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紅樓夢

紅樓夢讀書心得900字(精選6篇)

紅樓夢1.3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心得了。那麼讀書心得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書心得900字(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書心得900字(精選6篇)

紅樓夢讀書心得1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題記

清朝小說家曹雪芹,早年經歷富貴繁榮生活,後來家道中落,生活日趨貧困。他有感於統治階級的腐朽兇殘和內部的分崩離析,在評定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石頭記》(即《紅樓夢》前八十回的創作)。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後來,乾隆年間進士高鶚,續寫了後四十回,保留了賈府被抄,黛玉病死,寶玉出家等悲慘結局,但賈府又終於復興,則違背了原作的本意。

讀過《紅樓夢》以後,感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無異於《劉姥姥進大觀園》了。劉姥姥進大觀園時正是賈府烈火烹油,鮮花着錦的鼎盛時期,而劉姥姥則憑着自己的花言巧語,把賈府上上下下哄得團團轉,更加客觀的披露了賈府的奢靡腐敗之風。

《紅樓夢》最突出的藝術成就在於對衆多人物成功的塑造,而每一個人物又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鳳姐精明能幹,辦事有條有理,但一生作惡多端;賈母體貼周到,和藹可親;賈寶玉自由散漫,癡情重情;薛寶釵知書達禮,美麗大方……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內慧外秀、惹人憐愛、楚楚動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她的美不僅體現在外在,而且還體現在才華橫溢和具有濃郁的詩人氣質。林黛玉有一張利害的嘴,正如薛寶釵所說:“共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話撮其要,刪其繁,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很多人認爲,這是林黛玉“氣量狹小”,“小肚雞腸”的表現,但我覺得,這不過是林黛玉藉機說出了事情的真相,道出了自己寄人籬下的感覺而已,更顯示出她純真、耿直的個性。

魯迅曾經說過:“讀《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流言家看見了宮闈祕事……”而在我眼下,卻看見了寶、黛、釵三人的婚姻悲劇,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族的腐朽……

《紅樓夢》包羅萬象,生動的爲我沒們展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真實面貌。“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高爾基說:“書記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歷史的沉澱在吟唱:到書裏去吧!《紅樓夢》的精彩之處實在太多了,值得我們讀百遍!

讀好書如飲甘露,文學鉅著的魅力是言之不盡的,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紅樓夢讀書心得2

詩詞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讓落魄的人找到希望,讓悲哀的人尋回快樂,讓迷茫的人懂得真理……在《紅樓夢》這本經典鉅著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詩詞的魅力。

且不說秋爽齋偶結海棠社,也不論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即使是“平生遭際實堪傷”的香菱,也因與詩詞結緣,而擁有了一段詩意人生。香菱原本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但元宵佳節賞花燈時,幼年的她卻不幸被拐賣,從此失去父母的庇護;後來她又被呆霸王薛蟠霸佔,成了他的小妾。在第四十八回中,薛蟠離家遠遊,香菱得以住進了大觀園。

她一直仰慕寶釵黛玉的詩才,渴望學詩,便抓住機會,向林黛玉請教創作詩詞,最終寫出了衆人稱讚不已的詩歌。這段時光,一定是她苦難生活中值得追憶的光陰;而詩詞,無疑給了她撫慰與快樂。

詩詞在人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不僅屬於文人雅士,更深深根植於平民百姓的心中。香菱雖然不是金陵十二釵,但和黛玉學詩寫詩的經歷,讓她對生活萌發了新的希望,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領悟。

時至今日,詩詞仍然廣受大衆的喜愛。“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讓我們從容豁達;“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我們自信豪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讓我們堅韌淡定……“中國詩詞大會”年年引爆全民追看熱潮,它的參與者大部分都是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不也正說明了詩詞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嗎?

