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蝶戀花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5篇)

蝶戀花2.24W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

原文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註釋

佇,長時間站立。危樓,高樓。黯黯,心情沮喪,無精打采。會,理解。疏狂,狂放不羈。

翻譯

久久地倚靠着高樓欄杆,在微風習習中極目遠望,一縷春愁從天邊黯然升起。殘陽中蒼茫大地雲靄繚繞,有誰能理解我憑欄遠望意思呢?

想要放縱身心一醉方休,以酒當歌排潛心中愁苦,怎奈強作歡顏終究索然無味。那麼就讓我無怨無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爲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願。

賞析

《蝶戀花》又作《鳳棲梧》,是同一詞調不同名稱。這一詞調經常用來表達“男女相思”主題。

上闋情、景交融,寫作者登高望遠,觸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望遠而懷遠。下闋抒發情感,寫作者爲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澆愁,而結果相思未解更覺無趣,於是索性任自己思緒飛揚,發出爲了思念中情人甘願消瘦憔悴感慨。

“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作者久久地站立在高樓之上,輕輕吹拂着他面頰春風勾起了他對遠方情人相思之情,於是在目力所及天際,一股愁緒黯然升起並迅速蔓延開來。讓愁緒生於天際,是爲了讓這愁緒由遠而近、由小而大,這樣既使人感受到作者相思是那樣博大、那樣久長,也給無形相思賦予了一種如雲似霧形象,使人們彷彿看到了愁緒翻涌、思念流動。另外,魂牽夢繞情人遠在他鄉,人們不由得會產生這樣聯想——那生於天際愁緒或許就是她“放飛”!雖然天各一方,無法相見,但思念愁緒將兩人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這樣意境,這樣表現手法,巧妙、渾厚而又浪漫天成。

“草色煙光殘照裏”,既是作者眼前實景,也是他內心愁苦寫照。草色青青、暮靄氤氳,黃昏落日將一抹斜陽潑灑在蒼茫大地上,使得目力所及是那樣空曠寂寥。然而,更加寂寥是內心,思念已經使他內心如眼前大地般荒蕪。一個“殘”字,道出了作者無奈和淒涼。是,除了思念,他還能做什麼呢?他只能默默“無言”,獨倚高樓,極目遠方,遙寄相思。此時無聲勝有聲,這裏“無言”,勝過萬語千言,包含萬千思緒,囊括萬千風情。可是,有誰能理解這種無言憑闌念遠相思之意呢?遠方情人,你能理解嗎?很少有人沒有嘗過相思之苦,然而苦到讓人無法“會”意、不能理解,當是苦到了極致。

下闋,作者似乎豁然開朗,想痛痛快快地大醉一場,“對酒當歌”,強作歡顏,藉此放縱身心,把苦澀愁緒拋到九霄雲外。然而,思念是根植於心,用酒來麻醉自己和強迫自己開心,簡直就是自欺欺人,到頭來不僅沒有排遣愁苦,反而使自己越發地感到無聊、無趣、無味。不過作者並不是以此來說明“借酒澆愁愁更愁”這一盡人皆知道理,而是進一步反襯自己對遠方情人感情是多麼真摯和強烈,更重要是,爲下一句起到轉承作用。

結穴,“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兩句是全詞之睛、通篇之警策。既然“對酒當歌”也無法排遣心中愁苦,那麼就索性任由自己愁緒漫天飛舞,讓相思來得更猛烈些吧!相思是一種折磨,但這種折磨苦中含蜜,爲了心愛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憔悴老去也在所不惜!一個“終”字,使得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至死靡他才子詞人形象躍然紙上。對“消得”解釋稍有爭議,胡云翼先生《宋詞選》裏註釋爲“值得”,可謂深得其解。這兩句把天下有情人彼此思念真摯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蕩氣迴腸,成爲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名句。

《古詩十九首》裏有“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詩句,以上結穴或許是從這兩句演化而來,但古詩顯然表現得較爲含蓄、平和,與之相比,柳永表達更直白,感情更濃烈,態度更決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此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王國維借用柳永這兩句詞來說明成大事業、做大學問人所必須具備忘我、堅韌、鍥而不捨精神,雖然和詞原意不合,但足見他對這兩句詞非常欣賞。

