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弟子規》讀書心得【熱門】

弟子規9.94K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書心得【熱門】

《弟子規》讀書心得1

作爲子女,我們應該對父母孝順,有一句俗語說的好:百善孝爲先,父母生我們,養我們,他們用寬容、用嚴厲教育我們!雖然有時父母也會因爲我們的錯誤責罵我們,但那也不是對我們關心的一種嗎?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我們的父母好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對兄敬、弟愛。兄弟之間存在着骨肉之情,如果兄弟之情的感情好,我們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我們對尊長應該孝順,長輩也就是父母的兄弟姐妹,對父母的兄弟姐妹和對自己的父母一樣的好,一樣的孝順。

在平時,我們大家要珍惜時間、愛護衛生。人的一生會有很長的時間呢?我們要在年輕是抓緊時間學習,不放過一分一秒。人的醫生是如此的短暫,一轉眼便從少年到了老年,每一個人都要在我們着有限的時間裏,把精力全部都傾注在有用的時間才行。有些人會老盼着明天,可有一句話說的好: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做出更大的貢獻,回報我們的祖國。

我們大家在和朋友相處中一定要有信用。做一件事情要麼就不要答應別人,只要答應了別人就一定要言而有信。這樣你用“信”去對待別人,別人會很開心,相反他也不就會用“信”對你了嗎?所以我們在和人相處時信一定也不能缺少!

人與人相處除了要有信,愛也是不可缺少的。無論是對什麼人我們都要愛護,讓對方感到溫暖,知道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這樣他便也會用這種愛去關心別人,盧梭曾經說過一句話:慈善的行爲比金錢更能接觸別人的痛苦。你愛別人,別人就會愛你;你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對你就會親如兄弟。我們在六年級的學習中曾經學過一篇課文,它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認真的給予客戶快樂,所以當那些客戶知道小男孩有難後便也幫助了他。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篇課文的名字他就是《真情的回報》。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如果你的回報是“才”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德”纔對。我們不但要敬重那些有“德”的人,還要向這些有“德”的人學習,學習他們那種無私的精神。

只要你有了“德”,才能真正把學習學好。我們要報以上六門課學好用餘力學習才行。俗話說的好: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品質高尚的人談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讀了萬卷書有了才華見識廣了,就像行了萬里路一樣。

讀了這本《弟子規》後讓我明白了人的一生要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謹、有信用、有博愛、有德、有才。這樣纔算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君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2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懂得了許多大道理。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它的意思是:聽到年長者叫人時,應立即替他(她)去叫。這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長者那裏去,看看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還有一個不能貪小便宜的道理:“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意思是:想要使用別人的東西時,必須當面向人家提出請求,徵求別人的意見。假如不問一聲就拿走,那就是偷竊。

最重要的是“信”,它講的是信用。如:“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說出的話,首先要真實不虛,講求信用,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等都是萬萬不可的。還有一個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千萬不要做。就是:“事飛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是啊,每當想起那些老師,同學,朋友,長輩……對自己的關愛時,我總會感到很激動,他們給過我無私、偉大的愛,是我堅強的後盾。

《弟子規》不但是本書,還是我們的教師,如果大家有空,一定要看一看呦!

《弟子規》讀書心得3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透過學習《弟子規》,我有深切的體會。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透過這次學習孩子在家變化很大,以前我叫他幾次他都不吭聲,學完《弟子規》後,我再叫他沒有反應時,就說:“父母呼?”他聽到後馬上跑過來說:“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然後再要求他做什麼事時,他能很快去做。有一次,我倆從外面回來,開開門後,我習慣性的讓他先進去,他卻站在我身後說:“或飲食,或坐走。長着先,幼者後。”開始吃飯了,他站那不動,我說:“你幹什麼呀,快點吃飯。”他說:“長着立,幼勿坐,長着坐,命乃坐。”說完非讓我坐下,並且先吃一口飯,他才坐下吃。雖說孩子做的還不太好,但比起以前已經強的太多了。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真是自愧不如。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能讓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爲國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責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時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個真正無愧於心的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4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爲五個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爲;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爲;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爲事情很小,而可以肆意妄爲,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麼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纔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恩情無以爲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儘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麼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範,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範,不要以爲事小而可以擅爲,也不要因爲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來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弟子規》讀書心得5

爲了響應教育新改革,我校開展了晨誦活動。一至六年級學習《弟子規》。作爲老師的我在寒假期間閱讀了《弟子規》的全部內容。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裏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

讀完《弟子規》後,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範人的行爲,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啓示。

作爲教師,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後,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透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並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弟子規》讀書心得6

讀了《弟子規》,讓我知道了從小就要學會做人,面且老師說這是最大的的事情。其中·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全文的中心。

