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赤壁賦

《赤壁賦》課堂實錄

赤壁賦8.4K

【教學背景】

《赤壁賦》課堂實錄

新語文課程強調:“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設想】

《赤壁賦》是蘇軾被貶黃州之際寫的名篇佳作,語言精練優美,充滿了詩情畫意而又凝聚着關於人生態度問題的思考。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蘇軾豪放灑脫的的性格、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激發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意識,從而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時,能夠保持教爲積極的心態。

【走入《赤壁賦》】

一、知人論世,有備而學

爲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文章內容,課前我首先佈置同學透過自己翻閱手頭參考書、上網等手段瞭解與《赤壁賦》相關的蘇軾寫作本文時的經歷和背景,然後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寫在投影片上,教師選擇其中與本課教學目標關係緊密的在課堂上投影。

例如: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被貶黃州,名義上是團練副使,實際上“罪人”,宋神宗規定他“不得擅去安置處”“不得簽署公事”,應“思故而自新”,可以說他當時幾乎喪失了人生自由,但他沒有消沉頹廢,而是以樂觀豁達的精神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並給後人留下了《赤壁賦》等名篇佳作。

二、整體感知,披文入情

《赤壁賦》是高中必修一的課文,同學們已經接觸了不少文言文,有了一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給他們一節課的時間,藉助註釋,利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教學輔導書》等,自主、合作解決閱讀障礙,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學生只有整體感知文字,熟悉文字內容,才能披文入情,理解文字的深邃內涵,爲下一步的探究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三、創設情境,各抒己見

透過創設問題情境,我引導同學們走近蘇軾、走進《赤壁賦》,去體會、感悟蘇軾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師:蘇軾在遭遇人生挫折的時候是怎樣處理的?請找出文中有關語句來分析。

(這個問題提出後,首先讓每個同學獨立思考五六分鐘,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以一個平等對話者的姿態融入其中,參與討論。)

對話一:

生:蘇軾沒有悲觀失望,而是積極進取,從“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各一方”這一句就可以看出來。

師:“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各一方”是當時社會流行的歌詞嗎?

生:“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各一方”是蘇軾“飲酒樂甚”之後即興所作的歌詞。

師:“美人”指美麗的人嗎?

生:古人常用“美人”作爲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在這裏“美人”比君,表現了他積極入世、對現實不絕望的情懷。

生:蘇軾沒有因仕途的失意而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師:“‘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三國時代英雄輩出,蘇軾何以獨寫曹操、周瑜?

生:是因爲他渴望自己如曹操、周瑜那樣建功立業、施展抱負。雖然當時無辜遇害,遠貶異地,但他並未放棄忠君用世的理想。

生:“若歲活得百個小兒,亦閒居一樂事也”,蘇軾在黃州就曾爲救棄兒解囊相助。

……

師:請大家回憶以前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象蘇軾一樣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作者還有誰?他們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

生:屈原身系楚國卻遭嫉被疏,最後自投汨羅,以身殉國。

生: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排擠,被賜金放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狂歌痛飲。

生:杜甫憂國憂民,遊武侯祠感嘆“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生:又如《過秦論》的.作者賈誼才華橫溢,因得罪權貴,謫居長沙,哀傷自悼;懷王墜馬而亡,他深加自責,竟從此一蹶不振,直至因傷感過度而英年早逝。

師:在挫折面前,先賢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你們覺得誰表現得比較積極樂觀?

生(異口同聲):蘇軾。

對話二:

生:蘇軾雖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從“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這一句看,蘇軾當時情緒有點消沉頹廢。

生:蘇軾在當時的情形下,抱負不能得到施展,有所消沉頹廢,也是可以理解的。

生:蘇軾渴望“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他的豪放樂觀壓到了他的消沉頹廢,總的來說,蘇軾的態度是積極的。

生:我認爲蘇軾有點阿Q精神。

生:這樣總比怨天尤人、悲觀厭世好。

生:有時候,人需要一點阿Q精神來自我安慰,否則容易陷入悲觀的沼澤地。

……

師:古人在感嘆人生短促時,一般會怎麼做?