今年年初,我們的生活被疫情的陰霾籠罩,而日本寄來的抗疫物資上,一句句古典詩詞讓人們感動和傳頌:“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不僅是對中國人民的溫暖鼓勵,更喚醒了人們對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動人回憶。

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爲中國留學生髮放的健康包中,一張白紙上的詩句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傳遞着對海外遊子的問候和來自祖國的關懷。這千里迢迢傳遞的情意也濃縮在駐荷蘭大使館發放的健康包中:“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短小的詩句,飽含着“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牽掛。“疲盡春歸會有時,靜待花開赤子心”,詩詞蘊含的力量,讓我們擁有抗爭疫情的勇氣和信心。

從香菱學詩,到中國詩詞大會,再到抗疫中的暖心詩句,詩詞傳承着民族的記憶,展示了文化的力量。

紅樓夢讀書心得3

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劇的,晴雯亦然。晴雯給我的感受就是:她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憑藉理性活着的`人。她既不是一件禮品也不是一件工具。她有血有肉,不願被人區別對待。即使她身份低微,在府上也不過是個下人的身份,但她所做的種種行動卻在表明,她的內心並沒有視自己爲下人,她的每一次不卑不亢都讓人對她越加佩服。

在她的行爲中似有一種風骨在的,好似文人。她的骨子裏淌的是反奴性的血。簡而言之,《紅樓夢》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曹雪芹的心緒,寶黛的無可奈何,榮國府的興衰榮敗,而晴雯這反奴性而招惹的是是非非的悲劇形象,正是在暗喻自己在面對封建勢力時也曾有過反抗,然結局也同樣淒涼,故著晴雯一角聊表餘志。

研究紅學的學者們一直分爲兩派並苦苦爭論,一爲“喜晴派”,一爲“厭晴派”。當我看到寶玉私見晴雯,晴雯剪去指甲贈與寶玉並說下那一席話後當夜死去的那一段時,一瞬間就站在了“喜晴派”中。因爲我注意到一

個細節——晴雯剪指甲。一方面,晴雯作爲下人,是需要經常做粗活的,所以下人通常是不被允許留指甲的,另一方面,長指甲在古代是被王爺孃娘之類的身份顯赫的人用以炫耀身份高貴的。

而晴雯作爲一個下人,她的指甲則彰顯了她的反抗精神。且“身體髮膚,授之父母”,晴雯的指甲送給了身份顯赫的寶玉,也揭示了她的反抗精神。無疑,晴雯的一生雖然坎坷且短暫,然而其“真性情的人”的身份,必定是《紅樓夢》最光輝也最黑暗的一筆。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部紅樓,每個人都是一段傳奇,或跌宕起伏,或平平淡淡。”我倒覺得:“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晴雯,或溫順,或乖張,或楚楚可憐,”晴雯,你雖死在書裏卻入了我的夢裏,活在了我的心裏。

有時真的分不清現實與幻境,到底是我入了書裏,還是晴雯活在了我的夢裏?如果是我入了書,我倒寧願活在書中的世界裏,說着晴雯的故事,流着觀者的淚,不甚歡喜,不甚痛快。

一曲離愁,道不盡兒女情長,原以爲時光未老,不曾想流年最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奈何物是人非事事休,臆想當年,卻只道當時是尋常。

絳珠之所以美,因爲還有神瑛,他對社會制度的恨,對仕途經濟的恨,對所有女兒的愛,都是絳珠願意爲他美的原因,所以把一生的淚都給他,只是世俗的牽絆讓他們失去裏永遠在一起的機會,只有生死兩相望了。

紅樓夢讀書心得4

讀完《紅樓夢》,不是滋味,似有些許感觸。孰爲寧榮二府家破人亡,或爲紅粉佳人香消玉隕,抑或爲木石前盟、金玉良緣煙銷雲散?《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秀的長篇章回小說,它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現在複雜而