學習《弟子規》,讓我懂得了怎樣做人處事,懂得了要尊敬長輩,懂得了要關愛別人。聽了陳老師的講課,讓我學會了守紀律,學會了體諒別人,學會了幹家務,明白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

這段時間在陳老師的的引導下,我堅持每天讀背經典,做家務,早晚問候爸爸、媽媽,見到老人主動行禮,見到叔叔阿姨主動問好,爸爸、媽媽和身邊的人都誇獎我越來越有禮貌了,表揚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我開心極了,感到很自豪。我知道,我能有這樣的進步,都是學習《弟子規》的結果。以後,我要把這個好的習慣保持下去,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同時,我要爭取讀更多的經典、讀更多的書,不斷豐富自己。

《弟子規》讀書心得7

最近老師發給每個同學一本叫《弟子規》的書,並叫大家在寒假期間認真閱讀。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到了啓發,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弟子”指的就是學生,“規”是規範。《弟子規》是用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道德行爲規範。《弟子規》裏面分別有《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這些內容。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則孝》這一篇,“入”是在家裏,“孝”是善待父母,聽從父母的教誨。“入則孝”是說在家裏要善待父母,聽從父母的教誨。

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吃完早餐去晾衣服,我只是嘴上答應,一吃完早餐就跑去看小說。小說內容很精彩,我看得很入迷,完全把媽媽吩咐的事情當耳邊風。過了一會兒,爸爸發現了,催了我好幾次,我都是嘴巴上應付,心裏想着看完這一篇再去也不遲,就又拖了好久。結果被媽媽發現了,她批評了我一頓。可是我非但不聽話,還大聲跟媽媽吵了起來。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後,看到裏面有句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讓我覺得很慚愧。後來我主動向媽媽道了歉。從此以後,父母交代我的事我都會按要求去做,再也不會拖拖拉拉了。

《弟子規》讓我懂事,《弟子規》讓我長大,《弟子規》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弟子規》讀書心得8

《弟子規》裏面講了做人要有禮貌,這本書很好,它裏面寫的是如何尊重長輩。還有一部分是說,要尊敬老人,尊敬老人是一種美德。所以咱們一定要好好讀《弟子規》,想清楚裏面講的事情。《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的將來有許多的好處,如果咱們覺得它不好,那就是錯了。

《弟子規》這本書是孔子寫的,所以咱們一定要好好向孔子學習。要好問、要好學,不要因爲學習有了困難就放棄。孔子非常好學、好問,咱們要成爲向孔子學習的好孩子。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書中都有孔子講的做人的做法,做到那樣就無可挑剔了。咱們一定要好好地向孔子講的那樣學習。因爲孔子是一位很有才的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在世界上都很有影響力,一些到中國的外國人專門到孔子的故里敬拜。

向孔子學習要注意三點,一個是禮貌,一個是好學、好問,第三個是尊敬。咱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因爲家長慣着咱們就改變主意。還有讀書也很重要,無論什麼書,只要有知識對我們有益處,就一定去讀。

還有一句話,是媽媽給我講的,意思是:你多一份愛就多一份美德,你多一份禮貌就多一份尊重。

《弟子規》讀書心得9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以往對電腦遊戲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爲此,媽媽大發雷霆,我纔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爲,我感到十分的汗顏,做人是應當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樣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爲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我,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着自我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我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經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弟子規》是一門國學,已經開課一個學期了,學了它後我也有了很多的體會,然而,在衆多的體會中最大的就是我變了。

以前的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着。而如今學了《弟子規》後的我,變的勤勞懂事了。早晨不再讓媽媽叫着起牀了;一些該做的事我也不會不做而讓媽媽做了;此刻每一天晚飯後都由我來刷碗、擦地,也經常給父母洗腳,替他們分憂。

此刻的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們的辛苦。所以我此刻變的十分的節儉。在飯桌上時,我都會細心翼翼地吃飯,怕把飯粒掉到外邊來。浪費了農民們用辛勤汗水澆灌而出的果實。並且每當吃飯前我都會在心中默背"感恩詞".