柳永簡介

柳永(984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因在族內排行第七,俗稱柳七,當時他和兄長三複、三接被世人譽爲“柳氏三絕”。

柳永在宋詞中有着舉足輕重地位。如果說李煜是宋詞婉約派開門人,那麼柳永就是將婉約風格推向了鼎盛。在形式上,他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短令發展成爲能夠容納更多內容長調慢詞;在內容上,他擺脫了官詞束縛,大膽地描寫市井百姓情調和情緒;在語言上,創造性地大量使用民間俚語,使詞通俗化、口語化。正因爲如此,他詞不僅風格浪漫多情、委婉悽美,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當時廣爲流傳,以至於“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柳三變作新樂府,天下詠之”。樂工每譜得新曲,必找他填詞,而歌妓只要唱了他填詞歌曲,就會“聲價十倍”。這是宋代任何詞人都無法相比。

在中國浩如煙海文學大家中,死後形成節日祭悼民俗只有兩人,一位是屈原,另一位就是柳永。自北宋仁宗到南宋高宗上百年間,爲了祭奠這位詞人,清明節風行“吊柳七”民俗,也叫“上風流冢”。據說仁宗皇帝聽說了這件“奇事”,不太相信,就派了一名大臣前往柳永葬地樂遊原上探看虛實,結果大臣回來後,不僅證實確有其事,還抄錄了一首在民間廣爲流傳詩:“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衆紅裙。”仁宗看後,不禁爲自己埋沒了人才而臉紅。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2

蝶戀花·春景 宋朝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春景》譯文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牆裏面,有一位少女正在盪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裏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彷彿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蝶戀花·春景》註釋

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

繞:元本注“一作曉。”

柳”:即柳絮。

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

多情:這裏代指牆外的行人。無情:這裏代指牆內的佳人。

《蝶戀花·春景》賞析

本詞是傷春之作。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讚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可是卻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忘情於現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於對現實人生的熱愛。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餘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衝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着,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綠水人家繞”一句中的“繞”字,曾有人以爲應是“曉”。通讀全詞,並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着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着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爲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裏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最後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牆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過,只聽見牆裏有盪鞦韆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裏面傳出,原來是名女子在盪鞦韆。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着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係。這裏,他只寫露出牆頭的鞦韆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複,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牆裏”、“牆外”分別重複,竟佔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牆內是家,牆外是路;牆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牆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牆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牆院裏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牆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後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並不知道牆外有個男子正爲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裏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爲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麼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嚮往,也許是對君臣關係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並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下闋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裏,“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透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後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爲,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蝶戀花·春景》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依據《全宋詞》所載的順序,此篇當於蘇軾被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作。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3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裏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譯文

夢中進入了煙雨迷離的江南,走遍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人兒相遇。夢境裏離情消魂無處訴說,夢醒來更覺惆悵,消魂離情將人誤。

想要寫一封書信向你訴說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飛在上空,而魚沉在水底,就算寫成也無法寄去。緩緩彈箏抒發心中的離情別緒,移遍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註釋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消魂:魂魄消滅。多以名悲傷愁苦之狀。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消魂:一作“佳期”。

尺素:書寫用之尺長素絹,借指簡短書信。素:白絹。古人爲書,多寫於白絹上。

浮雁沉魚: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爲傳遞書信的使者。

終了:縱了,即使寫成。無憑據:不可靠,靠不住。

移破:猶雲移盡或移遍也。破:唐宋大麴術語。大麴十餘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破,猶盡也,遍也,煞也。

賞析

這首詞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夢中走向了煙水迷濛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

這是說夢遊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於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的特徵,使夢境顯得更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睡裏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上片後兩句是說,夢境裏黯然銷魂何處訴說,醒後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倍“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後重疊;但在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層的重疊,更爲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爲遞進的句法,詞中也不多見。晏幾道詞喜用這種句法。

上片寫夢中無法找到離人,下片改變念頭,想到寫信。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下片前三句是說,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寄出。

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迴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那隻好借音樂來排遣。

“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末兩句是說,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由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他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只用“緩弦”、“移柱”來表達難寫的幽懷,行動的描寫比言辭的表白更爲鮮明有力。

這首詞語言清疏明暢,寫情從做夢到寄信,到彈箏,節節遞進,節節頓挫,又顯得沉摯有力,更有一股鬱積、盤旋的力量。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4