又和諧的結構,佈局上。序幕拉開,出場引線人物,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意思是把真事隱(甄士隱)去,用假語村言(賈雨村言)寫出,爲閨閣昭傳。縱觀《石頭記》,這石頭沾染的胭脂味還是挺濃的,書中衆閨閣裙釵個個堪稱是巾幗豪英,鬚眉男子則個個近乎‘祿蠹國賊’,都是壞男人。

曹先生可謂是女權主義第一人,反對男尊女卑,甚至有點重女輕男。他爲女兒搖旗吶喊,頌揚謳歌,天生人爲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

《紅樓夢》體現了一種落敗的趨勢,不管是仕途的、家族的,還是愛情的。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的中國傳統中是不可多見,當然也應是不可或缺的。蕭史弄玉、相如文君、張生鶯鶯等等,俱是才子配佳人,但寶黛釵的三角戀卻是以悲劇收場。我不得不感謝高鶚,儘管他在很多方面達不到曹雪芹的水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不,應說是辭世或登仙,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

對於她來說,死是她所有悲劇的總結,是她的解脫,是她的終結。當她在地下安靜地沉眠時,看着寶玉人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是幸福的。不是我天生殘忍看悲劇,但不是有這樣兩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黛玉這大觀園裏的出水蓮,逆和孤僻,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癡讀西廂豪無避諱,言隨心至,始終執着着自己的那份純真,那份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大觀園中,傷感着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瀟湘館前,悲嘆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落得個一縷香魂隨風散。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自問世以來,人們對它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過,併產生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同是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了易,道學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流言家

看到了宮闈祕事……這點我倒是相信的,倒是那種說現代科技、文化,林林總總,都蘊藏在《紅樓夢》中,就實難苟同。本來薄薄的一本書卻硬要把大千世界都塞進其中,未免太不理智了,難道我們會因此而受益。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當飯吃,也不能不停、永遠地嚼下去!

紅樓夢讀書心得5

最近在看《紅樓夢》,我看這本書是因爲在我們的曾老師。

剛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很枯燥,所以第一次看的時候,我看了幾頁就沒有看,讓我再拿起這本書的是曾老師,有一次,曾老師在午讀分享的時候跟我們分享《紅樓夢》。

當時,我就好奇了,爲什麼曾老師會向我們分享一本那麼枯燥的書呢?這不是她的風格呀!沒想到連續三天的午讀分享,我彷彿被開啟新世界的大門,怎麼曾老師講的紅樓夢那麼有趣!所以我決定再給《紅樓夢》一次機會,重新認識它!

沒想到,一看《紅樓夢》,我彷彿掉進了一個巨大的網且無法自拔!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薛蟠,你一定會說《紅樓夢》裏有那麼多的人物,爲什麼我偏偏要說薛蟠呢?他可是個“呆霸王”,驕橫跋扈,倚財仗勢,滿口污言穢語的一個人。可是,每當我看到薛蟠,我不是厭惡,更不是憎恨,而是心疼、可憐他!

薛蟠雖是生活在富裕的書香家庭,又是黃商,家產豐富,不愁吃穿,更不愁錢,過着大家都欽羨的生活,但是卻少了我們人人都擁有的親情,薛蟠年幼喪父,只有母親與妹妹爲伴。

作爲母親,薛姨媽本應繼承祖訓,對薛蟠悉心教導,讓他讀書識禮,剛正不阿,以長大後繼承家業,無愧於薛家的列祖列宗。但是母親對這個幼年喪父的“獨根孤種”只有溺愛,少了母親該給的教育,從小就沒有人教他是非對錯,當他做錯事時,當他想要香菱無奈馮淵不願放手時,薛蟠便將他打死,從而強人所愛!

作爲母親,在這時應該對兒子進行教育,可是薛姨媽非但沒有半點責怪,反而幫他將事情抹平。這樣的教育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沒有是非觀念的,這也會助長他“我想要的,一定要到手”這一觀念,所以,日後薛蟠的種種行爲都在印證這一觀點,處事不懂得尊重,更無方圓,任性而爲!