我不光懂得了珍惜事物也懂得了珍惜時間。以前我總是說一句話:"還有時間呢!不着急!"往往也都是因爲這句話使我總是在最終一分鐘纔開始着急,而前面的大好時光也都白白地浪費掉了。此刻可不一樣了,有事我不會再拖時間做了,總是很進取地做着,很快就會做完,剩餘的時間我也不浪費掉,用它來幹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我的生活中沒有空白的部分。

除了珍惜我還懂得了愛惜和環保。我不再亂仍垃圾了,反而開始遇到垃圾就撿起來仍進垃圾箱裏。鄰居家的叔叔總是喜歡在草坪裏遛狗,小狗也經常把糞便排到草坪裏,造成了環境影響,我也開始經常到他家做客,總是給他和他的家人講一些環保知識,勸告他們不要帶狗到草坪中去,讓他們好好保護環境。

我最大的變化就是言行舉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氣。此刻的我十分的有禮貌,在學校遇到教師就問"教師好!"並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熱情問候,在家中我不再那麼刁蠻了,懂得了關心父母,不再和父母發脾氣了。媽媽他們都說我長大了,懂事了。在外邊我更是做的講禮貌了。串門時受到親人們的讚賞,在路上時也會受到路人的好評,此時此刻我真的覺得自我長大了。《弟子規》使我徹徹底底地變了,變的成熟了,變的懂事了,變的越來越好了!相信我以後會繼續的變,變的更好!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弟子規》被稱爲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十分流行的一種啓蒙課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認真地聽個明白;父母的責備、批評,應當虛心、順從地理解。此刻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學習不肯用功,十分貪玩,教師佈置的作業不及時完成,甚至不聽教師和父母的話,學習成績就不能提高。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話,下流不乾淨的話,千萬不要說。粗俗無賴的不良習氣,要堅決戒除掉。經常有許多小朋友喜歡說髒話,既不禮貌也不禮貌,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是老說髒話,長大了就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爲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小學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爲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十分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弟子規》主要記載了古人對我們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各方面的訓示。

其中,令我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入則孝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對父母的尊敬。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

雖說這其中的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但現如今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有幾個做到了?

就從我自己反省起吧!比如平時父母叫我時,我總是很不難煩地說:“好啦好啦,知道了,知道了!”

現在拿自己和古人比起來,我真是自嘆不如!首先,父母叫我,我就不應該這樣跟他們說話,這就是對他們的大不敬!其次,就算不是父母長輩叫我,我也不應該這樣不禮貌地跟別人說話。

再比如,父母平時叫我幫忙時,我總是會找各種理由來拒絕。以前總是以爲這本來就不是我做的事情,因此就沒有放在眼裏。現在讀了《弟子規》後我才知道,我真是太不孝了!父母叫我幫忙,我就應該無條件接受。像我這樣找理由來拒絕簡直就是對父母的大不孝!

現在讀了《弟子規》後,我會努力改正我各方面的種種缺點,做一個懂禮貌,講文明,講誠信,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爲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啓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爲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後,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着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爲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着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後,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爲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後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麼多。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爲還算及格外,其餘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00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後的太遠太遠了,今天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運,很感恩這本書。要報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爲,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以衆生之苦爲己苦,幫助更多有緣人。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時代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社會正在經歷着月新日異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變革與創新已然成爲了新常態,這一切的變化歸根到底緣於人自身的變化。人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爲環境等客觀事物所改變。人的力量不言而喻是偉大的,但這偉大之中往往會少了一些純粹的東西,那就是人之所以爲人的一些最初始的東西,這恰恰是我們不能丟掉的東西。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聖賢的教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大意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關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這本書講授了做人及學習方面所應該恪守的規範,尤其是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讀了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爲人是否做到“凡是人,皆須愛”;處事是否做到“己所能,勿自私”;學習是否做到“心眼口,皆新要。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爲什麼我做不到呢?

我曾在網上看過一段視頻,內容是關於《弟子規》改變了一個22歲的男孩一生的故事。他被十三所學校開除過,打架鬥毆、貪圖享樂、揮霍無度、沉迷網絡遊戲,可以說是惡貫滿盈。在外浪蕩的六年間未曾給父母打過電話,也從沒關心過家裏的一切,如今22歲的年齡卻有着猶如60歲的老態龍鍾的身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弟子規》,這成爲了他一生的轉折點。他開始遠離過去的浪蕩生活,決定洗心革面重新開始。特別是當他得知母親一直都沒有放棄他,堅信他一定能變好之後,他百感交集。母親的默默付出沒有白費,她終於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兒子的轉變。他曾問過母親:“事以至此,像我這樣爛人一個,命運早已有定數,爲什麼還那麼在意我呢?”母親當時只說了一句話:“不管你怎麼變,都是我的孩子,而且事在人爲,不要相信什麼命,如果真的有命運,那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他耐着性子看完了母親爲他準備的一套著名企業家胡曉林講授的關於學習《弟子規》後對身心和企業的影響與轉變的光盤。至此他才知道人要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是孝道,他終於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內心所遭受煎熬,於是他遵照母親的建議,在養老院做了四個月的義工,一邊學習《弟子規》,一邊做着最髒最累的活,並且沒有任何報酬,但正是這短短的四個月讓他收穫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他感慨地說:“是《弟子規》讓他重新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讓他找尋到了人生的方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在於在有限的時光裏爲別人、爲社會乃至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就此生無憾了。”