蝶戀花·滿地霜華濃似雪

清代 王國維

滿地霜華濃似雪。人語西風,瘦馬嘶殘月。一曲陽關渾未徹。車聲漸共歌聲咽。

換盡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舊年時轍。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

譯文

滿地凝結着寒霜,濃得像覆上一層白雪。人們立在西風中話別,瘦馬也向着殘月不斷悲鳴。送別時,《陽關》一曲猶未奏完,離人就已出發了。咿軋的車聲彷彿應和着歌聲,在痛苦地嗚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顏色已換作枯黃,可是,陌頭上深深的車轍依舊是我來時的模樣。三句爲前人未道之語。靜安於是年春跟隨羅振玉入京,數月後即奔喪回裏。來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無常。這虛浮無定的人生,還有什麼可說呢?在人間最令傷心的事莫過於離別了。

註釋

霜華:此指嚴霜。因其每呈結晶狀,故云。張祜《旅次上饒溪》詩:“秋竹靜霜華。”

陽關:指《陽關三疊》曲。爲古代送別的曲調。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來譜入樂府,即以詩中“渭城”或“陽關”名曲。

浮生:《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莊學說認爲人生世事虛幻無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戀;也有停留、拖延、延誤的含義。

簡析

詞的第一句作者上來就點明瞭時間,大雪飄零,萬物冰凍,首先在時間上爲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調。瘦馬,殘月,都是一組淒涼的意象,作者在這裏用他們渲染氣氛。陽關自古就是人們分別的地方,作者在這裏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離別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來說分別的時候,車輪嗚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對分別的傷痛。

下句作者重點以情馭景,他開始感嘆時間還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開始回憶起自己以前與人相處的美好時光,想到這裏,作者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發現自己什麼也說不出,只能感慨的說一句:離別。

創作背景

光緒三十二年(1906)秋,靜安曾奔父喪南歸故里。這期間所寫的詩詞充滿着悲涼的情調。本詞寫離別時的情景,殘月出門,西風瘦馬,詞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憂鬱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虛幻了。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5

蝶戀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鸚哥,錯報韋郎到。壓鬢釵樑金鳳小,低頭只是閒煩惱。

花發江南年正少,紅袖高樓,爭抵還鄉好?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願化車前草。

翻譯

深院寂靜,室內也是悄然無聲。愛人遠行,少人來往,烏雲般的頭髮上插着精美的頭釵,一位紅顏女子獨自幽居。女子忽然聽見自己的鸚鵡在呱呱人語。庭院深深人十酣肖鸚鵡突然開口說話令人驚喜,她急忙開門,誤以爲鸚鵡告訴她是她的情郎來了,結果大失所望。她在內心埋怨鸚鵡,嫌它錯報郎歸,讓她空自整妝等候,無端地引起她的無限煩惱。女子前思後想,她在想象中呼喚情郎早日歸來。

她的這位“韋郎”正是青春年少,遠行他方,本已經令人不安,何況又是去風景如畫的江南。那裏歌樓妓館很多,到處都是美貌的女子,她擔心情郎久居他鄉,難免拈花惹草。儘管那裏到處充滿了誘惑,但她還是很自信家鄉的舊人更好。因此,她溫情相勸,希望對方早日回家。既然知道規勸無用,情郎難免還要遠行,爲了能夠阻攔他,女子願意捨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夠留住他,遮擋住情郎前去的腳步,即使自己被碾壓也在所不辭。

註釋

庭院深深人悄悄:庭院深深,深院寂靜;悄悄,悄然無聲。

鸚哥:即鸚鵡。

韋郎:古代女子對男子的愛稱,這裏借指情郎。

釵:頭釵。

金鳳:古代婦女的頭飾。

閒:嫌棄。

紅袖:代指美貌女子。

爭抵:怎麼比得上。

遮斷:猶言遮擋,攔住。

車前草:草名,又名當道。

創作背景

譚獻同治六年(1867)考中舉人。二十五六歲後,他潛心經學,傾向今文學派,重微言大義。他曾經爲福建學使徐樹藩的幕僚,晚年去官歸隱,銳意著述。譚獻晚年受張之洞的邀請,主講經心書院。他的駢文,規仿六朝,高出時人;詩亦“優柔善人,側然動人”;詞與詞論的成就最爲突出。

