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弟子規

《弟子規》之借人物 及時還

弟子規3.19W

引導語:小編爲大家帶來幾篇關於《弟子規》的內容的解讀,希望大家從中學習到新知識與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之借人物 及時還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這條是講向人家借東西或者借錢,借一些物品,都要及時的歸還,如果不能夠及時歸還,就會讓人起煩惱,他會焦急,他對我們的印象就不好,等下一次再借的時候,可能對方就不肯借了。如果我們有借有還,按時歸還,要借再多的東西,對方也能欣然同意,知道你的人品,知道你不會有貪心。要知道有貪心就容易犯偷盜,包括借了財物拖延時間歸還,這都是有犯偷盜的嫌疑。

要常常對自己的心有所警覺,財物擺在面前,有沒有貪婪,該不該獲得,不該獲得的不可以起貪心。《禮記》上曾經說“臨財勿苟得”,面對財物不能有貪求,不義之財不能要,這些品行要在小孩的時候就要懂得培養。報紙上登載了一則消息,這是二00六年二月八號楚天都市報登的,湖北省武漢市電車上面都放了些棉坐墊,冬天冷,有個坐墊坐起來比較舒服,這是電車公司的物品,結果很多人下車的時候順手就把坐墊拿走。根據電車公司的統計,三個月裏面車上已經丟了一百一十個坐墊,只有一例是拿走了坐墊的顧客把它送回來。有一天電車公司的工作人員看到一個老人家帶着自己的小孫子拿着兩個坐墊來向電車公司這些員工道歉,因爲這個小孩在前天下車的時候把坐墊拿走,帶到公園去坐,來玩,回到家裏被爺爺發現,爺爺看到之後就批評他,說你這樣拿不對,你拿了之後後來的人就沒得坐,而且你沒有經得電車公司的同意擅自取用那是偷盜。所以這個老人家讓自己小孫寫了個檢討書,做自我批評,然後帶着小孩子把坐墊送回電車公司。這是真正有智慧的家長,對這些孩子的不好的行爲及時加以制止,相信這個孩子心中會有很深刻的印象,以後他就曉得“倘不問,即爲偷;借人物,及時還”,他有這種深刻的印象。這篇“謹”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篇所說的雖然都是生活小事,講的所謂灑掃應對、人情交往、自己生活起居作息,但是這些日用平常的小事都是鍛鍊我們的恭敬之心、謹慎之心,我們能夠真正的.依教奉行我們的品行也一定會日日的增長。

 

《弟子規》之人問誰 對以名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這是當人家問到我,問我叫什麼名字時,我要如實的把自己的名字報出來,不要說就是我,不肯跟人家說明白,對方或者是忘了你的名字,或許是他根本不認識你,就會造成尷尬的場面。特別是在電話當中,比如說我給對方打電話,如果是對方說“你找誰?你是誰?”我要是不報名字,只是說一句“是我,我的聲音你都聽不出來?”對方可能回答說“我就是聽不出來。”這樣反而搞到尷尬的場面出現。所以這是教導我們說話要以分明清楚爲準。說話如此,我們做事也要懂得分明,主次分明,輕重分明,先後也要分明,這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愛心。

 

《弟子規》之用人物 須明求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這是講如果是要使用別人的東西,我們要明白的向人請求,如果是不請求就拿來用,這就等於偷盜,偷竊行爲。這些事情我們如果平時不注意,往往容易犯,特別是相熟的朋友之間,可能隨便就拿了別人東西來用,用了之後,如果別人找不到,就會生煩惱。

像在一個宿舍裏面,假如是幾個同學一起住,如果一個同學穿了另外一個同學的拖鞋去上洗手間,等另外一個同學要去的時候他就會找不到自己的拖鞋,他就會罵人。很多爭執、很多衝突就是因爲這些小節沒注意到所引起的,如果事先問一句,先報告一聲,對方知道你需要用他的東西,一般來說他也能同意,同意了之後你去拿,兩個人都很安心。我們在公司裏面、在單位裏或者是在政府部門裏面工作,很可能也會爲了自己的私事而用到公家的物品,比如說要用公家的紙張、信封、筆、文具,甚至用公家的電話來打,這些都應該向自己的上級報告一句,領導同意了才用,這就不至於犯偷盜。我們的師長他就跟我們講,他自己的老師李炳南老教授在世的時候,過去在政府部門工作,每次要用到單位的信紙寫封信,這時候李教授都必定向領導徵求同意,領導說就一張紙,哪個人不是這樣用的,你怎麼這麼囉嗦?結果李教授就回答說,如果我要是不先問問您就拿,那我就是犯了偷盜,“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爲偷”,我現在向您請求,您同意了,這就不算偷盜。真正的大德對一張紙、一支筆這些這麼小的東西都小心謹慎,不在這些小事上虧欠一點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