我被他的經歷所感動,不僅是我,還有千千萬萬個聽過他演講的人都被感動了。這就是《弟子規》的力量,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也可以說,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之邦,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她薰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我也正需要這樣的改變啊!我最對不起的人是父母,最應感謝的人也是父母。是他們起早摸黑地掙錢供我上學,是他們孜孜不倦地教我做人的道理,然而我只是理所當然地向他們索取,卻不曾做到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虧欠了父母十四年!他們那曾經年輕俊麗的面容早在這十四年間換了一副模樣,記憶中的笑容也越來越多地爲憔悴所替代。時光如箭一去不復返,我要從現在開始改變,雖然我買不了什麼貴重的禮物,但是心意比禮物更重要。我平時很少給在外工作的父親打電話,一是因爲父親工作太忙了,二是因爲我忽略了。這次,我一定要打一個電話給父親,因爲這天是父親的生日。電話接通了,我聽到父親那勞累的聲音,內心禁不住抽搐了一下:“爸,生日快樂!您辛苦了。”父親聽到之後愣了一下,過了幾秒鐘後才樂呵呵地答應着,我聽得出來,父親的話語裏隱藏着幾分激動,幾分驚喜,我想那一刻他一定很開心吧!而我也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意。

人不能忘本!這“本”既是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所保留下來的燦爛文化,也是我們祖先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荒廢掉,而是要讓她發揚光大,世代相傳!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題記

今天,有閒暇時間,便整理了從學校帶回來的書;無意中,翻到了《弟子規》,不由得被吸引。一人一書一杯茶,靜靜地坐下來,坐於窗前,享受書香拂面,共度美好時光。

“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這不禁讓我回想起了童年,六歲正是好奇心大發的年紀,那時我是家中的小霸王。

一天,我看見了鄰居小姐姐抱着的洋娃娃:金髮碧眼,戴着皇冠穿着公主裙,特別漂亮。我不由分說一把奪了過來據爲其有,哪曾想,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竟然被我的“冷麪神”老爸知道了。他一手把我拎起來,二話不說往鄰居家走去。

“嫂子,真是對不住,這小丫頭不懂事,又欺負你家娃兒了。”老爸說,“丫頭過來,給小姐姐道歉還回她的洋娃娃。”我迫於老爸的“淫威”,不得不把洋娃娃還了回去。

這時,老爸蹲下來,溫和地對我說:“丫頭,搶奪是強盜做的事,咱們是文明人,要以德服人,要講道理,要學會換位思考;假如是你的東西被人搶了,你會怎麼樣?”我細細琢磨,明白了是我不對,我愧疚地跟小姐姐說了聲“對不起”。

之後,老爸見我知錯就改獎勵了我一個洋娃娃,我還和小姐姐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這算不算因禍得福?我不禁笑了出聲,把書翻了一頁。

“老易至,惜此時。”是啊,“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想想在學校的日子,也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迎着地平線上緩緩升起的第一縷陽光,同學們陸陸續續地回到教室讀書。一日之計在於晨,看看坐在角落的我,我在做什麼呢?看啊,我正在與同桌“啃”古詩文這塊硬骨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感恩辛勤付出的老師,也感謝認真學習的我們,讓你我面對未來的日子時能坦坦蕩蕩問心無愧。

“叩、叩、叩——”敲門聲打斷了我的思緒,開門一看,是伯母。“丫頭,喏,這是上次借你的菜錢,現在還你。”我一聽,愣了;伯母繼續叨嘮。哦,原來是上次在街上幫她付的菜錢。

“伯母,不用還了,幾塊錢而已。”我誠懇地推辭着,若不是伯母說起,我都忘了。“幾塊錢也是錢,何況你還上學呢!快拿着,不然我生氣了。”伯母把錢硬塞到我手裏,“丫頭,晚上過來吃飯呀!”

伯母說完便匆匆走了,我無奈的看着她走遠,拿出那幾張還有餘溫的錢,眼睛霎時溼潤了。

父母相繼離世,爺爺奶奶也都不在了以後,伯父伯母沒少照顧我,使我身心健康的成長,這一切的一切,化成一股股暖流,滋潤着我的心田。

餘光一瞥,看到書中那引人注目的“信”字。是的,它不僅僅是那“幾塊錢”而已,它更是做人的道理——“誠信”。

我輕輕合上書,靜靜地,看向窗外正在臘梅樹上快樂嬉戲的鳥兒們,心裏豁然開朗……

在我所走過的十七個春秋中,伴着我的,是淡淡的書香;讀書,讀的是心境,讀的是涵養,讀的是品格。

“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後記

標籤:弟子規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