賞析

這是思婦之詞,上半沉思語,殊覺哀而不傷,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潛通,頓挫沈鬱,可以泣鬼神。

透過女子所居環境氛圍的描寫,烘托出女子內心深處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歐陽修那闋《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兩首詞在某些地方格調頗相似,情感相通。二、三兩句更是妙趣橫生,刻畫閨中少女的情態栩栩如生,與敦煌詞《鵲踏枝》中“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春日遲遲,鸚哥報道他來到的叫聲,使她空喜歡一場,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難以平息的感情波瀾。“壓鬢”二句,是女主人公“閒煩惱”的特寫鏡頭。鸚鵡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結果。女主人公思念所愛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覆調教於鸚鵡,以此獲得一種虛幻的滿足,當然也希望鸚鵡能及時地報告他的歸來。不想這反倒惹出了她的相思煩惱。前後強烈對比,寓意深刻。

“低頭只是閒煩惱”則寫女子心態之沉重煩悶,這種精神上的煩惱不是金玉滿堂的物質生活所能消解、抵償的。“只是”兩字下得很妙,將女子無法排遣的傷離怨別之思以直陳的方式表出,具有強調的作用。“閒煩惱”也可見女子的相思之苦觸處即是,同時爲過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筆。

下闋從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着筆,詞的內容也由上闋深閨人的相思煩惱變而爲下片感於江南春而產生的盼歸的惆悵。

江南的春天羣芳爭豔,青山滴翠,自己與情郎都正是青春年華,縱然高樓紅袖迷人,也抵不上回鄉與鍾愛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設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況。而她最擔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會不會對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艱辛。她設想他在“紅袖高樓”行樂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斷行人西去道,輕軀願化車前草”的心聲。主人公明知無力阻止愛人出行,但也甘願爲此犧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誠摯溫厚之中深深地蘊含着堅貞不渝的品質。

主人公幻想愛人所禁受的艱辛,好象在同愛人一起禁受,因而身體消瘦,精神困頓。黃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時候,因而主人公幾乎害怕黃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滿相處時的情景,那時候主人公與愛人還開着離別的玩笑;不料這玩笑竟驟成事實,這更使主人公更加難過。儘管這樣,末兩句說寧願化身爲車前草,擋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轉意,早日歸來。借用“車前草”的字面意義作文章,雖非首創,以之結尾表白癡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襯托主人公癡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

全詞委婉細膩,清新雅麗,昭示了一種爲美好理想而始終不渝甚至甘願獻身的品格。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6

蝶戀花·一別家山音信杳

一別家山音信杳,百種相思,腸斷何時了。燕子不來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兒小。

薄倖郎君何日到,想自當初,莫要相逢好。好夢欲成還又覺,綠窗但覺鶯啼曉。

鑑賞

這首詞是《水滸傳》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計出樂和》中,浪子燕青在李師師處爲宋徽宗皇帝所唱的一詞作。

這首詞的上片五句,描述的是一位遠離家鄉,天涯飄泊、淪落風塵的女子。她自從離開家以後,便從此與家裏的親戚友人斷了聯繫,這種種的相思涌上心頭令人傷心腸斷。因爲春天逝去而傷感,看見花而凋謝不禁落淚。又過了一個春天,她越發的顯得憔悴瘦損了。

詞下片五句,同樣也是描述了一位女子。她所遇到的又是一個負心的郎君,輕易地就將她拋棄,給她留下的是無窮、無盡的悔恨,後悔當初不該與他相識相愛。“好夢欲成還又覺,綠窗但覺鶯啼曉”,結句曲折含蓄,餘韻悠長。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自從離別家鄉音信無蹤,千百種相思,令人斷腸傷情。燕子不飛來花又凋零,一春瘦得衣帶寬鬆。

負心的郎君何日回程,回想起當初,不如不相逢。剛要做成好夢又被驚醒,紗窗外傳來鶯啼聲聲。

註釋

蝶戀花:《水滸傳》:“燕青頓開喉咽,手拿象板,唱漁家傲一曲。”但根據該詞的音律,其詞牌應爲蝶戀花,書中所標詞牌有誤。

薄倖:薄情、負心。杜牧《遣懷》詩:“十年—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覺:睡醒。

綠窗:綠紗窗。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7

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閒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