生:喝酒,及時行樂。像曹操《短歌行》中說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生:李白認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師(追問):那麼蘇軾呢?

生:“舉杯消愁愁更愁”,蘇軾不用此法,他把自己的苦悶寄託於大自然。

生:“蘇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生:“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

師:你們能聯繫社會實際、學習實際就“哀吾生之須臾”這句話談談自己的看法嗎?

生:現代社會裏,有的人感嘆人生短促,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他日愁來任他愁”的人生哲學,盲目追求物質享受、貪圖吃喝玩樂甚至遊戲人生。

生:正因爲“吾生之須臾”,我們纔要珍惜現在的黃金時光刻苦求學,讓有限的生命活得精彩、有價值。

……

對話三:

生:蘇軾被貶黃州,能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精神寄託,比如倒數第二段的“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所共適”。

生:蘇軾身處逆境,“寄愁心於明月”,向“江月”傾訴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這正是他豪放性格的表現。

生:蘇軾無力“扭轉乾坤”,能面對現實,順乎自然,在清風明月中找到心理平衡的支點。

師:“去留無意,笑望長空雲捲雲舒;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這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人生境界,而我們的蘇軾卻達到了。

生:他並沒有因仕途的失意而悲觀厭世,他這樣做正是熱愛人生,熱愛生命的表現。

……

師:如果蘇軾不採取這樣的自救方法,可能會怎麼樣?

生:如果蘇軾不這樣自我解脫,也許就不會有《赤壁賦》等不朽名篇傳世。

生:“唐宋八大家”中也許就沒有他的位置了。

生:中國古代文學史也許會暗淡的多。

……

【走出《赤壁賦》】

一、走向自己

師:“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碰到煩惱的時候,一般是怎樣對待的?蘇軾給你什麼啓示?

生:挫折是難免的,不要因爲挫折困難而止步,甚至逃避,不如意的事擺在那裏,如能改變,當然該向好處努力,如無法挽回,那就該接受事實,積極地擺脫心理困境,這總比自暴自棄、自我絕望好。

生:挫折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缺少一種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

生:當一個人遇到挫折、煩惱的時候,特別是無路可走的時候,可以象蘇軾那樣自我解脫,走進自然,把煩惱丟進山谷,拋向田野。

生:走進大自然是一種心理的調適,是智者的選擇,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的。

師: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的當今社會,我們尤其需要培養這樣積極的心理品質。

 二、讀寫結合

佈置同學們透過上網、進圖書館等途徑查閱有關資料,對蘇軾的思想作進一步的理解和研究,“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蘇軾及其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寫一篇讀後感。

提供參考書目:

《後赤壁賦》(蘇軾)

《蘇東坡突圍》(餘秋雨)

《蘇軾傳》(王水照 崔銘)

【成果交流】

課後同學們人人蔘與,再一次“各抒己見”,每人完成了一篇讀後感,教師選擇其中見解比較深刻獨到的文章展示在學校的網頁上,師生利用課餘時間在“晨鶯論壇”上進行交流和評價。

【教後反思

今天的學生,雖然無法跨越時空去耽賞那“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瀟灑,去聆聽那“望美人兮各一方”的舷歌,去“共適”那“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但至少可以用心靈去領受那份久遠的滋潤,從而汲取自我發展的精神養料。在整個對教學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反思後,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1、要善於利用課程資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師要煉就一雙“慧眼”,能捕捉語文課程深層次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透過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逐步使學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2、要善於聯繫學生實際:

文字與學生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時空距離,教師要透過精心設計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由“無我之境” 逐步進入“有我之境”,由文字走向自己,從而獲得精神滋潤,促進自我發展。

3、要善於作好引導:

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解讀一篇課文,但教師要防止漫無邊際或放任自流的現象的發生,要當好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適時指導、點撥。比如小組討論設定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要使學生有的放矢;範圍不能太寬或太空,要使學生有話可說。