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蝶戀花

晏殊《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全詞賞析

蝶戀花3.37W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是北宋詞人晏殊所創作的一首詞,被選入《宋詞三百首》。下面我們爲大家帶來晏殊《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全詞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晏殊《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全詞賞析

  蝶戀花①

  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②。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③。誰把鈿箏移玉柱④?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⑤。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註釋

①蝶戀花:唐教坊曲,本名《鵲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長安》、《鳳棲梧》、《轉調蝶戀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黃金縷:喻柳條。

④鈿箏:飾以螺鈿之箏。

⑤一霎(shà):極短的時間。

⑥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暗用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救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譯文

廡廊上的欄杆曲折盤轉,像是有意無意倚偎在綠樹上,春風輕拂,千萬條碧綠柔美的柳枝在朝陽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

遠處,傳來了美妙悠揚的箏樂聲,是那麼的賞心悅耳,逗引得樑上的燕子雙雙穿過門簾,撲向春天溫馨的懷抱。

然而,只幾天時間,已是物換景遷:迎風飄揚的柳絲籠罩在漫天飛舞的落絮中;紅豔豔的杏花,也經不住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眨眼間便萎謝凋零。

我想在夢中排遣春愁,可濃睡中,卻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美麗的`夢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闋寫惜春之情。開頭三句以閒淡之筆寫春景:碧樹倚靠六曲闌干,正是當時與伊人流連處,輕風細展絲絲柳條,牽動念舊情緒。忽聽傳來彈箏的音樂,更讓人陷入迷茫的狀態;雙燕穿簾離去,倍感此身之孤獨。上闋景語皆情語。下闋寫送春之意。前三句仍是景語。四五句寫人:濃睡中,被黃鶯雜亂的啼叫驚醒,討厭它破壞了我的好夢。醒後好夢可再也找不到了!全詞渾成而隱約地表達出題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終揭題。

這首詞抒發了詩人的春愁,全詞分爲兩層,上闕寫迎春之情,下闕寫送春之意,在畫面的連接和時間的跨度上均有較大的跳躍性。

該詞上闕主要描寫了早春三月之景,有富貴之象,格調清麗,色彩明快。前三句“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曲折的闌干環繞,綠樹掩映,在陣陣和煦的春風中,楊柳隨風舞動,展盡風姿。從中讀者隱約可以看見漫步於其中的主人公,一會兒拍拍闌干,一會兒又依偎在碧樹旁,不禁讓人疑問,她在做什麼,她又在想些什麼。該句雖然是對景物的描寫,但人物卻又暗含其中,無處不在。後兩句“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一個“誰”字,便點出只能聽到箏樂聲,卻沒有看到彈奏細箏之人。對於誰人彈奏細箏,詩人並沒有點明,留給了讀者無限的想象。這兩句是寫主人公的活動,在意念上有倒裝,海燕雙飛,當孤獨的閨中人看到此種景象時,其內心是何等傷感就不言而喻了,面對芳春美景而觸動春愁,故彈箏以抒情。這五句主要寫闌外楊柳如絲,令人想起別離光景。幽思難遣,故彈箏以寄,誰料雙燕穿簾,更顯示出閨中獨居的寂寞。

該詞下闕主要透過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了詩人傷春之情。前三句“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與詞的上闕前三句一樣都是典型的春天景色,但已包含了無限的情思。“遊絲”、“落絮”等暮春之景與上片初春景緻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緒變化。此外,“遊絲”、“落絮”,就如同流蕩在外的遊子,並且滿眼都是,觸發了主人公內心的傷感。後兩句“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亂語的黃鶯將濃睡中的“我”驚醒,這又讓“我”到哪裏去尋找那美妙的夢境呢。那麼“我”到底有夢到了什麼,詞中卻隱而不露,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這五句由景及情,遊絲落絮,春雨中杏花開,令人傷春自憐。情思綿綿,方期夢中一晌貪歡,卻被鶯語驚醒殘夢,悵惘無限。

整首詞詩人由寫景始,由寫人終。寫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於變化,在變化中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人先寫人物的行動,把細箏移玉柱,但穿簾雙燕卻勾起了主人公無限的傷感,成爲全詞感情轉折的基點。再寫人物的心理,“驚殘好夢無尋處”,直接抒發主人公內心的傷感。整首詞寫景與寫人相互交融,透過穿簾的雙燕,亂語的“黃鶯”、“遊絲”、“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動步步呈現,達到了情與景的高度統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稱“金碧山水,一片空濛。”全詞在藝術風格上語言明麗,用意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