 註釋

漱玉詞: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詞集。

花漏:鏤花的銅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xià):窗戶的縫隙。

桐花鳳:鳥名,羽毛五色,暮春採集桐花而得名。

連珠弄:古曲名。

 賞析

這是《衍波詞》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詞人被稱做“王桐花”。細繹詞意,此詞恐亦有寄託,“往事迢迢”二句,或與其早歲《秋柳》詩一樣,表現出對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詞爲和李清照《蝶戀花》詞。李作如下:“暖雨和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再三味之,似終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爲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餘習,時人誚之爲“清秀李於麟”,然傳其衣鉢者不少。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8

原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譯文

春日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之上已長出了小小的青澀果實。不時還有燕子掠過天空,這裏的清澈河流圍繞着村落人家。眼見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請不要擔心)不久天涯到處又會再長滿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會到來的)圍牆之內,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着鞦韆,她發出動聽的笑聲。圍牆之外的行人聽到那動聽的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慢慢的,牆裏笑聲不再,行人惘然若失。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註釋

“蝶戀花·春景”,元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春景”:這是一首寫春景的很有名的小令。上片寫傷春:觸目紅花紛謝,柳綿日少,青杏初結,普天芳草,充滿了繁華易逝,“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寫傷情:借“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意象,寓有對朝廷一片癡心卻被貶官遠謫的惆悵,含蓄地表達出作者仕途坎坷、飄泊天涯的失落心情。此詞作於何時已不可考。曹樹銘《蘇東坡詞》以爲作於蘇軾密州時期:“細玩此詞上片之意境,與本集《滿江紅》(東武城南)之上片相似。而本詞下片之意 境,復與本集《蝶戀花》(簾外東風交雨霰)之上片相似。以上 二詞,具作於熙寧九年丙辰密州任內。宋人筆記載此本事,均是蘇軾貶官惠州事,如《冷齋夜話》雲:‘東坡《蝶戀花》詞雲:‘花褪殘紅青杏小……’東坡渡海(案,此處有誤。朝雲死於惠州,東坡渡海時已不在人世。‘海’應爲‘嶺’之訛)惟朝雲王氏隨行,日誦‘枝上柳棉’二句,爲之流淚。病極,猶不釋口。東坡作《西江月》悼之。’(《叢書集成》本《冷齋夜話》無此條,見《歷代詩餘》卷一一五引)《林下詞談》亦云:‘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閒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悽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青杏小’,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雲:‘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朝雲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見《琅嬛記》卷中、《青泥蓮花記》卷一下、《詞林紀事》卷五引)果如以上記載,則此詞當作於貶官惠州期間。又詞中‘天涯何處無芳草’之‘天涯’,是蘇軾貶官嶺南時詩文中慣用詞語。另如紹聖二年在惠州所作《次韻正輔同遊白水山》詩云:‘只知吳楚爲天涯,不知肝膽非一家。’紹聖四年惠州所作《次韻惠循二守相會》詩云:‘且同月下影三人,莫作天涯萬里心。’故本詞中之‘天涯’,亦非泛言,當指地處偏遠的惠州。基於上訴分析,姑將此詞編於紹聖二年春,以俟詳考。”“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繞”,元本注“一作曉。”“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牆裏鞦韆”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惱,猶撩也。……,言牆裏佳人之笑,本出於無心情,而牆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一:“卻,猶倒也;謹也。”“卻被”,反被。唐·胡曾《漢宮》詩:“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爲和戎。”

賞析: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讚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可是卻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忘情於現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於對現實人生的熱愛。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餘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衝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着,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轉向不遠處更加開闊的地方。只見燕子掠着水面低飛,綠水環繞着人家的牆院。寥寥幾筆,便勾畫出春意未盡的鄉村圖景。飛動的燕子爲畫面增添了動態之美;“綠水人家”則帶來了生活的氣息,併爲後文“牆裏佳人”的出現作好了鋪墊。“綠水人家繞”一句中的“繞”字,曾有人以爲應是“曉”。通讀全詞,並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着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着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爲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裏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最後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牆裏有人盪鞦韆,牆外有條小道。牆外小道上走着行人,牆裏飄來佳人清脆的歡笑。