我們從小從《論語》中得知:人性本善!是的,人性本善!所以,薛蟠絕對不是天生惡人,驕橫跋扈也不是天性!在薛蟠成長過程中,除了缺失父母管教,更是環境影響的結果!

薛蟠從小沒有兄弟相伴,與他相處最多的就是他的小廝們了,這些小廝從小便被家裏賣到有錢人家中,出身於底層,言談舉止不必說了,薛蟠終日與他們在一起,久而久之,他們的粗言穢語,粗俗的行爲自然會影響薛蟠,興趣愛好自然不是吟詩作賦,而是接近了民間底層的活動的鬥雞走狗。

所以對於薛蟠,我不是厭惡,不是討厭,而是可憐,因爲他變成這樣,並不是他個人的原因,而是父母不管,環境影響所致。

紅樓夢讀書心得6

《紅樓夢》這部書,我看了數遍,從高中第一次拿到書,那麼多年過去,這是爲數不多還留在我身旁的書之一。86年版電視劇《紅樓夢》是我在大學百看不厭的劇集,每一幀都是世間最唯美的畫面。每每看書和電視劇,就是滿心讚歎文字的細膩,畫面的唯美,隨着書中戲中主人翁的喜怒哀樂,也時而滿心歡喜,時而悲慼,心有慼慼焉。

兩個月前,經朋友介紹,偶遇“蔣勳細說《紅樓夢》”,一發不可收拾。每天只要有時間,無論上下班路上還是去見客戶的路上,甚至國慶節回家路上,面對十數公里的堵車長龍,披星戴月,在蔣勳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述中,體味着十二三歲少男少女的細膩心思,竟然沒有了我貫有的浮躁和抱怨,反而非常享受這片刻的寧靜,甚至帶着樂樂賞星賞月,異常覺得這個時刻的可貴和值得珍惜。

透過蔣勳老師細說《紅樓夢》,我纔看到了《紅樓夢》的宏大和偉大。透過細說紅樓,我看到了曹雪芹的佛心,蔣勳老師的慈悲心。《紅樓夢》透過蔣勳老師的講解給我展現了:人際交往學、人性學、社會學、教育學、文學、以及電影腳本的角度,曹雪芹的蒙太奇寫法。

我能那麼實質地感受到曹雪芹書寫時的那種包容,那種心底的細膩,那種經過奢華後家族沒落,又經過人情冷暖的那種悲涼。雖然我也愛紅樓,喜歡紅樓,但是從來沒有想到過可以透過蔣老師的眼睛看到這本書那麼豐富的層面,可以那麼慢的看一本書,那麼細膩的捉摸每個人物的小心思,每個人物的角度,每個畫面的細節,那一幀幀一面面,都是在向我展現人生的各種不同,人性的各種內在外在。

蔣勳老師曾經說過,如果用一個字來說《紅樓夢》,那就是“空”。曹雪芹那種容納萬物的心境來書寫筆下的這四百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沒有重疊,每個人都可以從他/她一出場一直到這個書的結束(前80回)都始終保留他/她自己的那個唯一的個性。在寫作中曹雪芹化身成了這四百多個人物。

即使是大富大貴的達官顯貴,或是身份卑微的趙姨娘,小紅和道婆皆是如此,所以曹雪芹就是那活生生的千面菩薩啊。蔣勳老師在一次次細細解讀時,那由衷發出的一次次讚歎,都讓我感動,感動我可以透過蔣勳老師的解讀那麼深地觸碰到曹雪芹的那種寬廣無邊的佛心,又被蔣勳老師的慈悲心所感動,沒有蔣勳老師的慈悲心,我怎會有機會在我32歲這年就可以觸碰到曹雪芹的佛心?曹雪芹的佛性和蔣勳的慈悲心,才能讓我們體會到我們自己可能看不出來的那些文字背後隱藏的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