生講清:鸛雀樓距離黃河入海處有千里之遠,在樓上是看不到黃河流入大海的。這裏的"入海"是說明"流"的方向。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窮""千里""目""更"各是什麼意思 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三)反覆誦讀,啓發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默讀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麼 (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物和產生的想法)(板書:看想)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看到的 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的想法 詩人看到了什麼 (板書:白日 盡 黃河 流)

2、指圖(這就是鸛雀樓。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氣勢壯麗的景色:夕陽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黃河水滾滾地向大海流去。)

3、學生邊想象,邊描繪畫面。

4、小組內互相描繪。(培養學生觀察,理解,想象和表達能力)

5、教師小結設問:鸛雀樓共有三層。這是詩人登上二層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黃河構成的氣勢壯闊的圖景,那麼看着眼前的`景象,詩人有怎樣的想法呢 (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層樓)詩人登高遠望,寫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千古名句,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板書:站得高看得遠)這兩句表現了詩人一種怎樣的精神

6、指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7、小結:後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蘊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們所引用。(引導學生領悟哲理,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同座互讀互評,指名讀,大家評)

2、小結。

3、背誦全詩。

登鸛雀樓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提示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從青海省流出,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流入渤海。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

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登”字。

這座樓後來被黃河水沖毀,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範讀課文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

1.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畫出本課要求掌握和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

五、瞭解課文大意,指導朗讀

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麼?(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着,流向大海。

2.讀詩句: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教師示範讀出夕陽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學生反覆練讀。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詩人,他想怎麼樣?讀第三、四行。

教師講解:詩人想看到更遠的景物,就對自己說,我應該再上一層樓。知道這是爲什麼嗎?(聯繫登高活動,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指名讀: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

5.朗讀課文。以不同形式反覆練讀。

六、識字、寫字指導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窮:上邊是穴寶蓋兒,寫法與寶蓋不同。

目:比“日”多一橫。

更:第一筆橫較短,是間爲扁“日”,第六筆長撇頂在橫中,直穿“日”後撇向左下方,捺起筆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層:外面是“屍字頭,裏面是“雲”字。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後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後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後練習2)

八、複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包括要認識的字)。

2.練習背誦。

以個人、小組、全班等形式練習背誦。

3.完成課後練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