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係。這裏,他只寫露出牆頭的鞦韆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與讀者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複,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牆裏”、“牆外”分別重複,竟佔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牆內是家,牆外是路;牆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牆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我們已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牆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

這裏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爲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

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麼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嚮往,也許是對君臣關係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並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讀者去回味,去想象。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9

蝶戀花·笑豔秋蓮生綠浦 宋朝

晏幾道

笑豔秋蓮生綠浦。紅臉青腰,舊識凌波女。照影弄妝嬌欲語。西風豈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與。才過斜陽,又是黃昏雨。朝落暮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

《蝶戀花·笑豔秋蓮生綠浦》註釋

紅臉青腰:寫荷的紅花綠莖。

自許:自我期許。

《蝶戀花·笑豔秋蓮生綠浦》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秋蓮的詞。可能寓含着某種寄託,比如說懷念那位名叫“蓮”的歌女什麼的,也可能沒什麼寓意,只是描寫秋天的蓮花。我們不能穿鑿附會,根據“文字”所提供的內容進行分析,是最妥當的。上片的描寫,是把蓮花比作了少女,以笑臉以花朵,以腰肢比莖幹,以“照影弄妝”比喻蓮花的迎風臨水。這樣描寫,既有形,更有神,把蓮花寫活了。總的說,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麼比喻,落實到具體的詞章上,則有一番切入展開、承接轉換的手段,更能體現作者的藝術匠心。頭一句是從紅花和綠葉切入,“笑豔秋蓮生綠浦”,“笑”寫花之神情,“豔”寫花之色澤,“綠浦”則將荷葉鋪滿了池塘。接着展開描寫,“紅臉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蓮花疊印在了一位少女的身上,紅花是她的臉,青梗是她的腰,美豔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現出來。花與人的結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類的聯想,故而說“舊識凌波女”,把這種聯想的範圍沿着“舊識”所指示的時間軌道更進一步地拓展開來。寫到“弄妝嬌欲語”,已是神情畢見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筆鋒陡然一轉,落到了“西風豈是繁花主”一句上。“西風”二字與首句的“秋蓮”相呼應,亦屬點題,而繁華無主則是感嘆秋蓮之終將凋謝。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0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

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欄杆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天際升起。碧綠草色,飄忽繚繞雲靄霧氣掩映在落日餘暉裏,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杆上心情。

打算把放蕩不羈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爲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採用“曲徑通幽”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上片寫登樓佇望情景。以細風、草色、煙光、殘陽幾個關合着相思離愁意象,組成一幅黃昏春望圖。上片以“春愁”爲核心多層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態,筆意婉約。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寫詞人情深志堅。“擬把”、“強樂”三句辭意頓折,寫詞人慾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謀求醉而忘憂,歌而暫歡,以擺脫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卻落得個“還無味”無聊和空虛,可見其春愁之濃深、刻骨,竟無法排遣。最後揭明詞人對待“春愁”果決態度:“終不悔”。“爲伊”,方始畫龍點晴地道破春愁難遣,爲春愁憔悴無悔隱祕:爲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堅貞情愛,我亦值得憔悴、瘦損,以生命相托!語直情切,挾帶着市民式激情,真是蕩氣迴腸。全詞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志誠男子形象,描寫心理充分細膩,尤其是詞最後兩句,直抒胸臆,畫龍點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精神境界,被王國維稱爲“專作情語而絕妙者”。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爲有形,變抽象爲具象,增加畫面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接着,“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下片寫主人公爲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爲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盪,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爲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堅毅性格與執着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昇華。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爲韋莊《思帝鄉》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日日花前常病酒,鏡裏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堅毅性格和執着態度。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翻譯:

我佇立在高樓上,細細春風迎面吹來,極目遠望,不盡的愁思,黯黯然瀰漫天際。夕陽斜照,草色濛濛,誰能理解我默默憑倚欄杆的心意?

本想盡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當在歌聲中舉起酒杯時,才感到勉強求樂反而毫無興味。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爲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蝶戀花字詞解釋:

⑴佇(zhù)倚危樓: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杆上。佇,久立。危樓,高樓。

⑵望極:極目遠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喪憂愁。生天際: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

⑷煙光:飄忽繚繞的雲靄霧氣。

⑸會:理解。闌:同“欄”。

⑹擬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羈。

⑺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當:與"對"意同。

⑻強(qiǎng)樂:勉強歡笑。強,勉強。

⑼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語本《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⑽消得:值得。

蝶戀花背景:無

蝶戀花賞析:

“佇倚危樓風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此一句敘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風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爲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魂銷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點明瞭時令。對這“愁”的具體內容,詞人只說“生天際”,可見是天際的什麼景物觸動了他的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愁恨的連綿無盡。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遊思歸,也表示自己懷念親愛的人。那天際的春草,所牽動的詞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爲止,不再多說了。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寫主人公的孤單淒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草色煙光”寫春天景色極爲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陽的餘輝下,閃爍着一層迷濛的如煙似霧的光色。一種極爲悽美的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的色彩,爲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無言誰會憑欄意”,因爲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並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麼,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作者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愁”,自然是痛苦的,那還是把它忘卻,自尋開心吧!“擬把疏狂圖一醉”,寫他的打算。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春愁”的深沉,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澆愁。詞人說得很清楚,目的是“圖一醉”。爲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他的愁懷。但結果卻是“強樂還無味”,他並沒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歡樂而“無味”,更說明“春愁”的纏綿執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這種“春愁”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感情。他的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是因爲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甚至心甘情願爲“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後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語破的:詞人的所謂“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2

原文:

蝶戀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清代: 賙濟

柳絮年年三月暮,斷送鶯花,十里湖邊路。萬轉千回無落處,隨儂只恁低低去。

滿眼頹垣欹病樹,縱有餘英,不值風姨妒。煙裏黃沙遮不住,河流日夜東南注。

註釋:

恁:如此。

欹:斜,傾倒。

風姨:風神,泛指風。

賞析:

此詞寫暮春景色,抒惜春情懷。暮春三月,柳絮紛飛,萬轉千回,落向何處?眼前春老花殘,頹垣病樹,時光如流水,“日夜東南注”。全詞構思精巧,含蘊頗深。語言美,意境亦美。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3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菸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翻譯/譯文

眼前的美好風光是留不住的,在一片溫暖和芳香裏,他叉上馬去遠行。想要請柳絲拂動起來遮擋他前進的路,但楊柳樹不是相思樹,怎會懂得我的傷心。

爲我們的天涯相隔而倍感痛苦惆悵,這東風爲什麼留不住這繁華舊夢。身邊還留有當年他所寫的信,但他的馬已經走遠,不知道現在身在何處。

註釋

①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②和暖和香:伴着溫暖,帶着芳香。

③雕鞍:馬鞍的美稱。

④倩:請。

菸絲:煙霧籠罩的楊柳。

⑤相思樹:據晉幹寶《搜神記》記載,戰國時,宋康王舍人韓憑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何氏。康王得知後,想要霸佔其妻。韓憑不允,康王於是將他囚禁起來。韓憑氣憤自殺。他的妻子何氏暗暗地擁着他的衣物,與康王一起登臺。何氏到了臺上,縱身跳下,康王的侍從想要拉住她,卻爲時已晚。何氏墜死,留下一封遺書,願以屍骨賜憑合葬。康王看後大怒,讓人將何氏的墳冢與韓憑的墳冢相望而建。晝夜之間,兩冢之端生出大梓木,旬日便“呈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樹上又有一對鴛鴦棲息,晨夕不去,交頸悲鳴,嗚聲動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相思樹”。後人以此故事用於男女相愛,生死不渝之情。

⑥玉顏:指亡妻美麗的容貌。

閒阻,阻隔,此處引申爲將來無法相見。

⑦斷帶,斷掉的衣帶,此處借用李商隱《柳枝詞序》中的典故:商隱族弟李讓山偶遇洛中裏女子柳枝,誦商隱《燕臺詩》。柳枝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爲是?”讓山謂曰:“此吾裏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斷長帶,結讓山爲贈叔,乞詩。“

乞句:請求(對方)寫的詩句。

⑧斑騅:身上長着花斑紋的馬。

一系:將馬拴在樹下。

文學賞析

此詞寫的是兩戀人依依別離的場景,寫出了情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及內心的傷感、惆悵。

上片寫外出遊玩之時,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從“和暖和香”、“菸絲”、“垂楊”、“東風”這些意象可知,此時正是春意盎然之時。納蘭並沒有把和伊人離別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從而顯現出在這春光大好時離別的難堪之情,以及自己內心的悲苦。“眼底風光留不住”套用辛棄疾的“有底風光留不住。煙波萬頃春江櫓”,而一個“又”字,則表明分別已經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這個時候,“眼底風光”並不是指風暖花香、楊柳依依,而是指即將遠行的徵人。面對騎馬離去的徵人,女主角無力挽留,所以她把希望寄託在被煙霧籠罩的楊柳上,請它們遮住徵路,以便將徵人留住,但垂柳並不是相思樹,它是無情的,自然也不會滿足女主角的願望。

下片轉換角度,寫自己的失落之情,抒寫徵人的傷別之情。伊人捨不得徵人,徵人更不願離開伊人,但是聖命難違,徵人只能離家遠行,以至“玉顏成閒阻”。此時,徵人的心中備感痛苦惆悵,於是開始埋怨東風爲什麼留不住繁華舊夢,其隱喻的意思就是:爲什麼幸福不能永駐呢?東風“不作繁華主”正是納蘭無可奈何的感慨。

尾句再次轉換了角度,寫伊人的相思之情,伊人割斷的衣帶上還留有當年她求徵人寫的詩句,可如今徵人遠行,與自己相隔萬水千山,也不知道他的坐騎現在系在何處。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4

詩詞賞析《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註釋 ①章臺路:漢長安有章臺得街在章臺下。後人以章臺爲歌妓聚居之所。

賞析 上 闕一開端即描繪出思婦所外的典型環境,三個“深”字,極見庭院之深邃了。透過刻畫描寫,一位幽閉深閨女的貴族女子,因爲薄倖之人一味追求狹邪之遊的愁苦心 情便躍然紙上了。下闕,“三月暮”點出時令,“雨橫風狂”,描述氣候特徵。此時此景只有掩起門戶獨守空房,發出“無計留春住”的悲嘆。結句“淚眼問花花不 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是歷來受人讚賞的名句。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昨夜秋風來萬里。

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

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

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衣帶漸寬無別意。

新書報我添憔悴。

譯文

昨夜的秋風好似從千里之外吹來。皎潔的月光爬上了寢息之所的帷帳,寒意透入人的衣袖。我抱着被子心中愁苦難以入睡。哪裏還能忍受玉漏慢慢滴漏。

我這個旅居外地的遊子,還沒有回朝廷的打算。夢裏醒來悽絕傷神,枕上都是相思的淚水。衣帶漸漸寬鬆,不爲別的什麼。只爲新到的書信,又平添了許多憔悴。

註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屏:屏風。幃(wéi):牀帳。

衣袂(mèi):衣袖。

衾(qīn):被子。

玉漏:古代計時器。長如歲:度夜如年。

羈(jī)舍:寄居之處。歸計:指回朝廷當官,一說指回歸故里。

衣帶漸寬:指人因憂愁而消瘦。

新書:新寫的信。

賞析:

此詞寫的是一個“愁”字。

爲何而愁?乍看是秋風冷月觸動了離人的鄉愁。秋風、明月是容易觸發鄉愁的,不過讀完全詞才知道幾乎被詞人瞞過,原來激發詞客鄉愁的,並非秋風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其愁若何?答曰:”有客抱衾愁不寐“ 。“羈舍留連”、“夢斷魂銷”、“衣帶漸寬”,都是寫愁,但都不如“抱衾不寐”深刻形象。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中“長如歲”三字又生動地表現出詞人對與妻子相見的期盼,怨時間過得太慢。

“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這裏用“相思淚”來抒寫思妻之情。

“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此句尤爲抒寫了羈旅思妻的感傷情懷,爲相思而憔悴消瘦。“新書報我添憔悴”,妻子近日來信,說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說月能“冷透人衣袂”,說“玉漏長如歲”,是無理的,但卻合情。另有龍注引簡文帝詩,僅出“衣帶寬”意,沒有聯繫兩句詞的上下文意箋釋。按此處詞意當從柳永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鳳棲梧》)中脫化而出,況且,“衣帶漸寬”、“憔悴”等字面也有關連。

月冷、夜長,用今天美學術語來解釋,是一種移情作用。文學大家其風格是多樣化的。蘇軾寫豪放詞,亦間寫婉約詞,此詞風格即屬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